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賓上二級公路白圩鎮位於上林縣東南部,是上林縣的“東大門”,交道十分便捷。途經該鎮的公路有省內道路的賓上二級公路、勒歐公路(省道20203l線)兩條主要幹線,縣道有萬白公路、白玉公路等,貫穿境內的南、西、北。賓上二級公路和賓上忻省道在集鎮文匯,成為白圩鎮的兩條主幹線。該鎮距離廣西首府南寧110公里,趴離賓陽25公里,距湘桂線黎塘火車站56公里,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是自治區人民政府列入全匡重點建設的204個集鎮之一。全鎮土地總面積1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51743,水田39l14畝,旱地12629畝。全鎮轄13個村(居)委會和1個工業園區,106個自然村屯,30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5.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15萬人,非農業人口1.05萬人。白圩鎮資源豐富,地廣土肥,交通便捷,水利條件好,盛產優質大米、糖蔗、魚苗等,是全區優質米生產基地和水產養殖業基地,素有桂中“魚米之鄉”的稱號。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抓住機遇,與時俱進,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圍繞“特色農業強鎮,小城鎮建設興鎮,工業富鎮,商貿活鎮,以治安保穩定,以教育促發展”的發展思路,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招商引資,促進了全鎮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績。2002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為132l7.3萬元,增長9%。其中財政總收入為269.6萬元,完成任務106.23%,增長77.9萬元,增長40.6%;鄉鎮企業總產值為13700萬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1841元,增加173元。地理位置
位於上林縣東南部,東南部與賓陽縣毗鄰。鎮人民政府駐繁榮圩,距縣城17千米。面積142.84平方千米。
人口普查
轄繁榮社區居委會;高長、覃黃、朝韋、逢寨、龍寶、文嶺、長嶺、長崗、獅螺、陸永、石塘、玉峰12個村委會。《年鑑》資料為:轄13個村委會,共106個自然村。年末總人口55191人,其中農業人口52760人。
1997年,白圩鎮轄13個村委會,106年自然莊,305個村民小組,全鎮11508戶,總人口49856人(農業人口46643人,非農業人口3213人)。
農村經濟
田園風光白圩鎮是上林縣的農業大鎮。鎮黨委政府從本地資源情況出發,以市場為導向,大力調整和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把發展“兩高一優”農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引導農民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加大科技投入,發展特色農業,逐步形成了優質米、糖蔗和畜牧水產三大支柱產業。白圩鎮糧食生產根本實觀良種化,每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9萬多畝,主要種植萬家香、九O三、絲苗、博優一O二五等優質谷。2002年該鎮優質谷種植面積7.5萬畝,全年優質谷產量為26500噸,建立了25個300畝優質谷示範片;甘蔗種植面積為11036.5畝,比去年增l.3萬畝,擴種1623.2畝,其中高產高糖占種植總面積的90.9%以上,入廠原料蔗為5.5萬噸;全鎮桑園面積1300畝,其中新增長崗村晨嶺莊桑蠶生產基地761畝;木薯生產基地3000畝,其中優質高產木薯王2300畝,高產良種占總面積的76.67%;秋冬菜生產8915畝,其中連片200畝以上的示範片有繁榮居委會周莊蔬菜示範片和高長村甘節莊三角麥示範片;速生桉豐產林面積擴大到8500畝;肉類、水產品貨源充足,價格平穩,2002年生產各種魚苗6億多尾,有10000多頭生豬外銷。