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孜嘉措活佛簡介
1986年9月20日生於新龍縣博美鄉。仁波切出生時發生了很多與尋常 人不同的奇蹟,如出現彩虹、梵音等等。
6歲時仁波切去了當地寺院出家為僧。該寺的僧人授教以藏文為主的各種佛教及世間知識。
12歲時仁波切被亞青寺的阿秋法王認證為吉祥那益寺的登孜翁嘉第三轉世靈童。
後依止阿秋法王學習,經過3年多,後來去了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學習八年。
現在四川甘孜新龍吉祥那益寺,金剛座黃金法台。
仁波切16歲開始不辭辛苦奔走各地講法、放生、加持、養育30多個孤兒…曾在上師面前發願,一定會把寺院收養的孩子們撫養長大,他的心裡充滿慈悲,一直在努力且不會間斷,用他的付出,換來眾生的解脫、幸福...,乘願而來用自己的信仰撐起對眾生偉大無量的愛。
登孜嘉措活佛略傳
四川甘孜新龍吉祥那益寺登孜嘉措仁波切,金剛座黃金法台,康巴知名活佛。
神聖佛法之王登孜嘉措至尊於1986年9月20日誕生在朵美大域的嘉金神山腳下——新龍阿澤榮的聖地哲吾。至尊降生在一個政教大業興旺的佛法之家,父親:扎西多吉,母親:扎西拉姆。聖尊誕生之日恰逢是蓮花生大士降生之吉祥的日子,在至尊降生不久,便開始做頂禮手勢,空中雷聲共鳴、大鵬飛舞、出現各種祥雲、彩虹等眾多吉祥瑞兆,許多目睹者大為讚嘆驚奇,不由產生了強烈的恭敬之心,目睹的許多大德也預示,剛降生的嬰兒日後必將成為一個博愛大眾的聖賢大德!
至尊自幼心向佛法、慈悲為懷,認真學習佛法經典。長大後,前往阿壩郎依寺佛學院、青海拉布魯寺、西藏大昭寺等諸多聖地朝聖;且先後到達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和亞青吾金蟬定院等智慧的聖地求學朝拜,受到了多位上師的灌頂與教導,20歲完成重要經文的修習。晉美彭措法王與無上導師阿秋仁波切同時為至尊賜名為登孜嘉措。至尊在11歲那年,父親扎西多吉帶他去拜見了大成就者擁忠旺嘉上師,在大成就者面前請教了許多有關至尊以前和以後的事情。大成就者曰:“這位至尊上輩子是一位繼承者化身,現在也是登孜翁加活佛的轉世,他將來定能成為一名傳承佛法的聖者,是一位能利益無邊眾生的大德。”大成就者擁忠旺嘉上師還為至尊祝願祈禱,並獻了一條潔白的哈達。
至尊從16歲開始,便前往各地結緣,辛苦歷經6年的時間為寺院修建了諸多佛塔,現在這些佛塔每天都迎接著眾多信徒的朝拜。至尊從20歲開始,與其上師其麥雍仲活佛一起修建寺院及佛塔,期間經歷了重重困難,至尊均顯現出超凡智慧遣除一切違緣及障礙。
公元2012年2月29日,在朵美大域——新龍阿澤榮的聖地哲吾的冷布寺,眾多藏漢弟子為至尊舉行了隆重莊嚴的坐床慶典。在這個吉祥的日子裡,空中再次出現各種祥雲、五色彩虹當空照耀,從嘉金神山走過了棕色斑紋的猛虎,在場的弟子無不歡歌雀躍、歡喜讚嘆,為藏地又一位博愛大眾的聖者大德開始弘法利生的事業真誠祈願!
