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ꕐ簋

中國古代的青銅食器

基本信息

癸ꕐ簋,通高12.7cm,口徑12.8cm,重1.78kg。
簋侈口,鼓腹,圈足。通體以雷紋作地,口沿處飾蕉葉紋,頸部飾浮雕獸首及夔龍紋,腹、足部飾獸面紋。
器內底有“癸ꕐ”二字銘文。“ꕐ”為族徽。銘文表明此器是為ꕐ族名為“癸”的先輩做的祭器。

關鍵字

蕉葉紋

裝飾紋樣的一種。一端尖銳,一端較寬,作蕉葉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稱,蕉葉即芭蕉葉。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紋飾或物象的一種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為高浮雕、深浮雕、淺浮雕等,也有幾種雕刻技法結合使用的形式,多見於高精繁雜的雕刻作品。 

雷紋

由近似“丁”字形的線條互相勾連組成。此種紋飾盛行於晚商至周初,戰國時再度流行。 

簋(音鬼),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開始出現,延續到戰國時期。《周禮·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0025』”。古籍中多寫作簋,而銅器自銘則常為『0025』。青銅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樣,變化複雜,有圓體、方體,也有上圓下方者。早期的青銅簋跟陶簋一樣無耳,後來才出現雙耳、三耳或四耳簋。據《禮記·玉藻》記載和考古發現而知,簋常以偶數出現,如四簋與五鼎相配,六簋與七鼎相配。

獸面紋

獸面是古代人們想像中的怪獸的面部,將其刻畫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紋飾稱獸面紋。宋代的學者把獸面紋稱為饕餮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