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質雙核仁
異質雙核仁amphinucleolus,amphinucleoli,癌細胞的一種形態。
核異質細胞
所謂“異質”是指核異質細胞,即指細胞核發生異常改變,但胞質分化正常的細胞。核異質細胞形態上介於良性細胞和惡性細胞之間,所以又稱間變細胞,相當於病理組織學上的不典型增生。核異質細胞常按細胞異型的程度,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核異質細胞。 輕度核異質細胞常在慢性炎症時出現,又稱炎性核異質細胞;重度核異質細胞由於形態上很接近於癌細胞,而且也可能發展為癌,所以又稱癌前核異質;中度核異質細胞介於輕度和重度之間。在實際工作中,一般把細胞異型超過一般炎症變性程度,但尚不足以診斷為癌的細胞,均診斷為核異質細胞。這是一種體積較大的細胞,有單個的也有成群的,與正常細胞比較,細胞核增大,核漿比例增大,核染色質增多,見粗糙,較深染,但分布不均勻,核膜無明顯增厚,核仁清楚,但不增大。核異質細胞見於病理組織學上有異型增生病變的患者。出現核異質細胞,要仔細尋找有無癌細胞。核異質明顯細胞要注意與癌細胞鑑別。
核仁
所謂“核仁”是真核細胞間期核中最明顯的結構。它位於細胞核中。為生殖做出了貢獻,並聚集著核糖體。曾經集合的核糖體從細胞核中出來,進入細胞質。在光鏡下的染過色的細胞內,或者相差顯微鏡下的活細胞中,或者分離細胞的細胞核內,都容易看到核仁,它通常是單一的或者多個勻質的球形小體,呈中圓形或橢圓形的顆粒狀結構,沒有外膜。核仁由纖維中心(FC)、緻密纖維組分(DFC)、顆粒組分(GC)三大部分組成。核仁的組成成分包括rRNA,rDNA和核糖核蛋白。核仁是rRNA基因存儲,rRNA合成加工以及核糖體亞單位的裝配場所。核仁的大小、形狀隨生物的種類、細胞類型和細胞代謝狀態而變化。蛋白質合成旺盛、活躍生長的細胞,如分泌細胞、卵母細胞的核仁大,可占總核體積的25%不具蛋白質合成能力的細胞,如肌肉細胞、休眠的植物細胞,其核仁很小。各種生物的核仁數目一般是一定的,如非洲爪蛙有兩個核仁。人類的細胞只有一個核仁。在細胞周期過程中,核仁是一個高度動態的結構,在有絲分裂期間表現出周期性的消失與重建。細胞分裂時,核仁消失,分裂結束後,兩個子細胞分別產生新的核仁。核仁組織區(nucleolus organizer region):即rRNA序列區,它與細胞間期核仁形成有關,構成核仁的某一個或幾個特定染色體片斷。這一片段的DNA轉錄為rRNA。人類的核仁組織區位於10個(5對)染色體的一端,新生的核仁本來有10個,但都很小,很快融合成一個大核仁。
雙核仁
所謂“雙核仁”是指癌細胞核出現雙核仁的現象。常見有腺癌細胞多單個散在分布,也有時成群存在,並往往形成不甚明顯的管腔樣結構。癌細胞之核與胞漿的比例明顯增大,倒置,核膜增厚而濃染、厚薄不均。染色質粗糙、多,可見清楚增大的核。核仁明顯,可有雙核仁。胞漿染色加深,深淺不一,或有空泡形成。有時可見粘液細胞癌的印戒細胞癌,其細胞形態呈印戒狀,但核有異型性。對癌細胞判斷,主要根據核的變化,有人認為非變性細胞的核直徑>25毫微米即可診為民為癌細胞,但單個核細胞要注意與動物或植物細胞鑑別,後者也可群集,但一般胞膜較厚,細胞常有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