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
發明本心是南宋哲學家陸九淵提出的認識修養方法。陸九淵從“心即理”這一基本觀點出發,認為主體本...(《槐堂諸儒學案·朱亨道傳》)陸九淵的“發明本心”是繼承了孟子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的觀點而來的。發明本心論的理論基礎“發明本心”即認為主觀的“心”與客觀的“理”完全等同,達到心、理合一的目標。作為一種教育思想,發明本心論的理論前提是基於對人性的認識基礎之上的,他們主張性善論。
人物介紹
陸九淵(1139-1192),字子靜。撫州金溪人。南宋哲學家、教育家。他從小就聰明好思。三、四歲時就向父親提出“天地何所之”。這樣深邃的哲學問題。七、八歲,“舉止異凡兒,見者敬之”。他讀古書,見“宇宙”兩字,別人解說道:“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他頓然大悟說:“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乾道八年(1172)登進士第。在京師,“士爭從之游,言論感發,聞而興起者甚眾”。初調隆興靖安縣主簿,後改建寧崇安縣。經人薦任國子正,復除敕令所刪定官。他慨嘆于靖康間北宋被滅的慘痛事件,和四方誌士交結,並曾上書陳五論:一論仇恥未復,願博求天下之俊傑,相與舉論道經邦之職;二論願致尊德樂道之誠;三論知人之難;四論事當馴致而不可驟;五論人主不當親細事。除將作監丞,因給事中王信反對,落職還鄉。九淵當時名望已高,每開講席,學者群集,“戶外屢滿,耆老扶杖觀聽”。他自號“象山翁”,學者尊為“象山先生”。光宗即位,他被起用知荊門軍。當時荊門是南宋邊地,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但是實際防務極差,連城牆也沒有。他“乃請於朝而城之。”經過他一年左右的認真治理,“政行令修,民俗為變。”紹熙三年卒,諡文安。陸九淵是宋代著名的理學家、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他主張“吾心即是宇宙”,又倡“心即理”說。斷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來今,概莫能外。企圖由此證明所謂“天理”即封建等級秩序、封建道德教條,都是人心所固有,是恆久不變的。他認為治學的方法,主要是“發明本心”,不必多讀書外求,“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他和朱熹兩人,雖然“所學多不合”,曾在鵝湖展開過有關“理”與“氣”的大辯論;但是,他們友誼極厚,書信往來,論辯不已。九淵曾在朱熹主持的白鹿洞書院講君子小人喻義利一章,聽者泣下。“熹以為切中學者隱微深痼之病。”
陸九淵也能詩。《陸九淵集》中錄存詩作一卷二十三首。《鵝湖和教授兄韻》云:“墟墓興衰宗廟飲,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易簡功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處,真偽先須辨只今”。詩有一定的學究氣。其論詩尚允當。如“若乃後世之詩,則亦有當代之英,氣稟識趣,不同凡流。……今若但以古詩為師,一意於道,則後之作者又當左次矣。”同江西詩派末流的泥古傾向是不同的。有《象山先生全集》三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