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白朮、木豬苓(去皮)、赤茯苓、甘草、澤瀉各半兩,木香、檳榔各三錢,陳皮(去白)二兩,官桂二錢,滑石三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加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功用
和脾行濕。
主治
喘嗽腫滿,欲變成水病者,不能臥,不能食,小便閉。
方義
本方以五苓散為底方,溫脾行水。重用澤瀉為君,利水滲濕;臣以茯苓、豬苓助君藥利水滲濕;佐以白朮補氣健脾以運化水濕,合茯苓既可彰健脾制水之效,又可奏輸津四布之功。《素問·靈蘭秘典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之氣化有賴於陽氣的蒸騰,故又佐以官桂溫陽化氣以助利水,並可辛溫發散以祛表邪,一藥而表里兼治。加滑石清利濕熱,佐陳皮、檳榔,利氣破滯,配木香、甘草,和中通滯。諸藥相配伍,共奏淡滲利濕,健脾助運,溫陽化氣,解表散邪之功。
附註
此為五苓散加味方。
重要文獻摘要
1、《張元素醫學全書》:“白朮木香散,治喘嗽腫滿,欲變成水病者,不能臥,不欲飲食,小便閉者。”
2、《儒門事親》:“濕治法: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鹹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3、《脈訣舉要》:“水腫之證,有陰有陽,察脈觀色,問證須詳。陰脈沉遲,其色青白,不渴而瀉,小便青澀。脈或沉數,色赤而黃,燥糞赤溺,兼渴為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