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全文
日影半東檐,靖念空杼柚。
小堂倦縹書,華池厭修竹。
寂寞既寡悰,登城望原陸。
遙山半吐雲,嚴飈時響谷。
靡靡見虛煙,森森視寒木。
落霞乍續斷,晚浪時回復。
遠矚既濡翰,徒自勞心目。
短歌雖可裁,緣情非霧縠。
作品鑑賞
詩以“日影”開篇。日影標識著一天當中一個特定的時間。在這首詩里,也就是半上午的時候(“半東檐”)、第二句中的“杼柚”,是用紡織比喻描寫創作。陸機《文賦》也用了同樣的比喻“雖杼柚於予懷,恐他人之我先”。這句詩隱含著一個巧妙的雙關語:紡織必用“絲”,“絲”與“思”諧音,資料的“念”是“思”的同義詞。“靖念”,是指聚精會神,專心於手頭的工作,這使我們想到陸機《文賦》開始時的描寫:“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游萬仞。”陸機所描寫的,是創作行為開始之情沉思冥想的過程。但在思索的過程開始之情,作者又必須閱讀先人的典籍:“怡情志於典墳”、“游文章之林府”;觀察自然世界:“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這兩種活動,旨在幫助詩人進行創作的準備,然而它恰恰是被蕭綱所拒絕和排斥的。“小堂倦縹書,華池厭修竹。”
詩人隨即登上城頭,希望找到創作的靈感。時間流逝,又到了黃昏時分(“落霞”、“晚浪”),詩人的努力成為了徒勞“遠矚既濡翰,徒自勞心目。”“濡翰”再次令人想到《文賦》里的語句,但是蕭綱顛覆了陸機的原文:“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起始的乾燥荒蕪,經過作者的努力,繼之以“流離”的濕潤和豐富。但是蕭綱卻沒有這么幸運,因為“短歌雖可裁。緣情非霧縠。”若要理解這兩句詩,我們必須再次引用《文賦》。蕭綱及同時期人一定都非常熟悉的經典名著。陸機對詩歌的文體特點是這樣描寫的“詩緣情而綺靡。”“緣情”,也就是發自情感;“綺”,本意是有花紋的絲織品。蕭綱詩句中的“緣情”指詩歌。
作者簡介
梁簡文帝蕭綱(503年―551年),字世纘,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梁武帝蕭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蕭統同母弟,母貴嬪丁令光,南北朝時期梁朝皇帝、文學家。
由於長兄蕭統早死,蕭綱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亂,梁武帝被囚餓死,蕭綱即位,大寶二年(551年)為侯景所害。蕭綱因其創作風格,形成"宮體"詩的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