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宮[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土坑村境內]

白石宮[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土坑村境內]
白石宮[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土坑村境內]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石宮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土坑村境內。宮宇坐西北朝東南,磚石結構,硬山式屋頂,二進,建築面積270平方米。

白石宮由來

土坑原名塗山,曾為一片荒坡,坡上有一處白晶石礦體(俗稱白石仔),在陽光照耀下,光華爍然。村民以為此乃風水寶地,準備在此建宮奉神。宮宇動土奠基那天,場面宏大熱鬧,供桌上擺滿祭品,並趕一生豬宰殺以作祭神之牲禮,沒料到豬刺血後仍向南奔跑數百米方仆地而亡,人們以為這是神的旨意,便在豬倒地處定址建宮,以“白石”命名,奉祀媽祖和司馬聖王。今宮宇門柱楹聯“士觳鹹享鍾白石,文明蔚起喚塗土”,即道出了白石宮的歷史文化及淵源。

白石宮始建於明朝,經受嘉靖年間倭匪浩劫及清初戰亂,宮宇幾近毀廢。是時人們流離失所,日夜盼望能重返家園。後來這裡經濟逐漸復甦,人們以為是媽祖諸神的保佑,便於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重修白石宮,為壯觀宮宇,還特意請來石雕名匠,在宮中增置珍貴石雕。

白石宮內的文物

如今這些石雕已被列為文物,且尚完好地保存在宮宇內,其精湛的雕琢技藝令人讚嘆:

一對圓雕石獅立於大門前,蹲高0.86米,首尾長0.90米,底座高0.45米,通高1.35米,重逾千斤,昂首咧嘴,威猛雄烈。可惜原石雕已失竊,僅存底座。現所見乃後來補置,比原雕略大。

螭龍透雕圓窗鑲嵌在門兩側牆壁上,花崗岩外直徑1.38米,輝綠岩內直徑0.90米,透雕連環螭龍,當中雕“福祿壽”三星人物造像。玲瓏剔透,質樸古雅。

透雕龍柱高2.25米,圓徑0.40米,八角形柱礎浮雕駿馬、花卉,全柱通高2.52米。驚濤嶙石,鯉躍禹門,蒼龍由下環繞而上,上下四足撐、舉、伸、屈,雄勁矯健,隱現於雲團間,昂首吟嘯,各處雲頭有八仙駕游其上,神態飄逸。

透雕人物柱高2.30米,圓徑0.28米,輔於鼓形浮雕花卉柱礎,全柱通高2.60米。柱身畫面大都取材於名人故事,構圖疏密有致,人物形神兼備。

透雕花鳥柱高2.25米,圓徑0.32米,瓜棱形柱礎,全柱通高2.52米。纏枝牡丹招展多姿,或含蕊或怒放。末端有雙鳳,上下頡頏,取雙鳳朝牡丹之意。柱梢又雕有仙女,侍童,以豐富意境。

白石宮現狀

現白石宮不僅從這些石雕可見當時建築特色,其整體格局亦基本同於清代修建時的規模。殿宇雕樑畫棟,體現了閩南古宮祠的傳統建築風格。朱漆大門,兩尊鬥神高大威猛,正氣凜然。紅底門額更襯得“白石宮”鍍金大字的圓潤灑脫,蒼勁有力。上廳共三殿,主殿祀社稷神,佛龕古樸大方,文判官朱臉圓目,疾筆揮毫,武判官青臉怒容,握戟欲戰;左殿祀海神媽祖,鳳冠霞帔,慈眉善目;右殿祀司馬聖王“張巡”,系忠烈貞節神,其神像亦是神態逼真。殿壁描繪著媽祖升天及司馬爺出世事跡,下廳壁繪有神話人物及戲文故事,圖文並茂,蘊含禪意哲理。

宮外是寬闊的水泥埕,築有戲台,逢佛事盛典,這裡便熱鬧非凡。埕場正前方有一半月形池塘,中間有瓷磚所鑲的“明月池”三個大字,池水微盪,波光粼粼,有如柱聯所言“光輝照大地,晴朗映碧天”。兼之鋪路植樹,使得白石宮周圍環境更加優美,吸引著眾多的信徒和遊客前來燒香禮拜或觀光攬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