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發心才有力量》寫到,不管做什麼事,首先要發心,要有目標和靶向,然後向著目標靶向努力,才能成功。發心不能偏離方向,一旦偏了方向,那就沒有辦法抵達目的地;發心還要有堅持的力量,力量若是不足,也沒有辦法抵達目的地。
《發心才有力量》將從四個方面:處世、修身、養心、悟生,為困惑和糾結的心靈一份溫馨舒暢的力量。《發心才有力量》能從僵化、狹隘、死氣沉沉的思考模式中跳脫出來,用一種活潑、另類、睿智而又有創意的思考方式,觸類旁通的點化之力,關照這個世界和人的內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改變的力量。
作者簡介
須彌,曾任多家刊物執行主編。擅長儒釋道方面的寫作,善用生活化的案例闡釋禪理,極富哲理,意境悠遠,賞心悅目。作品善於從人性角度思考問題,認為人可以通過一定的修行收穫幸福和成功的人生。主要作品有《女孩幸福要趁早》《小女人的幸福詭計》《20幾歲必懂的職場策略》《有些事你現在不懂,就會一輩子吃虧》等。
圖書目錄
第一輯處世篇
發上等心,化身成菩薩
1.做人的智慧
在合群中廣結善緣/3
凡人眼中的“眾生平等”/4
大事與小事/6
清者自清/7
誠實的修行/9
得意時要把握的分寸/10
樹立正見/1I
得意不快於心,失意不快於口/13
吃虧是福/14
2.做事的方法
不要惡言傷人/16
說一丈,不如行一尺/17
腳踏實地做事/19
進退之道/20
八種後悔,22
嫉妒是魔/23
發出自己的光/25
無種不結果/26
小事不做,大事難成/27
最短的路/28
處世的原則/29
3.忍的力量
如何不生氣/31
戒驕戒躁/32
從忍耐中尋求突破/34
忍讓,處世根本/35
罵人的藝術/36
4.困難當頭時
心中的恐懼/38
自我的力量/39
知難而進/40
苦難的福報/42
有志者,事競成/43
打不倒的人/44
5.恨無常
不滿人家,苦了自己/46
生氣不如爭氣/47
6.與人交往的智慧
是朋友還是敵人/50
與人相處的藝術/51
與人分享,福報多多/52
全心全意待人/53
能施,何不樂施/54
讚美的福報/56
他人的處境/57
和不喜歡的人相處/58
有禮則為賓/60
7.尊重,溝通的橋樑
尊重生命,尊重人生/62
釘子與柵欄/63
禮貌、尊重、溫和/64
8.居家之道
夫妻之道,立業之本/65
親人利益同享/66
佳偶非天成/68
對待家人要懂得禮貌/70
有情眾生/71
第二輯修身篇
行坐皆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1.堅持與堅定
別人不是我/75
學無止境/76
六刀與千刀/77
刻苦的精神/79
內心的強大/80
成熟的心智/81
專注的力量/83
拙處須力行/84
智慧須自己修得/85
2.自信與自謙
渺小但不卑微/88
一顆空杯的心/89
低調做人/90
如何看待你自己/92
堅定的意志/93
3.理想與希望
有願才有希望/95
人以理想立世/96
虛幻的寄託/98
遠大的目標/99
第三輯養心篇
破除心障,禪修自在心
1.遠離塵世紛擾
罪業本空由心造,無心之過不是罪/103
煩惱皆自尋/104
找回迷失的自己/106
常行一直心/107
不計較,不比較/109
去除妄念/110
貪愛便是生死恨/111
心中的塵埃/113
貪無所得/114
了無掛礙,隨處任方圓/115
2.捨得方能自得
放下即成佛/117
放下牽絆/119
有舍才有得/120
善於忘記/122
選擇與放棄/123
一點與全局/125
3.除妄念,不被外物迷惑
財富哪裡來/127
最大的財富/128
幸福與財富/129
貪官拜佛/131
珍惜福分/132
4.豁達與淡然
隨緣則安/134
猶豫與猜疑/135
內心的茅棚/137
不貪不求,自然常樂/138
善惡一念間/140
只掃今天的落葉/141
內心的光明/143
站得高,才看得遠/144
有意義的人生/146
緣來緣去皆是福/147
第四輯悟生篇
拈花微笑,力源體悟菩提心
1.善念善生
善惡的因果/151
如此的善意/152
