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

常染色質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淺色,或對孚爾根反應呈弱陽性。異染色質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或對孚爾根反應呈陽性。
異染色質著色較深,常位於細胞核的邊緣和核仁周圍,構成核仁相隨染色質的一部分。可以分為結構性異染色質(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和兼性異染色質(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兩種。
1.結構性異染色質 是各類細胞的整個發育過程中都處於凝集狀態的染色質。 此類染色質多位於染色體的著絲粒區,端粒區,次縊痕,以及Y染色體長臂遠端2/3區段,含有高度重複的DNA序列,沒有轉錄活性,是異染色質的主要類型。
2.兼性異染色質 是在特定細胞的某一發育階段由原來的常染色質失去轉錄活性,轉變成凝縮狀態的異染色質,二者的轉化可能與基因的表達調控有關。例如,女性體細胞中的兩條X染色體在胚胎髮育早期都是有活性的常染色質,約在胚胎髮育的第16天,其中一條x染色質失去活性轉變成異染色質,在核膜內緣形成高度凝聚的濃染色小體,及x染色質。
科學研究
科學家發現人類衰老主因異染色質紊亂
2015年4月30日,外媒稱,一項把衰老過程與包裹緊密的細胞DNA束聯繫起來的研究可能導致預防和治療諸如癌症、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等老年性疾病的方法。
在此項研究中,美國索爾克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發現,造成沃納綜合徵—一種導致過早衰老和死亡的疾病—的基因突變導致了DNA束即所謂的異染色質的惡化。這一發現是尖端幹細胞與基因編輯技術結合的產物,它可能導致通過預防或逆轉對異染色質的損傷,從而抵抗衰老相關生理衰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