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13年4月,白朗帶領的起義軍攻克禹縣,提出“打富濟貧”的口號,隊伍迅速擴大,先後攻克新野、鄧縣及湖北隨縣等地,然後回師北返,占領河南唐縣、方城、盧氏等縣。11月從豫西東進。1914年1月,橫越京漢鐵路,取商城、固始、光山等地,又攻克安徽的六安、霍山,再回師豫南,引起帝國主義和袁世凱的極大恐慌。2月間,俄、美、英、法等帝國主義派軍事人員到信陽等地“觀戰”,沙俄甚至還派出飛機進行轟炸。袁世凱派陸軍總長段祺瑞拼湊二十萬軍隊進行圍攻,起義軍避其主力,於2月27日突圍西上,3月8日,攻占鄂西重鎮老河口,殲敵兩千餘,並在此召開軍事會議,決定西走陝、甘,然後入川。此時起義軍已超過萬人,號稱“公民討賊軍”,白朗以大都督名義,傳檄遠近,譴責袁世凱的統治是“神奸主政,民氣不揚,雖託名共和,實厲行專制。”起義軍經武關、龍駒寨、商縣,4月初逼近西安。5月間,起義軍摔開尾追入陝的袁軍,西入甘肅,連破岷州(今岷縣)、洮州(今臨漳),又取道東下,攻克秦州(今天水),沿渭河回河南。由於沒有建立根據地,長期流動作戰,部隊耗損過大,至此改為分散活動。8月,他帶百餘人回寶豐,在虎狼爬嶺被圍,突圍時中彈負傷,不久犧牲。部隊潰散,起義失敗。
人物出身
白朗(1873—1914),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出生於河南省寶豐縣縣城西大劉村一農民家庭。朗身材不高,背微駝,性豪爽,好交遊,喜救助貧苦人家。幼時讀書年余,稍長,在家務農。他家門戶單弱,經常受本村地主的欺侮。
生平經歷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白朗被本村地主王岐誣陷入獄,賣地百畝賄官始獲釋。後自帶馬匹去禹縣某部馬隊,鏇因受訛詐而歸,至梁窪,所帶馬匹被鄉隊搶走。朗多次無辜受害,憤怒異常。時縣境連年大旱,饑民四起,眾多求助於朗並勸其出來“鬧鬧”。朗游移未定,恰逢縣衙將其城內姐家所雇泥水匠以匪名抓走,並搶了他在姐家存放的財物,遂憤而起事,時為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
白朗起事初,僅有二三十人,步槍一支。不久,奪得財主步槍、手槍各一支,土槍30支;並聯合李朗、張群等桿,鏇增至百餘人。民國元年(1912年)2月8日,白朗率眾從姚店鋪移駐稻穀田村。時近春節,白朗集四鄉饑民,往城東劉集倉庫搶糧170餘車。當夜,白朗得悉縣官張禮堂將於次日離任,道經交馬嶺。朗帶人截擊,一舉奪步(快)槍16支,俘張子又獲贖身槍10餘支。之後,又聯合李鳳朝等桿,擁眾200餘人,勢力漸大。
4月23日,北洋陸軍第十三營統領余耀亭進剿白朗,朗自高皇廟退至城西馬道、張莊一帶。5月12日,余率部赴大營,至李文驛時,遭朗部伏擊敗退。6月,朗聯合杜其斌等桿,夜襲余之駐地大營鎮,余軍敗逃。
白朗擊退官軍後,在本村演戲慶賀三天,並和杜其斌、牛天祥、郜永成(秦椒紅)等桿首,商討活動方案。10月24日,朗率眾北攻禹縣,復南下打開泌陽的春水、象河關等地,鏇因舞、葉兩縣團隊聯剿又暫回寶豐。
是年冬,朗復南下,進入舞陽母豬峽(今屬舞鋼市境區),先後聯合南陽的王傳新,魯、寶一帶的宋老年、李鴻賓、王振等桿,計600餘人,攻取唐縣(今唐河縣),一舉消滅陸軍獨立59團大部,繳獲大量步槍、機槍、大炮、子彈,義軍增至千餘人,聲威大震。於是回師北歸,攻魯山、破禹縣,並明確提出“打富濟貧”口號。北洋軍便集結雷振春、王毓秀、雷存修等近萬人大舉圍剿。朗衝出重圍,兵分兩路,一路西攻盧氏,一路南破淅川西坪鎮、荊紫關等地。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得到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的重視與支持。民國2年(1913年)7月,討袁總司令黃興致信白朗稱:“自足下倡義鄂豫之間,所至披靡,豪客景從,志士回響,將來掃清中原,殲滅元兇,足下之豐功烈績,可以不朽於世……”嗣後,白朗於9月16日,破湖北重鎮棗陽,殲守城軍500餘人。進城後,開倉濟貧,張貼告示,自稱中華民國撫漢討袁軍司令,宣傳討袁。