農業產業化結構日趨合理,形成了以優質米和甘蔗為主的農業產業結構,大大的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農村勞動力22972人;年末有耕地面積61877畝(人均1.24畝),其中水田46461畝;全鎮農林牧漁總產值11292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62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41元,比上年增長41.8%。當年獲地區黨委、行署授予“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鄉鎮”的光榮稱號。高長不孤村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小康文明示範村”的榮譽稱號。
1997年,白二走“一糧二蔗”多處經營協調發展的路子。全年糧食總產量為26301噸,比上年增2229噸。白圩是個產糧大鎮,該鎮在糧食種植面積上除要保持在45000畝以上外,還要提高單產。全鎮建立有萬畝水稻科灌示範片,萬畝水稻高產示範垌。在水稻育秧環節上,大力推廣旱育稀植技術。全年早稻旱育稀植15600畝,晚稻16000畝。甘蔗生產是民眾脫貧、財政脫帽的有效途徑。全年全鎮甘蔗種植面積為1.07萬畝,總產量為37072噸。在畜牧水產方面,白圩鎮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組織參觀,推廣新技術養殖。1997年,白圩鎮有出欄牛963頭,豬30093頭。水產品產量達1125噸。
白圩鎮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進行企業整頓提高。引導多上有市場競爭的“綠色企業”,使鄉鎮企業穩步發展。截止1997年底,全鎮企業有759個,從業人員2433人。鄉鎮企業總收入1.0269萬元,比上年增25%;上交稅155.4萬元,比上年增16%;利潤431萬元,比上年增26%;全年利稅合計586.4萬元,比上直增長15%。
基礎設施
2002年,白圩鎮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任務2200萬元,實際完成2791.6萬元,投資50萬元以上重點項日九個,分別是白圩龍湖自來水廠、東龍煤氣站,龍湖高新農業屢地擴建、月亮加油站、速生桉豐產林擴建、白圩國中和白圩中學宿合樓、地稅白圩分局綜合樓、滿庭芳碳酸鈣加工廠。其中(1)教育部門興建教學樓、宿舍樓及購置教學設備投資365萬元;(2)重點項目九個共投資1132萬元;(3)村委建設、屯屯通路建設、文明創建等投資36.3萬元;(4)居民建房(283座)占任務(250座)的113.2%呢,投資860.04萬元,進城購房20座,實際完成26座,占任務的130%,投資170.3萬元;沼氣池建設(286座),投資7萬元,其中貧困村任務200座,面上86座,占任務的143%。(5)全體私營企業技改、擴建投資40萬元;(6)其它投資2l7.2萬元。
鄉鎮企業
白墟橋頭近年來白圩鎮鄉鎮企業發展迅速,該鎮黨委政府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通過吸引外資和技術,採用租賃、轉讓、股份制等形式,實行機制創新,促進了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2002年,全鎮的鄉鎮企業形成了以制磚、食品加工、服裝、交通運輸等行業為主體的外向型經濟。目前,全鎮共引進項目十多項,資金5千多萬元,主要投資有福建磚廠、龍華磚廠,宇發精米廠、廣發精米廠、龍湖自來水、白圩東龍煤氣站等1199家個體私營企業,實現企業第二次飛躍。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321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4l元,各項經濟指標名列全縣前茅。
科技水平
鎮黨委、鎮政府注重科技興,加強農村實用新技術培訓和推廣工作,使科學種養技術進—下得到普及與套用。2002年引進台商投資150多萬元建設完成龍湖高新農業基地570多畝;引進區林業開發公司投資200多萬元完成速生桉豐產林擴種。2003年引進賓陽、南寧老闆投資500萬元擴建宇發大米廠;引進區種子公司投資200多萬元建立白圩鎮優質水稻制種基地8000畝。並成立了鎮級科教領導小組,由蒙付新副鎮長擔任,領導小組每年召開會議5次,專題部署科技重點工作,建立了鎮級科普工作中聯席會議制度機構,每年召開會議5次,專題研究和部署解決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問題,2002年開展全鎮性的科學技術科技普及活動2次,舉辦科技三下鄉活動3次,在覃黃月亮莊、繁榮韋漢莊、高長甘節等地建立有科普示範基地,完成科普年度培訓計畫,培訓人數達4290人次,比上年(3890人次)增加400人次。在科技投入方面,全鎮年投入科技經費58000元,占鎮財政預算總支出(515萬元)的1.13%;2002年該鎮制訂有科技成果推廣示範項目計畫,並組織實施,引進水稻優質新品種馬壩銀占、桂絲占、桂華占等,實施區、地、縣各級科技進步和創新項目的有:水稻免耕拋秧、優質米示範基地、電腦農業專家系統套用、開發優質高效鹿州磷銨水稻套用、節能JZK50/45型真空擠磚機套用等。並在鎮政府建立科技網節點一個,開展科技信息服務。
