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白彥鎮](/img/8/f18/nBnauM3XwUTN4UTN0kTN1ITM3QTM0kTNzYDOzQTNwAzMxAzL5U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明魯懷王、悼王墓位於白彥鎮小山後村東北,毓秀山南麓。兩墓東西相距50米,葬於同一墓園內,墓前建築已經蕩然無存,僅剩些許殘磚斷瓦。墓地按照古代“四神定穴”法修建,前方為朱雀山,後方為五座山頭代表的玄武,左方為石築龍狀石牆,右方為白虎山。東為魯懷王墓,高10米,直徑30米;西為魯悼王墓,高7米,直徑16米。墓室均為磚石結構,底部用條石鋪成,上部為拱型青磚壘砌。魯懷王姓朱名當漎(1473年9月22日-1505年10月29日)享年32歲,配臨清州南城兵馬指揮副王軒嫡長女王氏,系明太祖朱元璋第五代孫,魯莊王朱陽鑄嫡長子,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封世子,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追封懷王。魯悼王姓朱名健杙(1494年11月4日-1520年10月10日)享年27歲,懷王嫡長子,太祖朱元璋第六代孫,弘治十六年(1503年)封世孫,明嘉靖七年(1528年)追封悼王。
沿革
![白彥鎮](/img/6/f0e/nBnauM3XzQzM0QjM0IjN1ITM3QTM0kTNzYDOzQTNwAzMxAzLyY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953年7月撤銷,其轄區劃入滕縣、鄒縣、平邑三縣,其中33個鄉劃歸平邑縣。
1959年,為平邑縣白彥公社,現為白彥鎮。
交通
境內交通發達,342省道嵐濟(嵐山頭至濟寧)、地龐(地方至龐莊)公路東西貫穿全境,平棗公路在境內跨越南北,車棗公路、白滕公路西南交叉,全鎮交通四通八達,村村實現了三通(通電、通程控電話、通有線電視)。建設
![白彥鎮](/img/b/a4b/nBnauM3X2ATO3kjN2ITN1ITM3QTM0kTNzYDOzQTNwAzMxAzLyU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農業以櫻桃、黃煙、花生、地瓜、中藥材、瓜菜、畜牧養殖為主導產業。建有全縣面積最大的黃煙生產基地,系山東省萬畝優質花生出口基地、沂蒙櫻桃之鄉。
白彥的經濟社會建設在如火如荼的展開,先後建成白彥鎮高效農業示範基地,位於鎮駐地東南2公里由西石門、東石門、龍灣、大營四個村組成,耕地面積6500畝。現已建成冬暖蔬菜大棚140個,春暖弓式大棚800個,高科技示範大棚一個。對農民增收就業和新農村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白彥鎮工業聚集區位於鎮政府東北,規劃占地面積460畝,劃分了中藥材加工產業區、門窗加工製造產業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區三個產業區;此外新農村和社區建設也在井然進行中 。
景點
![太皇崮遠眺](/img/0/70d/n5GcuM3X2gzN2czNzEjN2IjM1QTM5QDM0YzMzQTNwAzMxAzLxY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