白馬寺[四川省會理縣白馬寺]

白馬寺[四川省會理縣白馬寺]

白馬寺古剎位於四川省會理縣城之東北,距城約兩公里。該寺始建於明,初為社祠,後改祠為廟,1993年重建,改廟為寺。

歷史

會理白馬寺 會理白馬寺

白馬寺公園白馬寺公園在原白馬廟的遺址上重建。白馬寺始建丁明初,所奉祀的神靈為雲南大理白馬將軍和南昭十二代土妃”了孫娘娘”,故名。該廟建丁東郊煙囪山正面兩條山脊的漫坡台地上,四周山環水繞,風少而多涼,過去曾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形、別致的建築和幽美的環境而小有名氣,1930年代起就被闢為郊外公園。

那時在此地設宴請客更是官紳們的風雅韻事。1935年5月,中國第一一農紅軍長征途經會理時,毛澤東和三軍團曾駐白馬廟近10夭,給古廟的歷史增添了光輝的一頁。1966一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讓白馬廟慘遭厄運,廟宇被拆光,林木被破壞,幾乎片瓦無存。

改革開放以後,縣政府作出了改“廟”為寺、興建佛教朝或地、重建白馬寺的舉措,並經省州管理部門批准實施,受到了全縣各界人士的擁護和支持。捐資籌款,開山鑿石,遷墳建碑,基建綠化等,歷經10餘年努力,白馬寺公園的各項設施已日臻完備。

會理白馬寺 會理白馬寺

白馬寺在中國近代史研究上也占有一席。據縣委黨史工委查明,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過境,毛澤東主席和紅三軍團曾在白馬廟駐蹕。為此,國民黨軍薛岳部曾派飛機對白馬廟狂轟濫炸。至今,當地民眾把紅軍在樹蔭下躲過轟炸、開過會的大樹,命名為“紅軍樹”,重點加以保護。解放前夕,白馬廟曾成為國民黨囚禁會理地下黨、金江支隊革命者的地方。1950年3月23日,在黎明前夕,地下黨員王培舜、康秉崇、張樹仁等烈士就是在白馬廟附近英勇就義的。所以,白馬寺又是對會理子孫後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今天的白馬寺僅是初具規模,無論從規模、管理上都亟待進一步配套、完善。

六百多年來,白馬寺以山幽、樹密、寺古而聞名於建昌之南,影響波及雲南省之大理、下關。由於朝代更迭,戰事紛爭、搗神滅佛,白馬寺曾衰敗為墳瑩。但大歷史的長河中,總體上說,白馬寺還是衰短盛長。特別是重建後,白馬寺殿宇毀而復興,香火衰而復盛,佛事替而日隆。

文化

會理白馬寺 會理白馬寺

白馬寺集宗教、文化、園林於一身。寺中匾對皆出自大家手筆,不僅作工精細,而且內容典雅,常為遊客爭相抄錄傳頌。如大雄殿巨匾“莊嚴國土”,乃浙江焦山全國著名高僧茗山法師所書。大悲殿“大慈悲能布福田曰雨布雨曰暘稅率土豐禳長眾生蒙樂利,諸善信願登岸說法非法相非相學普六菌德只憑片念起修行”系清林則徐聯句。放生池“血肉淋漓味足殄,一般痛苦難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