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十八世紀西班牙人帶著火器和戰車,遠渡重洋來到了南美洲,迅速戰勝了手持長矛的印加人,順利地征服了這塊土地。根據史書記載在西班牙占領在安第斯山區後的五十年時間中沒有一個西班牙人出生於此,印加人卻沒有這個問題。正當西班牙人準備放棄這塊新征服的大陸時,一名印加人心悅誠服地獻上了瑪咖。西班牙人先把瑪咖餵給馬吃,馬吃了瑪咖後繁殖出南美洲品種最優良的賽馬(這些賽馬的後代至今還馳騁在北美的各大賽場中)。接著牛、羊、豬也一樣繁衍不絕,最後西班牙人也大膽一試,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定居於安第斯山區的西班牙人生兒育女的問題都如願的解決了。
1961年,秘魯生物學家Gloria Chacon首次公布瑪咖的研究成果得到業界的極大關注;
1992年聯合國農糧組織(FAO)推薦瑪咖為食用的安全食品並向全世界推廣種植;
2000年瑪咖成為國際登山組織(UIAA)指定產品;
2001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首次將瑪咖作為太空人的太空糧食,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30分”專題報導瑪咖最新研究成果;2002年瑪咖成為韓日世界盃運動員指定營養品;
2011年中國衛生部批准瑪咖為國家新資源食品。
形態特徵
瑪咖屬於獨行菜屬植物,在植物形態特徵上與其他獨行菜屬植物有很多共性。獨行菜屬植物約175種,全世界有廣泛分布;為一年至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常具單毛、腺毛、柱狀毛;莖單一或多數,分枝。葉草質至紙質,線狀鑽形至寬橢圓形,全緣、鋸齒緣至羽狀深裂,有葉柄,或基部深心形抱莖。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萼片長方形或線狀披針形,稍凹,基部不成囊狀,具白色或紅色邊緣;花瓣白色,少數帶粉紅色或微黃色,線形至匙形,比萼片短,有時退化或不存;雄蕊6個,常退化成2或4個,基部間具微小蜜腺;花柱短或不存,柱頭頭狀,有時稍二裂;子房常有2個胚珠。短角果卵形、倒卵形、圓形或橢圓形,扁平,開裂,有窄隔膜,果瓣有龍骨狀突起,或上部梢有翅。種子卵形或橢圓形,無翅或有翅;子葉背倚胚根,很少緣倚胚根。
瑪咖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部分的塊狀根莖,長10至14厘米、直徑在最寬部分3至5厘米,周長為15厘米;形似小蘿蔔,自然界發現有兩種類型的顏色,黃色和紫色,質地稠密具有一定硬度。植物的鬚根呈白色,長達15厘米,在各個方向上大量延伸。葉子的長度為20至23厘米,具齒痕,葉形二回羽狀分裂,長8至13厘米,寬3厘米,生長垂向地面。葉柄很結實,可達到的長度超過10厘米,二級莖形成分支,長10到16厘米。
瑪咖是獨行菜屬中唯一生有肥厚的下胚軸的物種。下胚軸與根融合,形成了一個粗糙倒梨形的塊根。瑪卡根部的形狀和體積差距很大,有三角形、橢圓形或矩形。瑪卡的下胚軸可能呈金色或者淡黃色、紅色、紫色、藍色、黑色或者綠色。每一株都被認為是獨特的基因品種。特別的性狀(主要指根的顏色)會根據其不同營養和治療特性而被特別的人工選 培育。在秘魯,淡黃色的根最常見,形狀、味道也最好。
