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畫說上海文學:百年上海文學作品巡禮》是一部簡要介紹十九世紀末葉迄今一百多年間上海文學發展軌跡和主要成就的著作。 《畫說上海文學:百年上海文學作品巡禮》以介紹文學作品設篇,一篇著重介紹一部作品,著重介紹作品的內容和藝術特點,介紹作品的寫作、發表或出版情況,介紹作品的社會影響及其在文學史上的意義,兼及介紹作家的生平簡歷及其與上海的關係,介紹作家的文學生涯和其餘文學成果等情況。 《畫說上海文學:百年上海文學作品巡禮》屬於上海文學歷史類著述,但與迄今問世的上海文學史著不同,它對於上海文學歷史不做全景性、整體性描述,而著重於對上海文學歷史上一批重要作品和代表性作品的簡介,宛若注重展示的是上海文學百花園裡的一朵朵花卉,而不是這處花園的全景。對於廣大讀者來說,可以通過觀賞這些花卉,大致領略上海文學百花園的繽紛色彩,豐繁姿態。
圖書目錄
編者前言
1843—1911:上海開埠與城市的擴展和上海文學的初興
舊曲新唱“舶來品”
——近代上海的竹枝詞
說鬼喻人的吳語小說
——張南莊的《何典》
報章文體的先驅
——王韜的《弢園文錄外編》
上海青樓風情錄
——韓邦慶的《海上花列傳》
“清官”外衣下的酷吏
——劉鶚的《老殘遊記》
晚清官場群醜圖
——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
風靡一時的林譯小說
——林紓的外國小說翻譯
晚清官僚和維新人物的醜態剪影
——歐陽巨源的《負曝閒談》
長線串珠,文采斐然
——曾樸的《孽海花》
獵艷場中的不幸與警示
——孫家振的《海上繁華夢》
清末官場、商場與洋場的齷齪相
——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戰亂中的婚姻悲劇
——吳趼人的《恨海》
“現在的嫖界,就是今日的官場”
——張春帆的《九尾龜》
小說家眼中的“大廈將傾”
——八寶王郎的《冷眼觀》
晚清女性對“新生”的憧憬
——頤瑣的《黃繡球》
兒女痴情下的移步換形
——天虛我生的《淚珠緣》
描寫中國近代實業的試筆之作
——姬文的《市聲》
清末滬上的“嫖、賭、騙”
——陸士諤的《新上海》
開啟近代教育小說之門
——包天笑的《馨兒就學記》
1912—1937:上海城市的繁榮與上海文學的昌盛
庚子國難中的社會兩重天
——連夢青的《鄰女語》
有情人未成眷屬的血淚控訴
——徐枕亞的《玉梨魂》
封建末世的“棒打鴛鴦”
——李定夷的《霣玉怨》
追求婚姻自由的慘痛代價
——吳雙熱的《孽冤鏡》
近代情聖的悽惋自敘
——蘇曼殊的《斷鴻零雁記》
宮闈傳聞演化的掌故小說
——許指嚴的《十葉野聞》
民初哀情小說的代表
——《周瘦鵑小說集》
披歷史外衣,反覆辟帝制
——葉小鳳的《古戍塞笳記》
最初面世的上海作家新文學作品集
——張靜廬編《紅葉集》
對唯利是圖世風的揭露與譴責
——朱瘦菊的《歇浦潮》
中國新詩的奠基作
——郭沫若的《女神》
現代武俠小說開山之作
——向愷然的《江湖奇俠傳》
中國現代第一部童話作品集
——葉紹鈞的《稻草人》
學校並非聖潔地
——嚴獨鶴的《人海夢》
名士與妓女的愛情悲劇
——畢倚虹的《人間地獄》
直面人生的“問題小說”
——張舍我的《舍我小說集》
用象徵手法表現感傷情懷
——李金髮的《為幸福而歌》
噱而不劣的滑稽
——《徐卓呆說集》
融合新舊,自立田園
——《張枕綠說集》
隨手掇拾的都市社會情狀
——包天笑的《上海春秋》
揭示人物的內心隱秘
——葉靈鳳的《女媧氏的遺孽》
上海工人武裝起義的藝術再現
——蔣光慈的《短褲黨》
反映中國大眾的靈魂
——魯迅晚年的雜文
潘金蓮墮落的社會責任
