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七賢

白氏七賢

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為左庶長,攻擊韓國新城。 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 821年),字擎天,號松溪。

楚王·白公勝

。楚惠王八年(公元前481年)晉伐鄭,鄭告急求救於楚,楚令尹子西受鄭賂與其結盟。白公怒,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遣勇士石乞等襲殺子西於朝,劫持惠王,白公立為楚王。

商聖·白圭

(公元前463 — 385年),洛陽人,中國古代善於經商的代表人物,視之如同伊尹、呂尚用謀,孫武、吳起用兵以及商鞅執法之道。樂觀時變,善用計謀,不失時機,當機立斷。他經營的決策主要依據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在糧食收穫季節,買進穀米,出售絲漆等用品,在蠶繭出產季節,又收購蠶絲和絲製品,出售糧食。又在豐收年收購糧食,歉年出售,從季節的不同和年歲的豐歉所造成的價格浮動中,通過商業經營,取得利潤。也就是自覺運用市場規律,不失時機地買進賣出。天下人皆稱其為治商祖,後世有“商聖”之稱。

常勝將軍·白起

(公元前331 — 257年),戰國時期秦國大將,眉縣人。善用兵,事秦昭王。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為左庶長,攻擊韓國新城。翌年,為左更,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拔王城,遷為國尉,明年為大良造,攻取魏六十一城。此後率軍攻趙,拔光狼城,攻楚拔鄢、鄧五城,又拔郢。秦昭王四十七年起為上將軍,至長平與趙軍對壘,出奇兵絕趙軍後路及糧道,全殲趙軍四十五萬。為秦吞併六國,統一中國立下大功,封武安君,世稱“常勝將軍”。

五兵尚書·白建

(公元503 — 575年),字彥舉,太原陽邑(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初入大丞相府騎兵曹,典執文帳,明解書計,為同局所推。天保末,兼中書舍人,肅宗輔政,除大丞相騎兵參軍。河清末,以護戎馬有大功。歷位尚書、特進、侍中、中書令、五兵尚書,封高昌郡公。贈司空。建時以溫柔自處,勤於政,施於民,深得帝王、臣民所贊。

詩王·白居易

(公元772 — 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未冠以文謁顧況,況禮之。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登進士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對策乙等,調周至尉,為集賢校理。三年遷在拾遺。王承宗拒命,上以吐突承璀為招討使,切諫。又請罷河北用兵,遷太子左贊善大夫。盜殺武元衡,首上疏,請急撲賊,以先諫官言事,貶江州司馬。長慶二年(公元822年)遷中書舍人,河溯亂,累上疏,論其事,帝不能用,出為杭州刺史。封晉陽縣男。進馮翊縣開國侯。會昌初,以刑部尚書致仕,贈尚書右僕射,謚曰:“文”。工詩,頗以規諷得失,士人爭傳,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五卷,計3800篇,數居唐代詩人之首,故後世有“詩王”之稱。

唐宰相·白敏中

(公元792 — 861年),字用晦,長慶初,登進士第,累遷戶部員外郎、翰林院學士、知制誥。會昌六年(公元846年)以兵部侍郎,翰林學士承旨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太原邵開國伯,大中五年(公元851年)遷邠寧節度使,歷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封太原郡開國公,懿宗立,召拜司徒,門下侍郎、平章事,復輔政,累遷中書令。以太傅 致仕,贈太尉。

新羅大相·白宇經

(公元749 — 821年),字擎天,號松溪。仕唐僉議事,吏部尚書。唐德宗(李适)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避奸臣之讒循於新羅(今韓國)(公元783年)仕僕射司空兼大司徒。於玉山下玉泉洞建迎月堂、萬歲庵。致仕後建校於谷里,傳授東方文化、終年七十三歲,為韓國白氏始祖。葬龍秋之南,後裔遂居韓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