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吏

左傳·桓公十七年》:“於是齊人侵魯疆,疆吏來告。 ” 參見“疆臣”。

詞語信息

【詞目】疆吏
【拼音】jiāng lì

詳細解釋

1、守衛邊疆的小吏。
左傳·桓公十七年》:“於是齊人侵魯疆,疆吏來告。” 唐 常袞 《加朱希彩幽州管內觀察使制》:“東罷渡 遼 之警,北清戴斗之氣,疆吏 緩帶,戎車稅鞅,典從事簡,方面以寧。”《 東周列國志》第六回:“陳疆吏 申報桓公。桓公大驚,正集群臣商議,忽報:‘有鄭使 潁考叔在朝門外,齎本國書求見,納還 俘獲。’”

2、負鎮守一方重責的高級地方官吏。
鄭觀應 《盛世危言·墾荒》:“外如西南川、滇、桂、粵之邊境……東南之台灣內山各處,榛蕪未辟,遺利尚多,疆吏 漠不關心,動為外人侵占。” 張難先 《文學社始末》:“社務正突飛猛進中,忽值三月二十九廣州失敗,各省疆吏,羣成恐怖時代,防範極嚴,本社常會,亦難召集。” 嚴復 《原強》:“乃內之則殿閣樞府以至六部九卿,外之則洎廿四行省之疆吏,旁皇 咨求,卒無一人焉足以勝禦侮折衝之任者。” 參見“疆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