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海參科動物蛇目白尼參及圖紋白尼參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ohadschia argus
Jaeger2.Bohadschia marmorata Jaeger[B.bivittata(Mitsukuri);B.koellikeri(Semper)]
白尼參生活在印度──西太平洋區熱帶珊瑚礁內,多棲息於有海草的珊瑚砂底,活動有節律性。肉質厚嫩,色帶透明,商品價值很高。
原形態
1.蛇目白尼參,一般體長30-50cm,背面為深灰色或灰白帶黃色,有許多顯著的蛇目狀斑紋,各斑紋的周圍顏色較淺,內有黑色圈,圈內為黃色,中央有一黑點,從點上伸出一小疣,也常排列成不規則的縱行。口偏於腹面,具觸手20個。腹面平坦,呈淡灰褐色,並密生很多排列不規則的管足。背麵皮骨片主要為繁簡不同的花紋樣體;腹麵皮內骨片為卵形顆粒體及葡萄狀花紋體。
2.圖紋白尼參,體形肥胖,長約30cm,寬8-10cm左右,前後兩端幾乎一樣寬。口偏於腹面,具觸手20個。全身散布很多形狀較小的管足,排列不規則,沿腹面中央線排列較密。背面淺黃褐色,前後有兩埠赤褐色大橫斑或小斑。腹面色較淺為黃白色或白色。背麵皮內骨片為末端分枝2-4次的X形花紋樣體;腹麵皮內骨片也是花紋樣體,但分枝較寬而短,甚至變為卵圓形的顆粒體。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多棲息於珊瑚礁內或瀉湖內,水深6-18m有海草的沙底。
2.生活時體色圖紋變化較大,常呈大理石花紋狀或地圖斑塊狀。多生活於珊瑚礁沙底。
資源分布:1.我國分布於海南及西沙群島。
2.我國分布於海南及西沙、南沙等群島。
化學成份
全體含三萜甙(triterpenoid glycosides),用Smith降解法得海參-9-(11)-烯-3β,12α-二醇[holost-9-(11)-ene-3β,12α-diol]及海參-9(11)-烯-3β-醇[holost-9(11)-en-3β-ol],海洋甙(marine glycoside),皂甙(saponins),羊毛脂-9(11)-烯-3β-醇[lanost-9(11)-en-3β-ol],4α,14α-二甲基-5α-膽甾-9(11)-烯-3β-醇[4α,14-dimethyl-5α-cholest-9(11)en-3β-ol],14α,甲基膽甾醇-9(11)-烯-3β-醇[14α-methylcholest-9(11)-en-3β-ol],海參素A。
藥理作用
體外試驗,蛇目白尼參皂甙3-100μg/ml時,對白色念珠菌、熱帶假絲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產朊假絲酵母(C.utilis)、克魯斯假絲酵母(C.krusei)等均有很強的抗真菌作用。從白尼參(Bohadschia graeffei)中分離出的海參素A,體外能完全抑制酵母的增殖,大劑量時能完全殺死腫瘤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