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海鱸

白蕉海鱸

白蕉海鱸,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20世紀80年代末,斗門有養殖戶捕撈野生魚苗進行人工養殖白蕉海鱸,背部呈青色,腹部純白色,體色光亮。魚體背厚、肚肥、口大、吻尖。體背側為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肉厚,質地鮮嫩、透明,入口嫩滑清甜,清香無腥味。冰鮮品保持活魚色澤,尾重≥500克。斗門區內河涌縱橫交錯,較大的河流有黃楊河。螺洲河、友誼河、大生河等,小河小涌不計其數,眾多的河涌將斗門分割成一個個小島,使斗門區成為珠三角著名的水鄉。 2009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白蕉海鱸”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信息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白蕉海鱸,背部呈青色,腹部純白色,體色光亮。魚體背厚、肚肥、口大、吻尖。體背側為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肉厚,質地鮮嫩、透明,入口嫩滑清甜,清香無腥味。冰鮮品保持活魚色澤,尾重≥500克。

理化指標:

(1)活魚:

項目名稱 指標
含肉率(%)≥ 62
蛋白質(%)≥ 18
脂肪(%)≥ 1.8
胺基酸總和(毫克/克)≥ 175

(2)冰鮮魚:揮發性鹽基氮(毫克/100克)≤30,組胺(毫克/100克)≤30,蛋白質、脂肪、胺基酸總和同活魚。

營養價值

鱸魚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還含有維生素B2、煙酸和微量的維生素B1、磷、鐵等物質。鱸魚能補肝腎、健脾胃、化痰止咳,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還可以治胎動不安、產後少乳等症。準媽媽和產後婦女吃鱸魚,既可補身,又不會造成營養過剩而導致肥胖。另外,鱸魚血中含有較多的銅元素,銅是維持人體神經系統正常功能並參與數種物質代謝的關鍵酶功能發揮的不可缺少的礦物質。

白蕉海鱸 白蕉海鱸

產地環境

斗門區位於珠江的出海口,珠江出海口八大門中的五門(崖門、磨刀門、雞啼門、坭灣門、虎跳門)經過斗門。區內河涌縱橫交錯,較大的河流有黃楊河。螺洲河、友誼河、大生河等,小河小涌不計其數,眾多的河涌將斗門分割成一個個小島,使斗門區成為珠三角著名的水鄉。

斗門區環境 斗門區環境

斗門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終年熱量豐富,光照充足,夏長冬短、夏少酷熱,冬少嚴寒,濕度大,雲量多,降雨豐沛,雨熱同季,乾濕季分明。颱風、暴雨比較頻繁,低溫冷寒時有發生,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歷史淵源

20世紀80年代末,斗門有養殖戶捕撈野生魚苗進行人工養殖;

1996年開始,斗門養殖戶們從山東等地引進黃海地區的七星鱸魚;

白蕉海鱸 白蕉海鱸

2006年,“白蕉海鱸”第一次在《廣東年鑑2006》上出現。

生產情況

2000年,斗門養殖面積達到9741畝,畝產量達到2436斤。

白蕉海鱸 白蕉海鱸

截至2009年,斗門區白蕉海鱸的養殖面積已達1.5萬畝,年產量5萬多噸,年產值達7億多元。

產品榮譽

白蕉海鱸 白蕉海鱸

2009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白蕉海鱸”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白蕉海鱸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現轄行政區域內,東經113°05′至113°25′,北緯21°59′至22°25′之間的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種源

花鱸(Lateolabrax japonicus)隸屬於鱸形目,鮨科,花鱸屬。

•養殖環境

限於保護區內可與西江水域相通循環交換的自然水域,並符合克B/T18407.4的要求,水溫7℃至33℃,水溶氧量≥5毫克/L,透明度≥20厘米。

•養殖技術

魚苗來源:魚苗應來源於國家級、省級良種場或專業性魚類繁育場。

放養規格和密度:全長為2.5厘米至3.0厘米的魚苗,放養密度為15×10尾/公頃至30×10尾/公頃。

飼養要求:每天在早上和下午各投料一次,餌料分天然動物性飼料或配合飼料,並定期添加適量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C。日投飼量應根據水溫、水質和海鱸生長情況及時調整。每隔10天至15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5%至10%;保持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

養成收穫:魚體重≥500克時方可捕撈,採取人工拉網收魚的方法,捕大留小統級上市,剩餘的繼續養殖,3至4次捕撈完畢。

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專用標誌使用

白蕉海鱸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白蕉海鱸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指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