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革命

白色革命

“白色革命”是巴列維在1962年發動的。所謂“白色革命”,意即“不流血的革命”,它的發動背景是:50年代末期,伊朗經濟形勢不斷惡化。雖然享有石油開採權的石油公司付的錢比過去多了,但貪污和無能嚴重消耗著國家收入。新貴階級同封建地主的權力發生衝突。由於沒有銀行,缺少流動資金的商人只得借債,但借債利息高得令人吃驚。失業在增加,社會和政治動亂在增加。

基本信息

發生

德意志十九世紀“白色革命”,當時人自由民主與民族統一相結合的意願,並在1848年革命中表現出來。

發展

白色革命白色革命
在這種形勢下,巴列維擬出了“白色革命”的6條原則,於1963年1月26日提交第一屆國民大會通過;後來,隨著形勢的發展,陸續增加到12條。這12條的主要內容是:

1.廢除佃農制,凡是大地主占有的土地,均應重新分配給農民所有。

2.全部森林屬於國家所有。

3.將所有政府經營的工業企業出售給合作社和個人。

4.這些出售的企業所獲利潤,應由勞資雙方分享。

5;修改選舉法,準備實行普選,特別是婦女都要參加普選,

6.要建立一支知識分子大軍,凡是應服兵役的高級中學畢業生,均可擔任教師。

7.要建立一支由各科醫生所組成的衛生工作者大軍,到農村去進行免費醫療工作。

8.要建立一支促進農業發展的大軍。

9.在所有的農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

10.全部水利資源屬國家所有。

11.制定全國性城鄉建設的規劃。

12.改組所有政府機關,行政權力下放,並全面改進國民教育。

巴列維的這些改良主義措施,是他早就有的一項宏偉計畫,即引導伊朗脫離中世紀的落後狀態,使之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計畫的頭一步。但“白色革命”在執行過程中並未取得預期的收效,在某些方面還使巴列維遇到了更大的麻煩和不可克服的阻力。
土地改革計畫得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絕大多數人的贊同,它對封建地主和貴族產生了政治影響,多少世紀以來破天荒第一次使他們處於崩潰邊緣。當時,擁有2000個村莊的封建大地主家族就有27個。巴列維在幾年內把占伊朗可耕地四分之一的125萬英畝土地,分配給了3萬多戶農民。但是,農民們發現,由於國王下令實行“農商”組織形式,他們必須把剛領到的地契換成有名無實的股票,然後在這種新的集約農業企業中成為領薪水的職工。他們的幻想破滅了。對他們來說,土地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而股票僅僅是一張紙片。一下子被拉進政府辦的合作社的農民,同樣灰心喪氣。
他們紛紛離開村莊,流入城市尋找工作。國王的計畫遇到了麻煩,農業產量並沒有如他預期的那樣取得長足進展。

至今

在促進現代化方面,油輪碼頭、大型貯油庫和石油化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1976年伊朗原油產量達1.9億噸,占中東第一位,世界第四位。1976年石油產量為2.948億噸,出口2.722億噸,當年出口石油收入達234億美元。礦、礦、礦和煤礦,都進行了大力開採。鋼鐵廠以及其它金屬冶煉廠,產量也都在不斷增長。從1971年到1973年,伊朗經濟成長速度平均為百分之十四點三;1974年猛增至百分之四十。伊朗一躍而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到1977年人均收入已達2200美元。此外,在交通電信電力社會福利衛生教育等領域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60年伊朗國小入學人數為27萬,到1977年超過1000萬人。文盲也從百分之八十五下降到百分之五十五。1977年,有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有了自己的住房。

結果

經濟的繁榮使腐化之風迅速蔓延。王室成員靠充當中間人撈取巨額契約佣金,他們常常是通過他們掌握多數股票的公司進行的。一些政府官員和軍官也利用職權,收受大筆賄賂。賭博機構和娛樂場所到處出現,吸毒者日益增多。由於進口先進技術,外國技術人員隨之大批流入,加速了伊朗都市生活的“西方化”。西方影響幾乎滲透到每一個領域。

影響

儘管伊朗的經濟發展了,但貧富差別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更加擴大了。對於一小撮富有冒險精神的買賣人來說,“白色革命”就好比是一個聚寶盆,簡直堆滿黃金似的。他們發了大財,擁有豪華的西式別墅,過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而占人口半數以上的居民,依然處於最低生活水平之下,他們赤貧如洗,百病成災。
巴列維篤信他的“白色革命”能使伊朗一天天地富裕起來,從而使他的經濟堅如磐石。但是他根本沒有想到他的現代化計畫速度大快,從而破壞了國家整個經濟的平衡。他美妙的夢想超越了國家的現實,因此他也就忽視了民眾的願望,看不起教士,既敵視世界,又敵視自己的人民。特別在他當權的最後兩年多中,即1976年到1979年之間,他的軍備政策,他的家屬及隨從的腐化,他的獨裁統治,就象癌細胞一樣吞噬著整個國家和社會制度。所以,巴列維國王的“白色革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目的,並推動了伊朗社會的發展,但這一切都未能使他最終免於垮台,未能使他終生並永久地保住孔雀寶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