民國3年(1914年)初,朗軍發展至3000餘人,擬與蘇、皖反袁力量匯合,便東下攻確山、羅山、潢川、商城、固始等縣,入安徽破霍山、六安等地,馳騁豫皖兩省。袁世凱震驚,急令段祺瑞以陸軍總長兼代河南督軍,指揮陸軍王占元、王汝賢兩師,唐天喜、徐占鳳兩旅以及豫、鄂、蘇、皖等省地方軍數萬人會剿。
鑒於中原袁軍勢強,白朗採納孫中山所派沈參謀關於奪取四川為反袁根據地的建議,於3月自東回師攻占荊紫關西上,並以“中原撫漢軍大都督”布告曰:“照得我國自改革以來,神奸主政,民氣不揚,雖託名共和,實勵行專制。本都督輟耕而太息者久之!用是糾合豪傑、為民請命。惟起事之初,無地可據,無餉可資,無軍械可恃,東馳西突,為地方累,此亦時勢,無可如何,當亦爾商民人等共知共諒也……嗣後本軍過境,爾商民等但能簞壺迎師,不抗不逃,本大都督亦予以一律保護,決不燒殺”。4月初,克商南、越秦嶺後,至西安近郊,又發布“討袁反帝,擁護共和”的檄文。
4月6日,白朗突破陝督張鳳翽萬餘人阻截西上,克周至、乾縣、戶縣、彬縣、鳳翔、隴縣等地,軍臨通渭縣,知縣陳鴻寶率士紳出迎。白朗令駐軍城外,只帶百餘人入城,住一學校內,對部下說:“這個縣城小如斗,民貧可憐,學生還可以造就。”遂捐銀2000兩,以作辦學之用。期奔襲作戰,缺休整補給,加之兩萬餘陝甘步騎緊追,勢漸不利。特別是5月25日臨潭之戰,因未能處理好與少數民族關係,遭到其頑強抵抗,白朗及主將宋老年負傷,猛將邱占標戰死,義軍傷亡千餘人,元氣大傷。接著,在攻占秦州(天水)時,軍師李白毛和大將李鴻賓相繼陣亡,加上糧食奇缺,供給困難,軍心不穩,入川之計難成,眾多主張返豫,白朗便率軍東歸。
5月31日,朗軍由臨潭東返,沿途艱苦奮戰,衝破層層阻截,經甘谷、寶雞、興安等地,於6月28日抵荊紫關。白朗決定分散活動。7月3日,白朗率領魯寶籍義軍千人回到寶豐。後探家士兵遭到官府阻攔,未能歸隊,兵力銳減。
7月20日,白朗只率五六十人,困守於虎狼爬嶺三山寨中。拱衛軍牛桂林、劉善保團,鎮嵩軍張治功團合力猛攻。經兩晝夜激戰,朗部彈盡糧絕,26日拂曉,在突圍中與臨汝民團混戰,白朗中彈犧牲。時年41歲。
起義特點
白朗起義戰爭,是在辛亥革命之際,由樸素的“打富濟貧”發展到反對袁世凱反動統治的一次農民革命戰爭。起義之初,起義軍每占一座城鎮,便“令殷富輸納財物”救濟窮人,釋放被囚禁的勞苦民眾。後受革命黨人的影響,白朗等逐步加深了對袁世凱反動本質的認識。
從1913年開始,公開打出討袁的旗號,到處張貼反袁的布告,揭露袁世凱“雖託名共和,實厲行專制”,指斥“袁賊世凱,狼子野心,以意思為法律,仍欲帝制自為”,“摧殘吾民,蓋較滿洲尤甚”。白朗等還抨擊袁世凱對於沙俄入侵外蒙、英國入侵西藏所採取的妥協投降政策,並對外國傳教士等採取了懲罰措施,表現出明顯的反帝傾向。最後,直接提出了“逐走袁世凱,設立完美之政府”的政治主張。由於起義軍的行動既反映了廣大貧苦農民的要求,又順應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潮流,因而得到比較廣泛的支持和擁護。
白朗起義軍作戰勇敢,具有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精神。同時,在戰術運用上也比較靈活,能根據敵眾己寡的特點,善於避實擊虛,機動作戰:或從內線跳到外線,或出敵不意地襲擊守備薄弱或孤軍冒進之敵。加上行軍快速,常使敵軍“徒事跟追,疲於奔命”,圍追堵截一再落空。追擊起義軍最賣力的趙倜就曾哀嘆:“尾追固非善策,圍剿亦難奏功,言念及此,憂心如焚”。起義軍在進攻城鎮時,注意依靠民眾,事先派人潛入,裡應外合,或聲東擊西,長途奔襲,使敵人猝不及防,從而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的戰果。
這些,是白朗起義武裝得以存在、發展和堅持三年之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