吉祥那益寺簡介
吉祥那益寺位於四川甘孜州新龍縣博美鄉麥巴村,距新龍縣29公里。該寺 始建於1565年,由科朋洛智托美弟子下落智所創建。該寺院歷經17代高僧大德上師精心管理和代代修繕、擴建,在鼎力時期寺院規模達8000平方米左右,所管轄村達12個,信教民眾達10000人以上,為僧侶聞法、修學及信教民眾舉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常年香火旺盛,民眾安居樂業,一片祥和安寧的景象。
但由於受文革浩劫破壞,寺院現今已破舊損毀,各項基礎設施嚴重滯後,寺廟僧侶和信眾無法進行宗教活動。
2012年4月,寺院經甘孜州人民政府批准重新修建,年僅26歲的登孜嘉措至尊發無上菩提心,遵普賢行大願,深具大悲、大恩護持,以深廣悲願發大心必欲再弘佛陀教法於五濁惡世之重任,肩負起該寺院重新修建的所有事物。為培養和造就一批精通教理、有實證的佛教人才,弘揚一切清淨傳承之教法,在清淨的悲心愿力感召下,在傳承上師及諸佛菩薩的加持下,在善神護法的護持下,至尊下定決心重新修建“吉祥那益寺”為廣大僧眾提供聞思修學的道場,為廣大信眾提供宗教活動場地,使嶄新的“吉祥那益寺”依法管理行教的光輝道路。
建吉祥那益愛心學校鋪理想之路
佛說,人生最大的目標就是理想,遠大的理想就像是一個望遠鏡,能讓你看見最遠處的美麗風景,猶如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尊者的教言:一個人如果失去了理想,就等於失去了方向。理想不限貴賤、高低,任何人都可以有遠大的理想。從佛教的觀點來看,人與六道輪迴的其他生命有許多不同之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有思維能力,也就是說人類的特點,是能夠思考過去和現在以及未來,然後選擇一條正確道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類已肯定,知識是通往理想道路的必經之路,也就是通往理想的第一道關。
但在雪域高原的一個偏僻山區,有一群孩子,他們雖有著與其他孩子一樣的理想,但卻因為家庭條件差而無法邁過第一關,就這樣無緣讀書的夢想。因此他們長大成人以後只有依靠殺生、偷盜等違法行為來維持生計,這種生活方式不僅違犯佛教徒的十善戒律,而且有生的日子過得相當痛苦。特此我作為他們的上師,就想發揮自己能力去幫助這些無辜的孩子,儘自己的全力去幫助他們實現理想,因此我發願,通過與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結緣等各種方式,建立一所讓這些可愛的孩子們通往理想之路的學校。這也是雪域心靈導師慈誠羅珠堪布的教言“藏地寺院管理”中提到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我時常問自己,我能否勝任這么神聖的一項任務,在我腦海里毫不猶豫的出現一個字:“能”,誰叫我是他們的精神依託。
當下的人類,基本不缺吃穿,尤其在內地,什麼都要講名牌,吃一頓大餐、喝一頓酒都要花一千多元,當然自己掙的錢自己消費,沒人會幹預。但如果每月少買一件名牌衣服,少吃一頓大餐,把這筆小錢捐給山區里急需幫助的孩子們,你的小舉動也許會改變他們的命運。其實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每個人都不管在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需要別人的幫助。我們常常講愛心,什麼是愛心,愛心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愛你的父母,愛你的妻子丈夫,愛你的上司下屬,愛你周圍的一切,如果沒有愛心,你還擁有什麼?你將失去熱情,失去責任與希望,失去夢想,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心中有愛,這個世界才會變得美麗和諧。為了填飽一個個眾生的肚子,我們將自己寶貴的頭、目割捨這樣的概念如今雖然成了佛教徒的誇張詞和裝飾詞,但我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布施,哪怕是一毛錢也有不可磨滅的能量。我們從比較狹義的角度來講,行善者得快樂,造惡者受苦,這就是因果道理。
