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傑克是報社的一名記者,總編派他去卡諾瑪小鎮採訪正在參加競選的威利·斯塔克。威利想要競選卡諾瑪鎮的財務總管,鎮上的居民認為他是一個正直的人。傑克到了小鎮以後正好遇上威利給大家演講。威利抨擊鎮上的官員營私舞弊,不肯撥款修復校舍,並因此被鎮上的警察帶走,而傑克也在拍攝時被搶走了相機。通過和威利的接觸,傑克對他有了一些了解,並寫了一篇很有影響的文章幫助威利競選 ,但最終威利還是競選失敗。傑克的老家伯頓渡口距離卡諾瑪小鎮不是很遠,於是傑克順道回家看望家人。傑克和繼父發生了衝突,而女朋友安妮卻非常理解他,並且鼓勵他乾出一番大事業。威利在競選失利後,開始自學法律,並且成功開辦了威利律師事務所。鎮上的學校由於質量問題倒塌,砸死了一些學生。那些沒給威利投票的居民都非常後悔,威利的威信也因此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哈里森與麥迪·墨菲競選州長。為了分散麥迪的選票,哈里森找到威利一同競選州長。威利在得知自己被人利用後感到非常氣憤。他在傑克的鼓勵下開始反擊,並且在鄉村中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但由於他在城市中的選票過低,因而又一次競選失利。經過兩次競選失利,威利學會了很 多政治手腕。在此後的幾年中,威利和各色人物達成了秘密協定,讓他們來幫助自己競選。威利給選民們很多承諾,並因此得到了普通市民的支持。傑克陪同威利來到安妮家中,說服佳奇·斯伯頓在威利競選成功後出任法務部長。佳奇鼎力支持威利,而安妮則對威利非常崇拜,並和他開始了秘密交往。
在四年後的州長競選中,威利順利當選。威利當選後就開始蓋醫院、修學校、修馬路等一系列工程,並因此得到市民的擁護。然而,威利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一心為市民服務的人了。他為了追求更大的權力,變成了陰險狡詐的政治野心家,並逐漸乾起了愈發黑暗的勾當。為了建設自己的政治王國,他使用卑鄙的手段暗箱操作。佳奇看到威利的真面目後毅然辭去了法務部長。然而,佳奇在年輕時候做過的一些錯事卻被安妮告訴了威利。於是,威利讓傑克前去暗中調查。由於威利做了很多過分的事情,於是議會開始對他的彈劾程式。為了保住州長的寶座,威利開始四處拉選票。由於佳奇·斯伯頓掌握了關鍵的幾張選票,威利就以佳奇年輕時候的錯事威脅他。之後,佳奇選擇了自殺。安妮和哥哥亞當·斯伯頓因此非常傷心失望。傑克在目睹了威利的種種行為後,決定揭露他的真面目。威利發動民眾遊行要挾議會,並成功保住了州長的位子。之後,威利被前來復仇的亞當·斯伯頓殺死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威利·斯塔克 | 布羅德里克·克勞福 |
傑克 | 約翰·愛爾蘭 |
安妮 | 喬安妮·德魯 |
Tom Stark | 約翰·德里克 |
佳奇·斯伯頓 | Raymond Greenleaf |
Sadie Burke | 梅賽德絲·麥坎布雷奇 |
Adam Stanton | Shepperd Strudwick |
Tiny Duffy | Ralph Dumke |
Lucy Stark | 安妮·賽默爾 |
Sugar Boy | Walter Burke |
Dolph Pillsbury | Will Wright |
Floyd McEvoy | Grandon Rhodes |
Commissioner | William Bruce |
Radio announcer | Edwin Chandler |
Bit Part | Earle S. Dewey |
Reporter | King Donovan |
Spokeman for Impeachment | Paul Ford |
Dance caller | Ted French |
Politician | Judd Holdren |
Minister | Louis Mason |
Local chairman | Paul Maxey |
Doctor | Frank McClure |
Legislative Chairman | Harold Miller |
Pa Stark | H.C. Miller |
Minister at Funeral | Truett Myers |
Butler | Irving Smith |
Helene Hale | Helene Stanley |
Madison, the Editor | Houseley Stevenson |
Sheriff | A.C. Tillman |
Football coach | Phil Tully |
Mrs. Burden | Katherine Warren |
Receptionist | Reba Waterson |
Public Relations Man | Frank Wilcox |
One of Duffy's Goons | Harry Wilson |
職員表
製作人 | 羅伯特·羅森 |
原著 | 羅伯特·潘·華倫 |
導演 | 羅伯特·羅森 |
編劇 | 羅伯特·羅森 |
攝影 | Burnett Guffey |
配樂 | George Duning |
剪輯 | Robert Parrish |
藝術指導 | Sturges Carne |
布景師 | Louis Diage |
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1950年 | 第22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 | 《當代奸雄》 | 獲獎 |
第22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 布羅德里克·克勞福 | ||
第22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 梅賽德絲·麥坎布雷奇 | ||
第22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 | 約翰·愛爾蘭 | 提名 | |
第22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 | 羅伯特·羅森 | ||
第22屆奧斯卡獎最佳劇本 | 羅伯特·羅森 | ||
第22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剪輯 | Robert Parrish、Al Clark | ||
第15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 《當代奸雄》 | ||
第7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 | 《當代奸雄》 | 獲獎 | |
第7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 | 羅伯特·羅森 | ||
第7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 | 布羅德里克·克勞福 | ||
第7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女配角 | 梅賽德絲·麥坎布雷奇 | ||
第7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女新人 | 梅賽德絲·麥坎布雷奇 | ||
第7屆美國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 | George Duning | 提名 | |
第7屆美國金球獎最佳攝影 | Burnett Guffey |
製作發行
幕後公司
公司名稱 | 備註 |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 製作公司 |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 發行公司 |
哥倫比亞三星 | |
LK-TEL Vídeo |
上映時間
上映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時間 |
紐約 | 1949年11月8日 |
洛杉磯 | 1949年11月16日 |
瑞典 | 1950年8月7日 |
丹麥 | 1950年8月30日 |
芬蘭 | 1950年12月29日 |
西德 | 1951年7月23日 |
智利 | 1951年 |
奧地利 | 1952年4月 |
影片評價
《當代奸雄》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政治諷 刺作品之一。影片大膽剖析了政客形成的原因,並指出普通市民的盲目追隨是造成政客營私舞弊的主要原因 。影片結尾以記錄的方式去拍攝那群憤怒的民眾,實錄他們被煽動之後的群情激奮,這更能夠讓觀眾在彼此之間找到共通之處。影片以這種方式去警醒觀眾,救世主與獨裁者也許就在一念之間 。 (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鳳凰網評)
《當代奸雄》如實呈現了 20世紀30年代美國南方的原貌,對時代背景和故事材料的把握都相對準確。影片的取景能呈現出貼近史實的情境,導演採用的黑白片方式更增強了地域、時代的真實感。影片不僅做到了整體時代感的營造,在細節處理上也十分細膩。例如在傑克拜訪威利鄉村老家時,背景聲音中配以家禽、家畜的歡快鳴叫,從而烘托出空間的逼真性 。
該片主題單一,採用直陳式現實主義刻畫方法,通過展現主人公的語言、行為、心理活動來突出他在不同時期的變化。影片依靠一個全知式的鏡頭,直接呈現給觀眾一個時代奸雄的形象。除此之外,影片的故事沒有更深層的東西需要觀眾去深刻思考。觀眾只需跟隨鏡頭產生直接觀感,但這觀感反應也大都在編劇預設的範圍內,因為所有的故事基本在情節中完全呈現 。 (《美與時代》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