顏色較深的瑪咖根,如紅色、紫色、黑色,含有較多的碘,黑色瑪咖被認為是強壯與精力的代表,口感上兼顧了甜與微苦。紅色瑪咖比較受歡迎,臨床證據上顯示紅色可以治療老鼠的前列腺肥大。
生長環境
1、高海拔(至少3000米以上)、低緯度(25-30度)
瑪咖對氣候要求比較嚴格,年平均氣溫5~10,9月份平均最高氣溫不超過18,瑪咖生長適宜於冷涼、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環境,在種植適宜海拔3000米以上,若海拔下降、氣溫過高,瑪咖植株呼吸強度大、養分消耗多,積累不足,塊根不能膨大,影響產量以及瑪咖品質,同時病蟲害增多。
2、溫差大、濕度高:晝夜溫差至少要達到30度,強風、濕潤
瑪咖生長發育需要較濕潤的環境,年降水量應在800~1000mm,空氣相對濕度在60~80%,7~11月份土壤含水量20~30%,土壤含水量低於20%時,影響瑪咖的生長發育,最終影響產量與品質,但水分過多,也容易引起根腐病等病害的發生影響品質。
3、土地肥沃、無任何工業及人群污染
瑪咖對土地的肥沃程度和環境的污染程度非常敏感,瑪咖對土地肥力的高要求。休耕期不足會影響瑪咖品質與質量。
4、土壤PH值呈酸性,最好能達到5.0
瑪咖對酸性環境具有極強的生長適應能力,在PH5.0的土壤環境下,基本只有瑪咖可以存活,從而不存在病蟲害,讓瑪咖生長有較好品質。
5、具備充足的生長期
每年10-12月有凍土情況的地區無法促進瑪咖核心營養成分瑪咖烯和瑪咖醯胺的發育、轉換和儲存,所以要有充足的時間讓瑪咖生長,保證其品質。
達到上述條件的地區全世界都非常罕見,因此瑪咖的產量始終不能大幅提高。目前,全世界真正出產瑪咖的地方只有秘魯中南部地區和中國麗江玉龍雪山沿線。
分布範圍
白瑪咖最大的的產地位於中國雲南省麗江市境內的玉龍雪山和人跡罕至的香格里拉哈巴雪山及新疆帕米爾高原等地,昆明市境內的轎子雪山也有引種栽培,香格里拉虎跳峽鎮的哈巴雪山與玉龍雪山隔江相望,就似一對互望的情侶,此地區屬於青藏高原東南緣,氣候環境最接近原產地的秘魯安第斯山脈,這裡分布著最邊遠的海洋性冰川。氣候雪線在海拔5000米左右,地形雪線大約為4000~4500米。這些雪山主峰附近發育有懸冰川,比如玉龍雪山海拔4500~5000米左右的高度則分布有冰斗冰川,現冰川總計有19條,總面積11.61平方公里。此外,玉龍雪山還有眾多的古冰川遺蹟,其中包括主峰扇子陡下面的乾河壩。乾河壩谷底海拔3300米,谷口朝向西南,谷寬300米,兩側灰岩陡壁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谷坡65~70度,是典型的阿爾卑斯式大型冰川谷。
繁殖方法
步驟:
(1)將瑪咖活體植物的根、根尖、莖、莖尖或葉片作為外植體;
(2)將外植體誘導培養形成愈傷組織,培養基為MS或其改良培養基,其中加有瓊脂或卡拉膠;
(3)將生長良好的愈傷組織進行芽分化培養,分化成芽,其培養基為MS或其改良培養基;
(4)將具有芽分化的組織進行生根培養,形成生根的小植株,其培養基為1/2MS 或其改良培養基;
(5)所述誘導培養和芽分化培養在光照強度800-1600LX、每日光照時間10- 16小時,溫度攝氏18-26度條件下進行。
栽培技術
一、育苗
