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該鎮位於縣境東部,面積102.8平方公里,人口1.1萬人。境內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8.3℃,年均降水量1503.2毫米。
行政區劃
白水鎮 郵編:331617 代碼:360822111。轄白水居委會,白水、土嶺、下東營、周溪、上東營、洪橋、下車等7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培域1949年前稱白水鄉,1951年析為白水、東營二鄉,1958年二鄉合併稱東營鄉。1972年邱陂公社之橫川、蟬溪二生產隊及東營公社併入組建白水公社。1984年成立白水鄉,1993年7月月改鎮。鎮政府駐白水,轄白水、下車、上東營、洪橋、周溪、下東營、土嶺、蟬溪、橫川9個村委會及白水居委會。2003年白水墾殖場併入。
境內屬江南丘陵山區,主要土質是厚中層紅壤和紅壤性土質,東部丘陵起伏,八江河流經東北部。有一座蓄水量為90萬立方米的小一型水庫,灌溉該鎮75%的農田。有吉桂公路穿越鄉境。
自然資源
鎮域面積10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萬畝,林地面積11萬畝,果業面積12000餘畝,其中井岡蜜柚面積近萬餘畝。境內主要礦藏有煤炭、石灰岩、矽、鐵、錳等。現有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6座,小山塘102座,有效灌溉面積達90%以上。
境內動植物名目繁多,有藥用的,食用的,有油脂類的,澱粉類的均可供工業、農業和人民生活所屬。農業主產糧、油、蜜橘、茶葉。果業近年來發展迅猛,板栗、柚子、蜜桔、茶葉是白水墾殖場的四大特產,其產品質量好,深受消費者青睞。
境內土嶺村有一結構特殊的“九棟十八廳”古建築,每棟都能日照陽光,迴廊轉閣特異,又能互通,下雨天走過道不濕鞋。贛中著名。
經濟概況
2007年完成財稅收入154.6萬元,同比增長41.8%。其中國稅完成84.5萬元,同比增長53.2%。墾殖場全年收繳管理費59萬元,交社保金48萬元,確保了全場的正常運行和穩定。
2007年發放糧食補貼130.5萬元,農機補貼30.6萬元,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二是著力發展現代農業,確立了“糧、果、茶、林”四大支柱產業的發展目標,進一步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在遭遇旱情的情況下,全鎮二晚播種面積達17100畝,占計畫總面積的95%,並努力抓好抗旱改種工作。全鎮農民90%以上農田種上優質稻,並簽訂了糧食訂單。初步形成了下車、蟬溪村的花生,周溪、下東雲村的西瓜,上東雲村及墾殖場的果茶業等“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通過發展產業,07年全鎮人均增收320餘元。同時,為消滅“冬閒田”,重點抓了新農村建設點及吉冠線、烏白線兩側200米範圍內的冬種工作,冬種面積達1.59萬畝。
加大了企業幫扶工作力度,落實了招商引資和幫扶專項經費,成立了幫扶小組,對進區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跟蹤服務,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在2007鎮村黨員幹部大會上表彰了海盛手套廠,兌現完成稅收獎勵1.2萬元,並出資兩千餘元為其辦理進出口許可證,為完成全年出口創匯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組織小分隊到廣東、浙江、江蘇等地招商。引進了總投資3100萬元的天成電子有限公司。另外與泰極銅業、浙江木藝模具廠、溫州銅加工等項目積極在洽談並達成初步意見,為完成2008年招商引資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廣泛發動民眾,紮實推進了新農村建設工作
2007年,該鎮新農村建設在2006年2個點的基礎又增加到4個點,著力抓好了上東雲的要前、生花塘、老居和橫川自然村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的建設。由於安排動手早,民眾發動好,廣大民眾捐資投勞,充分發揮民眾的積極性,至今,4個試點村共集資14.9萬元,累計投勞2550餘個工作日,拆遷路障、空心房5880平方米;修環村公路8150平方米,巷道3150平方米;同時還舉辦了兩期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培訓人員216人。我鎮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
2011年以來,該鎮致力於培植壯大主導富民產業,改變過去多個品種零星發展的做法,確定了打造蜜柚之鄉的發展目標。科學制定了《白水鎮2011—2015年井岡蜜柚產業發展規劃》,推進了正邦集團種養一體化、鑫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農戶股份合作、聯戶種植、“千村萬戶”老鄉工程等多種模式。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下東營至橫川10公里萬畝井岡蜜柚示範帶,千畝以上井岡蜜柚產業基地4個,百畝以上井岡蜜柚產業基地10個,井岡蜜柚千村萬戶老鄉工程遍地開花,直接帶動了全鎮300戶果農實現人均純收入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