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鹽梅(《尚書》),霜梅(《綱目》),白霜梅(《本草便讀》)。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實,經鹽漬而成。
製法
《齊民要術》:"作白梅法,梅子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
性味
酸澀鹹,平。
①《日華子本草》:"暖,無毒。"
②《綱目》:"酸鹹、平、無毒。"
③《本草從新》:"酸澀鹹、平。"
功能主治
治喉痹,瀉痢煩渴,梅核膈氣,癰疽腫毒,外傷出血。
①陶弘景:"白梅亦應(與烏梅)相似,今人多用白梅和藥,以點痣蝕惡肉。"
②《本草拾遺》:"刺在肉中,嚼白梅封之,刺即出。"
③《日華子本草》:"治刀箭(傷),止血,研敷之。"
④《本草圖經》:"除痰。"
⑤《本草蒙筌》:"搗爛成膏,敷攻惡毒,治婦人乳癰,拔肉中箭簇;中風緊閉牙關,急宜將肉摩擦。"
⑥《綱目》:"治中風驚癇,喉痹,痰厥僵仆。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功同烏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噙咽津液或入丸劑。外用:擦牙、搗敷或煅存性研末調敷。
注意
《本草從新》:"多食損齒傷筋。"
附方
①治喉痹乳蛾:一青梅二十枚(鹽十二兩,淹五日,取梅汁入明礬三兩),桔梗、白芷、防風各二兩,豬牙皂角三十條。為細末,拌汁和梅入瓶收之,每用一枚,噙咽津液。凡中風痰厥,牙關不開,用此擦之尤佳。(《綱目》水梅丸)二白梅包生礬末作丸含咽,或納吞之。(《聖濟總錄》)
②治霍亂吐利:鹽梅煎湯,細細飲之。(《如宜方》)
③治梅核膈氣:半青半黃梅子,每個用鹽一兩,淹一日夜,曬乾,又浸又曬,至水盡乃止,用青錢三個,夾二梅,麻線縛定,通裝磁罐內,封埋地下,百日取出。每用一枚,含之咽汁,入喉即消。(《龔氏經驗方》)
④治癰疽已潰未潰皆可用:鹽白梅燒存性,為末,入輕粉少許,香油調塗四圍。(《易簡方》)
⑤治金瘡:燒乾梅作炭,搗末之,敷一宿。亦治被打傷。(《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