選取飽滿、有光澤的種子,播前用25―30℃溫水浸種24小時,再用福馬林300倍液浸種15min殺菌,用清水沖洗潔淨,涼乾水分拌細土播種。5月初,將拌好細土的種子均勻的撒播在營養盤上,每盤1500株左右,其後在盤面上再籠罩一層營養土,澆足底水,注意大棚溫濕情況適時通風,視墒情選擇黃昏適時澆水,一般一周左右出苗。
二、大田生產
選擇前茬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肥力較好的沙壤土,翻耕2次,最後一次翻耕前,每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3000公斤作為基肥均勻撒在地表,翻耕時埋入土中,耙平後按0.8―0.9m寬開溝理墒待栽。6月中旬至下旬,5―8片真葉時,帶土移栽。取苗前1d苗床適當澆水,取苗時儘量帶土移栽。採納拉線挖塘移栽,株行距17-30cm,每塘1株,每畝8000―9000株,移栽時苗的根部壓實,澆足定根水。定植成活後,苗期澆清糞水2次進行追肥,生長期進行3―4次中耕鬆土,人工拔除田間雜草。地老虎選用低毒的敵百蟲等防治,病害選用廣譜的甲基托布津等防治。
三、留種
瑪卡為自花授粉作物,採納單株留種,能較好的表現種性。選擇符合本品種特點特形狀整齊、外表光潔、鬚根少、跟頭短粗、無病蟲害的瑪咖做種株。3月初移栽於收拾好的留種地,株距10―20cm,行距30cm,栽時壓緊土,定植後澆足定根水,花期注意防治蚜蟲。7月上旬,當角果初現黃褐時,及時拔除植株,放於大簸箕內,微曬後將種子抖落,涼乾後用通氣良好的布袋子貯藏,保存於通風陰涼乾燥的處所。
物種分類
1、瑪咖按顏色分為黑瑪咖、紫瑪咖、黃瑪咖和白瑪咖;
2、根據瑪咖產品來分類,可分為以下幾類:
A.瑪咖乾果、瑪咖乾片、瑪咖粉;
B.瑪咖精片、瑪咖膠囊、瑪咖口服液等;
C.瑪咖食品、飲料,如瑪咖咖啡、瑪咖糕點、瑪咖茶、瑪咖酒等。
主要價值
瑪咖的價值主要來自瑪咖(MACA)的神奇功效
① 充滿活力;看起來像16歲的小伙子的活力
活力是年輕的源泉,源源不斷的精力,看起來精力旺盛。使用MACA後,膚色看起來更年輕。
② 舒解壓力:快速釋壓抑制焦慮,提高睡眠品質
現代人90%以上都在承受壓力,改善因壓力所造成的憂慮症及神經衰弱等,在秘魯當地MACA被當作可以舒解壓力,消除焦慮的草藥,被當作改善失眠多夢症狀的佳品。
③ 激勵腦力:頭腦清晰、記憶力增強
使頭腦清醒靈活,提高工作效率,中老年記憶里保持,MACA使所有人的思緒清晰。
④ 補充體力:每錠高達2850卡能量,快速補充體力
由於MACA生長在貧瘠的高原,須有超高能量才能生長,環境與特性,瑪咖(MACA)可以迅速補充體力消除疲勞,恢復精力,瑪咖(MACA)更是極少出可以通過藥物檢驗合格的快速體力增強劑。
⑤ 提高健康能力:增強抵抗力,保持健康身體
因睡眠品質提高,夜間免疫力系統正常運作,吸收高能量,活化身體細胞,使人體本身技能健康,不容易感染疾病。
⑥增強性能力:荷爾蒙調節作用改善男女性功能及更年期症狀
解決中老年人性的煩惱,夫妻共使用瑪咖(MACA)親身體驗“彼此互相取悅、滿足的幸福感”像年輕時般的熱戀再度萌芽還要更好。
⑦ 活躍生育能力:刺激生殖器官,促進受孕作用
促進精子與卵子的增加與活力,幫受孕,刺激生殖器官,活化性能力。
但是實際生活當中,由於白瑪咖的藥理價值最低,通常紫瑪咖、黑瑪咖為人們所使用更多,而在紫瑪咖和黑瑪咖中,由於其不同的展現形式,瑪咖精片的形式被人們所青睞,因為其味道能被人們接受,而且全部是瑪咖的有效成分,保證了瑪咖的高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