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集村位於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青山泉鎮,曾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窮村,糧食畝產不過百斤,人均收入不足百元,村辦工業一直沒有實現零的突破。在貧困中掙扎的白集人,做夢都想過上好日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使白集人有了希望,改革開放給白集人帶來好運。20多年過去了,白集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寬闊的村莊道路掩映在綠樹紅花之中,工廠、學校、村民別墅拔地而起,程控電話、閉路電視、液化氣改善了白集人生活的質量,圖書館、網球場、籃球場活躍了白集人的生活。昔日落後貧窮的小村莊一躍成為億元村、小康示範村,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
白集村短短几年,擁有了8座煤礦,年產原煤40萬噸。利用煤炭生產積累的4000萬元資金,白集村相繼建起了豆奶粉廠、造紙廠、麵粉廠、食品飲料廠、水泥製品廠、彩色琉璃瓦廠、運輸隊等近10家企業,全村經濟從單一的煤礦開採發展成擁有食品、建材、造紙、運輸、商業等多元化工業經濟結構,白集人扔掉了貧窮落後的帽子。2000年,白集村完成社會總產值6.12億元,其中工業產值5.1億元,實現利稅總額5700萬元,人均收入5826元。
白集村富裕了,但白集人沒有小富即安,他們要富而思進。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宋繼民和黨支部一班人認識到,要做大做強白集村,就要發展科技含量高、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白集村成立了由3家核心企業、13家緊密層企業、18家半緊密層企業和46家鬆散企業組成的江蘇白集集團,確定了“立足高起點,吸引高科技,發展高精尖,創出高效益”的四高方針。隨著從資源型向技術型轉化、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化、從國內型向國際型轉化、從小而全向規模型轉化,白集實現了從優到精的飛躍。過去的主業———煤炭在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投資1300萬元興建的生物肥料廠。這是一個與北京綠源生物技術研究所合作開發的高科技項目,並獲得了國家專利和6項權威認證。工廠投產後,年產綠茵牌生物肥3萬噸,生物菌種劑3000噸,年創產值3940萬元,利稅650萬元。去年,綠茵牌生物肥在烏蘭巴托國際博覽會上榮獲質量金獎。
成功的白集人始終保持著清醒:白集人有能力超越自我,白集村能繼續做大做強。經過市場考察,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國外,與美國順福達國際電子有限公司共同投資570萬美元,興建液晶顯示器廠,其中白集村占註冊資本的65%。目前,該廠的主體廠房、淨化設備、廠區道路、供電、供水、綠化等基礎設施已全部竣工,機械設備正陸續進廠安裝,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液晶顯示玻璃投產在即。
白集人不慕虛榮,可白集人喜歡追求第一:徐州市第一個億元村、徐州市首批小康示範村、農業部首批確認的國家級鄉鎮企業集團、徐州市惟一的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惟一一家村級檔案工作優秀集體,連續7年被評為省級資信AAA級企業,連續9年被徐州市評為發展鄉鎮企業十佳(強)村,黨支部書記、白集集團公司董事長宋繼民也上了“九五”江蘇省優秀鄉鎮企業家名單……這一切不僅僅是白集村的榮譽,更是白集人奮鬥與追求的記錄和寫照。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白集村在穩步發展、奮力跨越。“十五”期間,白集村描繪了更新更美的藍圖:進一步加大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全力以赴建設電子產品基地、微生物肥料基地、果品蔬菜基地和綠色食品基地,建設集文化、娛樂、休閒、旅遊、高檔住宅為一體的文明村莊。到那時,白集村社會總產值可達15億元,人均收入可達1.5萬元。可以預見,那時的白集村將是一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美麗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