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關山月
朝望清波道 ,夜上白登台 。
月中含桂樹 ,流影自徘徊 。
寒沙逐風起 ,春花犯雪開 。
夜長無與晤 ,衣單誰為裁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關山月》:漢樂府橫吹曲名。《樂府詩集》所收歌詞系南北朝以來文人作品,內容多寫邊塞士兵久戍不歸傷離怨別的情景。
②清波道:似當為“清溪道”。清溪道,古道名,系自四川盆地通往雲南之路。
③白登台: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之東,山上有白登台,可以遠望幽燕、冀、豫之大地。
④“月中”句:神話傳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名吳剛,學仙有過,謫令常斫桂樹,樹創隨合。
⑤流影:移動不定的月影。
⑥寒沙:寒冷季節的黃沙。
⑦犯雪:冒著大雪。
⑧晤(wù):會面。
⑨誰為:誰人替我縫製。
白話譯文
早上還站在岸邊,放眼打量著那清波明淨的水道,晚上就棄舟登山、站在巍巍的白登山巔的白登台上了。
夜登高山上的高台,舉頭望月,月中桂樹看得更為清楚;低頭徘徊,只見如銀月光灑滿一地,映照著自己慢慢移動的影子。
寒沙隨著狂暴的北風捲地而起,初春早花不畏殘冬余雪競先怒放。
如此夜長不能入睡,羈身孤旅的遊子,又有誰能與自己會面解悶;衣衫單薄難以禦寒,又有誰為自己趕裁錦衣?
創作背景
蕭繹自幼聰明好學,擅長詩文,其詩風格靡麗,狀物工巧,深受其父梁武帝蕭衍、其兄梁簡文帝蕭綱的影響。梁元帝的樂府歌詩,見於《樂府詩集》者有二十來首,內容極少色情之作。其樂府多用古題,又多用北方傳入的樂曲。而作為南方人的蕭繹接受了北方民歌的影響,使其樂府有了新的起色。如《關山月》正式在學習了北歌、又受南歌影響之後所作,將離別之情寫的委婉纏綿。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樂府解題》曰:“《關山月》,傷離別也。”這首詩既以《關山月》之曲譜詞,它的主旨必然緊緊圍繞著“傷離別”之意展開。
首聯“朝望清波道,夜上白登台”,點明了詩中主人公別家遠去,奔向異地他鄉:早上還站在岸邊,放眼打量著那清波明淨的水道,晚上就棄舟登山、站在巍巍的白登山巔的白登台上了。白登山,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之東,山上有白登台,可以遠望幽燕、冀、豫之大地。這兩句帶出的氣氛是綠波生涼、夜幕迷濛,流露出別家遠遊人惘然若失的感受。
“月中含桂樹,流影自徘徊”是在描繪夜景。夜登高山上的高台,舉頭望月,月中桂樹看得更為清楚;低頭徘徊,只見如銀月光灑滿一地,映照著自己慢慢移動的影子。這景色多么迷人,但未免過於清幽;因為由月中桂樹近而聯想到的,定是孤寂的吳剛正在砍伐桂樹,而隨著流影觸發的必是對自己隻身在外的自傷;於是,這迷人的夜景帶來的是倍覺淒涼。
“寒沙逐風起,春花犯雪開”寫自然景象的清冷氛圍:寒沙隨著狂暴的北風捲地而起,初春早花不畏殘冬余雪競先怒放。這聯景物描寫著重於動態,對仗工巧,又十分生動。
“夜長無與晤,衣單誰為裁?”是說:如此夜長不能入睡,羈身孤旅的遊子,又有誰能與自己會面解悶;衣衫單薄難以禦寒,又有誰為自己趕裁錦衣!此處所流露出來的,是一種極度孤寂的感情。
全篇四聯,首三聯通過自然景色渲染的是悲涼淒清的環境,尾聯則是直接寫處身人間世俗後。產生的孤獨感情;前景後情,呼應融合,產生一種和諧的美。此外,該詩十分注意語言技巧,如首聯上下句間,“朝望”對著“夜上”、 “清波道”對著“白登台”,十分工巧自然;第三聯上下句間也是這樣,“寒沙”對“春花”、“逐風起”對著“犯雪開”,極為嚴整。
名家點評
韓傳達(北大古文學教授):此詩(《關山月》)對偶工整,音節流麗,儼然近體風調。
《古詩鑑賞辭典(下)》(韓秋白):詩中不說人在獨步來回,而說成“流影自徘徊”,展示了語言的含蓄曲折之美,頗富韻味。
作者簡介
蕭繹(508—554),字世誠,小字七符,自號金樓子,蘭陵(今江蘇武進)人。南北朝時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蕭衍第七子,梁簡文帝蕭綱之弟。
蕭繹自幼聰明好學,雖一目盲,仍博覽群書,才思敏捷,工書善畫。又擅長詩文,風格靡麗,狀物工巧。被俘後所寫詩則格調愴楚悲憤,與平時風格迥異。曾藏書十四萬卷,城破時皆焚之。著述較多,今存賦九篇,以《蕩婦思秋賦》著名。所著《金樓子》,論述“文”和“筆”的區別,在文學批評史上有一定意義。其詩,《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輯得一百二十三首。後人輯有《梁元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