善良即是快樂/153
心懷善念/154
生命的真諦/155
但為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156
功德布施/158
處世善心貴如金/160
水滴雖微凡福充滿/162
2.有容乃大
心似水蓮戒執念/164
生命的洞見/166
寬宏度量,蔭及子孫/167
胸襟寬廣,無惱無憂/169
3.感恩才有快樂
前世是誰埋了你/171
商人的四個妻子/173
親人的恩情/174
歡喜心也是布施/175
行孝悌者得自在/177
4.看破生死
生命的解脫/180
今世與來生/181
人生四事不能長久/183
放下貪戀執著/185
坦然面對,超越生死/186
5.大愛無疆
用心體會人生真滋味/188
空與愛/191
點一盞心燈,照亮別人/193
愛心之傘/194
手中蠟燭心中光/196
上籤/197
世上最美昧的泡麵/198
讓愛生愛/199
6.幸福人生
幸福的三個秘訣/201
知足,則幸福常存/202
活在當下/204
不抱怨的人生/205
享受親情與友情/207
惜者有福/208
打開心靈的窗/210
序言
發心的力量
在這個時代,佛法禪意最值得稱道的也許就是它能從僵化、狹隘、死氣沉沉的思考模式中跳脫出來,用一種活潑、另類、睿智而又有創意的思考方式,觸類旁通的點化之力,觀照這個世界和人的內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改變的力量。
發心,又叫初發意、新發意、新發心、初心、發意,是指發願求無上菩提之心,印發起求解脫苦難,往生淨土或成佛之願望。在生活中,發心就是指從內心裡發出願望,進而產生內心向上的力量,在行動中付諸努力去創造心靈和生活的美好。
生活中,常有人說沒有力量,覺得在諸事中透出一種無力感、重壓感,做什麼都感到沒有動力。那么,力量從哪來呢?就要依靠發心。因此,我們常常鼓勵別人,讓別人有信心,有希望,這信心和希望就是力量。當一個人的內心產生了這種力量,才會去行動,才會有所作為。
發心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做什麼事,首先要發心,要有目標和靶向,然後向著目標靶向努力,才能成功。發心不能偏離方向,一旦偏了方向,那就沒有辦法抵達目的地;發心還要有堅持的力量,力量若是不足,也沒有辦法抵達目的地。
一旦發心了,那就要在過程中不被其他外緣所牽動,背棄自己的發心;不但如此,還要不斷增強而不是衰減自己的發心。古人常講:修行人初心是道。有人說:“學佛三天,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這話就是針對發心發願而言的,為什麼學佛三天,佛在眼前呢?原因是我們在初學時,興趣最高,抵禦了外在的干擾,也抵擋了自我內心慣有的惡習侵擾。故而能夠時刻感受到佛的加持,感受到上天對我們護持,感受到諸佛菩薩的加被,天天與佛同在。那么,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會逐漸離佛越來越遠了呢?原因就是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懈怠了,沒有發大願,沒有髮長久之願,沒有為目標進發的力量。佛法常說:“初心不退,成佛有餘。”其實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理解,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修行一顆自在的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大都是因為你對當初所產生的念頭沒有付諸行動,或是在行動的過程中逐漸懈怠了的緣故。
從今天起,修煉自己的內心,樹立善的正見,積聚善的機緣,修行善的因,用善的正能量增強內心力量,在生活中實踐善舉,便會求得善的福報,讓我們的人生在仁善中幸福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