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區

白河區

白河區位於台灣台南市東北端,北隔八掌溪與嘉義縣水上鄉、中埔鄉相鄰,西鄰後壁區,東連嘉義縣大埔鄉,南接東山區,為台南市最北的行政區,亦是台南市僅次於南化區面積第二大的行政區,市境最高點大凍山位於白河區境內關子嶺山麓。

白河地處嘉南平原東南隅,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由於蓮田的面積大增,使得蓮的副產品產量亦隨之增加。而在夏季蓮花盛開時,白河也會舉辦蓮花節,與桃園縣觀音鄉並為台灣兩大蓮鄉,有“南白河、北觀音”之稱。

簡介

白河以生產食用蓮子為主,夏季常可見農家老少剝蓮子賺取微薄工資,白河子弟暑假剝蓮子的經驗是其他地方少有的生活體驗,白河蓮子的產量常年占台灣蓮子產量的三分之二強,向來是台灣最大的蓮子產地。

廣義的白河區還包括東山、後壁,後壁尤指縱貫鐵路以東的地區(包含安溪寮、烏樹林、後壁寮、上茄苳、下茄苳、土溝、本協莊等),皆以白河市街為城鎮中心。在地政、警察系統列為白河管轄。

歷史沿革

白河位於嘉南平原中部,為平原與山區的交集處,地勢較後壁、鹽水、新營為高,向為各類山產、農產品之集散地,亦是府城台南往北到嘉義的孔道之一。大排竹、馬稠後是白河較早形成的聚落。

白河市區形成肇因於關子嶺山區物產運往鹽水港交易,古時人民以擔挑、推車載運貨物,行出山區進入平原地區時越過白水溪,有歇腳補給之必要,遂有人於溪畔搭棚經營小店,提供餐飲休息需求,交易情形日漸熱絡,進而在今市區所在地形成一個聚落,故市區舊稱 店仔口,曾多次隸屬嘉義縣與台南縣之間,清時與日治初期設有店仔口堡、店仔口莊。

1920年(大正九年)行政區改制,屬台南州。原預訂命名為“店口莊”,唯後來以白水溪流經,成立 白河莊,1943年升為白河街、戰後改為鎮。2010年12月25日改稱 白河區

按1926年“台灣總督官房調查課”所做之“台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彼時台南州分十郡兩市,而屬今台南縣境的為新豐、新化、曾文、北門、新營五郡,新營郡下有新營街、白河街、塩水街、後壁莊、番社莊、柳營莊,其時白河與鹽水人口與商業均較新營繁盛,但新營因有縱貫鐵路初落成,遂成郡治所在,民國45年(1956)台南市升格成省轄市後,台南縣政府遷設於新營鎮,並改制為新營市,發展始漸盛其他。

白河區民祖籍按前述日治時期調查,祖籍以漳州人為主,占93%,潮州占3%,泉州籍數量極少,另有少數客家人因水庫興建移居林子內、部份平埔族西拉雅原住民居住於白水溪、六重溪等沿山地帶。

白河做為嘉南平原與關子嶺山麓的產業集散中心,在農業時代占有與足輕重的地位,與鹽水、新營、善化、麻豆、佳里、學甲、新化並稱為台南縣八大古鎮。

白河鎮原有25里,民國67年(1978)下角里併入外角里,遂成現今之24里。

今日白河區仍為鄰近東山區與後壁區(主要指縱貫鐵路以東)的小生活圈中心,但由於人口嚴重外流與人口都市化集中的結果,功能日益低落。

民國99年(2010)12月25日,因台南縣與台南市合併,原台南縣白河鎮之行政分區名稱改為台南市白河區,仍轄24里。

歷任區長

1 葉寶通
2 林濟恆
3 林濟恆
4 吳明鍾
5 毛牛港
6 張靜南
6 黃玉春 補選
7 黃玉春
8 黃珍
9 施文龍
10 施文龍
11 張自興
12 張自興
13 張世賢
14 張世賢
15 劉米山

交通

高速公路

國道三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白河交流道(312)

白河收費站(314)

公路

市道165號: 嘉白公路

市道172號

市道172甲線

市道172乙線

鐵路

昔日白河曾有糖業鐵路白河線連線至烏樹林車站,於烏樹林車站轉乘烏樹林線可至縱貫線新營車站,現如今已結束客運業務並拆除。

客運

嘉義客運 白河站:嘉義 - 白河 ; 嘉義 - 關仔嶺

新營客運 白河站:新營 - 三層崎 ; 新營 - 關仔嶺 ; 新營 - 白河 - 東山 - 青山

教育

高中職

國立白河商工職業學校

國民中學

台南市立白河國民中學

國民國小

台南市白河區白河國民國小

台南市白河區大竹國民國小【大排竹】

台南市白河區河東國民國小

台南市白河區河東國民國小六溪分校【六重溪】

台南市白河區內角國民國小

台南市白河區玉豐國民國小【海豐厝】

台南市白河區竹門國民國小【竹子門】

台南市白河區仙草國民國小【仙草埔】

台南市白河區仙草國民國小關嶺分校【關仔嶺】

旅遊

白河戰俘營

關子嶺溫泉

蓮花公園

白河水庫

竹門綠色隧道

關仔嶺大仙寺

白河碧雲寺

崁頂福安宮

小南海

台灣電影文化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