吉祥那益愛心學校是改變一群單純可愛的孩子們的第一步。我想,你們的微薄之力一定會成為改變孩子們命運的籌碼,在你的人生旅途中記下了一個極為殊勝的功德。這樣的功德勝過任何的功德,你的善心將成為一種與眾不同的特長,這個特長也必將伴隨你直到最終。
佛法教言
佛就是智慧,就是覺悟,就是慈悲,就是大愛,用你剛強難化的心,傲慢不肯低下的頭顱,慢慢地彎下腰,用心感受佛陀的慈悲,用心接納佛陀的加持,你的心會變的柔軟無比,慈悲無比,你慢慢就能體會什麼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的心量就會慢慢地與佛一樣無量無邊。佛的加持力是無窮盡的,一百億人秉持真誠的虔敬心同時向佛祈求一百億件事,它將會應驗。佛的智慧是不會因為有太多的請求而混淆的,當陽光普照時,不管有多少人走到外面,坐在太陽底下,陽光一樣普照,不受影響,這是相同的道理。同樣,我們應當對更多人傳播自己的幸福竅訣,在與別人分享的同時,自己的幸福也不會因此而減少。
皈依是我們學佛邁出的第一步,是進入佛法大門的一把鑰匙。阿底峽尊者認為,在一切法中最開始是生起皈依非常重要。皈依的功德和作用實在不可思議:皈依能積累廣大福德;可以不墮惡趣;能遠離人和非人的障礙;能使一切願望順利實現;能令快速成佛,成就菩提。如果沒有皈依,佛法的實際利益就難以得到。
清淨的心是智慧的根源,善良的心是慈悲的基礎,這兩種心是佛教的精髓,也是所有佛弟子應努力具備的。
佛曰:無常,無論是任何人,即便他高如天空、厲如霹靂,富如龍王,美如天仙,艷如彩虹,可是無常來之時,他也沒有剎那的自由,誰也避免不了,佛教常說無常,許多人對這些不理解,但我們現在有改變的方法,深信因果,如法修行,報父母的恩。
佛曰: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
因果報應與生死輪迴,人人都有,不管你有沒有信仰,都是一樣。佛陀所揭的因果,不是用來嚇唬人的,而是用來提醒人的。不管你是否相信,它都在那裡,不增不減。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前四苦與生俱來,沒有餘地去討價還價;後四苦如影隨形,可以隨心而有所取捨。苦無窮盡,否極泰來,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這就是人生。懂得通過運用佛法來醫治痛苦,我們才得到解脫。
【八正道】
❶正見,對事物有正確的見解、看法。
❷正思維,依智慧、慈悲和深明因果的心,如理思維;遠離貪瞋痴。
❸正語,發言如理,能利眾生;離兩舌、惡口、妄言、綺語。❹正業,身行端正,不行非法;離殺盜淫。
❺正命,身口意清淨。
❻正精進,勤行正道。
❼正念,念念在道。
❽正定,心行寂滅。
修行語錄
在修行的路上,去過多少寺廟,見過多少大德,受過多少灌頂,聽過多少佛法,接過多少傳承不是很重要,而最重要的是你明白多少道理,克服多少煩惱,清淨多少心靈。
想學佛要先學會做人,人道完善,佛道才能成立。學佛不是一定要你出家,也不是讓你變成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真正的佛弟子就是一個正常生活的人,一個善良的人,懂得用佛法降伏自心、調柔安靜,消除貪婪、傲慢、嗔心等煩惱,有正能量的人。
真正的佛弟子,不是念珠的收藏家,不是各大寺廟的旅行家,不是佛經念誦者,禪修愛好者,佛教史、經論、造像的研究者,素食小資主義者,避世的隱居者,俗世的慈善家。而是心相續訓練者,因果敬畏者,輪迴厭倦者,菩提心踐行者,萬緣放下自在者,無我空性修行者。
每一個修佛的人,手上或者脖子上帶著佛珠的目的是,提醒自己時時刻刻念佛,提醒自己是個修行者,提醒自己別浪費時間,而不是好看。若不念佛,沒有任何的作用,只不過是好的目的,那么,一隻牛或者一直狗帶佛珠一樣。沒有多大的意義。
每個學佛的人都應該好好觀察自己——作為一個學佛的人,皈依了這么多年,也學了這么長的時間的佛法,跟以前比有了什麼樣的變化,觀察自己的內心。每天早上起來到做功課之前,觀察自己今天做了多少個惡,做了多少個善,不如法的事情要改正,以後不做這些惡,然後懺悔,這樣慢慢的就會有了不一樣的變化。