文化教育
國小教學大樓鎮黨委、政府重視教育工作,在教育方面,加強九年義務教育,深化教育制度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並不斷深化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實行競聘上崗。同時加強學校硬體建設,並嚴格控制中、國小生輟學現象。目前全鎮兩所中學、54個教學點己全部完成危房改造,校園校舍煥然一新。2002年秋學期國中招生任務300人,實際招生367人,年內在校輟學34人,占總在校生(1214人)的2.8%,低於控制指標。職校招生任務6個,實際招生8個,是任務數133.3%;農村教育附加徵收80.1萬元,徵收幹部教育費附加4萬元。中國小D級危房改造任務為2942m2,實際完成13幢3200m2,C級危房維修任務為2048m2,實際完成3748m2,超額完成縣下達的任務。衛生事業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白圩衛生院是全縣第一批通過國家級驗收的“愛嬰醫院”,鎮黨委、政府為了改善醫療條件,加大鎮衛生院建設,建成門診樓。並整頓村衛生員隊伍,加強疾病防治,逐步實現農村改水改廁,提前實現初級保健目標,人民民眾體質得到增強。一是加強了農村改水改廁工作;農戶用上衛生潔淨水達75%,衛生改廁達420座,普及率45%(任務數37.5%),超額完成任務。二是加強婦幼保健工作,產婦入院接生顯著提高,孕產婦死亡率為零,嬰兒死亡率為0.2%,均低於控制指標。三是開展A肝B肝等傳染病預防接種工作也完成縣下達的任務。
社區建設
白圩鎮白圩鎮集鎮在繁榮居委會的區域中心,集鎮規劃區2.7平方公里,現人口1.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0.881萬人,占55.1%;農業人口0.458萬人,占28.6%;暫住人口0.312萬人,占19.5%。長期以來,鎮黨委、政府非常重視文明集鎮建設,城鎮化建設取得長足的發展。1986—1988年在全南寧地區率先完成舊城區的改造;1989年獲得國家建設部授予“全國村鎮建設文明集城”的稱號;1992—1995年實行集鎮西部的石頭塘312畝開發區建設,累計投資5400萬元,上交財政稅金236萬元,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被區建設廳和南地建設委員會多次評為村鎮建設模範單位、集鎮建設先進鎮。1999—2001年該鎮投資150萬元,進行菜市場街道、政府路硬化和鎮政府大院硬化、美化、綠化,鎮容鎮貌得到改觀。現在該鎮自來水、城鎮道路及綠化、環衛設施等初具規模,基礎設施日趨完善。2001—2002年鎮政府委託自治區城市規劃設計院和縣設計室對該集鎮進行總體規劃修編和城西開發詳細規劃,為該鎮城鎮化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鎮黨委政府善於抓住機遇,以創建全區文明集鎮為契機,加快城鎮開發,以此拉動本鎮經濟成長。並依託二級公路和上林工業園區,做好白圩集鎮南區開發,擴大集鎮規模,完善功能,改善投資環境。
生態環境
白圩鎮-百年古樹2002年,白圩鎮以農村能源生態為出發點,結合本鎮的具體情況,繼續抓好建設沼氣池、生態衛生廁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按要求完成了沼氣池的建設、生態衛生廁、村(巷)道硬化,環境綠化、廚房改造、人畜分居等配套工作建設,展現了農村人居新面貌。2002年全鎮完成沼氣池建設286座,是任務數(263座)的108.75%,成功286座,成功率100%;與廁所連通數286座,連通率100%。該鎮的不孤村於1997年被中宣部授予文明示範村的光榮稱號,在鞏固不孤村文明小康示範村建設的同時,鎮黨委、政府先後開創了繁榮社區周村、玉峰村古登莊、覃黃村平地莊、馬安莊、長崗村六北莊、文嶺村龍家莊、獅螺村莫莊等文明村建設,並取得了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