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白蓮社圖》畫面上共有31人,分成了幾人一組,最右端是白蓮社社主慧遠法師,他站在虎溪橋旁,迎接遠道而來的老友陸修靜,兩人握手言歡,熱情洋溢;在一片巨石環抱中,東林普濟大師竺道生在講經,底下的高僧聽得津津有味;在竺道生左旁,有一人搔頭晃腦,一臉愁容;看此人的穿著打扮,應為童奴。
卷後有趙德麟政和六年(1116)、范惇紹興二十九年(1159)及仲遠、趙不緬、孫昌、王秘、李呂、劉揚庭等人題跋12段,其中有張激自書一段:“余嘗畫其圖而得此記,大觀三年(1109)正旦,贛川陽行先居士自國錄告假歸玉岩舊隱,見過廬陵雲道由匡山得記以歸,借余傳之,伯時德素皆諸舅也。行先游從之舊,喜得之以證圖畫雲。投子張激書。”
創作背景
蓮社,東晉的一個民間組織,其成員以高僧慧遠法師麾下的一批僧侶和社會上的名流居士組合而成。公元402年,慧遠邀集僧人居士123人建齋立誓,共期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東林寺當時在慧遠手上種了一池白蓮,於是指花為名,將該僧團命名為白蓮社,簡稱蓮社。該畫就是張激為描繪該歷史故事而創作的。
藝術鑑賞
形象
畫面上共有31人,每個人物的姿態各異,畫面波瀾壯闊而又不顯凌亂。張激《白蓮社圖》卷的主要人物活動安排順序如下:1、慧遠和陸修靜捉手笑談。2、曇順與宗炳策杖行於山徑間。3、竺道生坐檯講經,道敬、雷次宗、曇詵、執經俗士圍床聽經。4、周道祖、道咼、曇常在文殊獅子金像前贊佛事。5、佛陀耶舍、佛陀跋羅石上對坐。6、劉遺民、張詮、慧永、慧持、慧睿圍坐石几展經觀頌。7、張野觀瀑濯足。十八賢人物俱全,社外賢士僅有陸修靜,缺陶潛和謝靈運。
技法
圖中人物白描並揉進鐵線描,剛健流暢如行雲流水,形象栩栩如生;山石皴染,濃淡相適,深谷幽徑,奇石嶙峋;樹幹多粗筆,枝葉用尖筆“鷹爪法”,顯得蒼勁挺秀,生機蓬勃。 樹木、山石的畫法,勾皴與渲染並施,皴筆繁複,水墨渝然,注意表現樹石的體積和明暗。
線條
圖中人物線條圓轉流暢,行筆並呈現粗細的變化,起筆、轉筆時有頓挫,明顯承襲唐吳道子蘭葉條的線描傳統。
後世影響
《白蓮社圖》在人物、山水、樹石、草木、動物、器物服飾等多方面,綜合了北宋以來在筆墨表現技巧以及構圖布局方面逐漸發展成熟的藝術成就。同時,圖中又呈現了南方山水環境所具有的明麗清和的情韻。這卷充分發揮水墨表現力而創作的歷史傑作,不僅可以代表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水墨人物故事畫發展的藝術成就,而且,圖中有關文人士大夫以居士身份結社參佛並與佛道兩家和睦相融的形象,與南宋初年佛教“白蓮宗”正在形成的歷史背景正相契合,所以,《白蓮社圖》還具有重要的歷史涵義。
歷史傳承
辛亥革命後,末代皇帝溥儀遜位居住於原清官養心殿。這期間他利用北洋政府給予的“清室優待條件”作庇護,秘密地將清宮的國寶珍藏(以古代名人字畫為主)偷運出宮,其總數達千餘件,《白蓮社圖》被認為是李公麟作品也被帶出故宮。後20世紀50年代,該畫流落民間。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重要展覽
2018年9月,該畫在遼寧省博物館“中國古代繪畫展(一期)”展覽中展出。
作者簡介
張激(約公元11世紀—12世紀初),字投子,號投子同叟,生卒年不詳。藝術活動約在北宋哲宗、徽宗時期,晚於李公麟。工人物、佛道、山水,畫法受李公麟影響。傳世作品有《白蓮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