於修行者來說,不妄語、不多嘴,自會令修行更進一步,即便遭人非議,但清者自清,隨著時間的推移,真相是不可能被掩蓋的,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直,人格好壞立見。對待毀謗,一面深省自己,一面保持沉默。深省的目的是看清自己的實力和本質;保持沉默、不去辯白,是對自己人格的信任。
信佛而不去學佛,就是一種迷信,拜佛而不去學佛,也是一種迷信。現在很多信佛的人,只是在自己有所需求時才去燒香拜佛、祈求佛陀保佑,這樣拜佛加持力會很小,因為放不下自己的我執心太大了,因此學佛要把佛陀作為自己導師,學習佛的修養、佛的慈悲、佛的智慧,體會宇宙的真諦,才會達到解脫的彼岸。
信仰並不是盲目崇拜,也不是盲從追隨,信仰是為了自己,在最危險的情形下,最虔誠的信仰能夠支撐著我們;在最嚴重的困難面前,也是虔誠的信仰幫助我們獲得勝利。信仰不是歪理邪說,也不是封建迷信,其實它是指在你心中的一盞指路明燈,是你覺得生活有意義而且願意快樂生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
修行比講法更重要,現在有很多人在講,但是修的人很少,時間不會等我們,我們不會不老,人生不會再重來,所以抓緊時間,聽佛陀修好自己的心,我們會講法不是很重要,修行才是最重要的大事,所以佛法不是光講給別人聽的,改變自己的心,修到自己的心裡,心要如佛法。
在修行的路上,最可怕的不是沒有智慧或者沒有慈悲,而是智慧和慈悲互相排斥。
我們要老老實實的修行,認認真真的做事情,只有這樣我們這一生才不會虛度光陰,在學佛法的問題上,在尊師重教的問題上,在修行的問題上,我們要生起一個恭敬心,在圍繞弘法利生的問題上,我們要勇猛精進,要誠實。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你這一生不要說成就的問題了。
入世修行,即在紅塵之中修行,修口、修耳、修心、修行、修眼等等。修行即自律,道法自然,改造自己,讓自己的身心處於和諧狀態。修口,以善言對人,不與人爭、吵,處處禮讓與人;修心,則心正、心善而百毒不侵、海納百川;修眼,令自己眼中存善,而將惡俗之物隔絕在外,不亂人心性;修耳,不偏聽偏信。
當我們看到任何眾生快樂、幸運、行善的時候,都會從內心感到快樂,這就是菩提心的建立。如果我們心中沒有喜,就會感到嫉妒、生氣。看到別人快樂、幸運,我們嫉妒、生氣,這是很愚昧的,把別人的快樂當作自己的痛苦。當我們有四無量心中的「喜」時,別人的快樂善業就是我們的快樂。
不論外在物質是多是少,內心知足就會快樂。問題不在環境、也不在物質。物質不會帶來快樂或痛苦,而是你自己若不具備知足的心,或觀念上有所差池,就會造成你的痛苦。因此「捨棄此生」的標準是什麼?遠離對物質的依靠或執著,真正投入修行中。
很多人的一生,只是在模仿別人,過著他人的日子,從未想過自身的價值和責任。一個佛教徒,剛開始甚至不需要思維太多皈依、因果等高深的哲理,而應該踏實的從最基本的「人身難得」開始思維,思維經典中提到的八無暇、十圓滿,或者就是靜下來想一想身為人的珍貴价值。
暇滿人身法義的要點就是要認識到暇滿人身的無窮潛能。工作時、吃飯時、走路時、修法時,甚至是睡覺的時候,都要意識到自己的巨大價值,要知道只要去爭取,自己的未來將無比光明,要對自己充滿自信。
其實,人的生命不過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如水,逝而不返;今天雖在,正在流走;明天在即,卻也來之即逝。日子,是一輪鮮紅的太陽,你痛苦,它也要升起來;你幸福,它也要落下去,太陽、日子不會為誰而停留片刻。人生無常,唯有我們好好去珍惜所擁有的今天。
心一動非善即惡,非惡即善,別人行善,你幫忙或讚嘆,功德就分你一半。
當你心中充滿善念,周圍無一不是好人;當你心中充滿惡意,周圍無一不是敵人;當你心中充滿堅強,一切遭遇都是通往成功的大道!
佛教的無常觀,我們會明白,很多事情,雖美好,但不會持久。很多時候,雖然痛苦,但終究總會過去。所以,佛教的"無常"是人生最好的啟示,它讓我們在變化多端的環境中,能升起智慧的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