——歐陽予倩的《潘金蓮》
“五四”青年女性的苦悶與叛逆
——丁玲的《在黑暗中》
江湖會黨的恩怨情仇
——姚民哀的《江湖豪俠傳》
“替新詩底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戴望舒的《我底記憶》
“代表時代”的“扛鼎之作”
——葉聖陶的《倪煥之》
近代中國青年的一種精神狀態
——柔石的《二月》
女性對不公正社會的另一種發抗
——顧明道的《荒江女俠》
多角戀愛造成的悲劇
——張資平的《愛之渦流》
“革命的浪漫諦克”代表作
——華漢的《地泉》
用美的詩歌表現美的理想
——徐志摩的《猛虎集》
精神分析學說在中國小說的率先運用
——施蟄存的《將軍底頭》
弱者遭遇的雙重加害
——郁達夫的《她是一個弱女子》
“九一八事變”後隨即問世的鼓動抗日小說
——鄭伯奇的《寬城子大將》
彰顯中國作家的抗日主張
——田漢的《暴風雨中的七個女性》
努力表現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歷史命運
——茅盾的《子夜》
時代激流中的毀滅與新生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現代都市生活快樂表象下的悽苦寂寞——穆時英的《公墓》
重視技巧的吟喔與呼喊
——王獨清的《獨清自選集》
中國農民為生存奮起抗爭
——洪深的《五奎橋》
西南邊疆的奇麗悽美故事
——艾蕪的《南行記》
向西方介紹中國文化的一部力作
——林語堂的《吾國與我民》
針砭時弊的《故事新編》
以美的形式抒發美的情致
——邵洵美的《詩二十五首》
借用妓女生平諷刺廟堂人物
——夏衍的《賽金花》
中國新詩史上第一部諷刺詩集
——任鈞的《冷熱集》
用正義的歌聲譴責邪惡
——關露的《太平洋上的歌聲》
1937—1949:上海城市的劫難、動盪與上海文學的艱難存續
“盧溝橋事變”與《保衛盧溝橋》
——集體刨作的《保衛盧溝橋》
獻給偉大抗戰的一瓣心香
——胡風的《為祖國而歌》
具有獨特歷史價值的紀實散文
——郭沫若的《轟炸中來去》
淞滬會戰實況的一種歷史存真
——謝冰瑩的《軍中隨筆》
集體翻譯的《西行漫記》
川康軍閥勾心鬥角的縮影
——周文的《煙苗季》
抗戰烽火中的少年英雄
——鍾望陽的《小癩痢》與賀宜的《野小鬼》
抗戰一年間的上海社會面面觀
——《上海一日》
“孤島劇運的紀念碑”
——於伶的《夜上海》
用歷史昭示抗戰
——阿英的《碧血花》
對邪惡靈魂的蔑視和抗爭
——王統照的《江南曲》
面對野蠻殘暴的坦蕩豪邁宣示
——楊剛的《我站在地球中央》
“向著陽光,永不屈服於黑暗”
——陸蠡的《囚綠記》
別開生面的通俗愛情小說
——秦瘦鷗的《秋海棠》
獨特視角展現的上海市井風情
——周天籟的《亭子間嫂嫂》
《故事新編》的效法之作
——平襟亞的《秋翁說集》
用出奇的手段儆戒不良的“社會組織者”
——孫了紅的《俠盜魯平奇案》
出色的“世態”諷刺喜劇
——楊絳的《稱心如意》和《弄真成假》
特殊時代金錢對人生的扭曲
——張愛玲的《傳奇》
“魚詩人”和他的“詩領土”
——路易士的現代派詩歌
生命鑄就的翻譯名作
——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
民生困苦和文化劫難的真實記錄
——鄭振鐸的《蟄居散記》
民族危難之際的赤子情懷
——朱維基的《世紀的孩子》
亦真亦幻的諷刺喜劇
——陳白塵的《升官圖》
傳誦一時的政治諷刺詩
——袁水拍的《馬凡陀山歌》
“孤島”社會生活側影
——羅洪的《孤島時代》
對光明和溫暖的期待
——巴金的《寒夜》
不應遺忘的屈辱和苦難
——許廣平的《遭難前後》
中國記者的歐美見聞
——蕭乾的《人生採訪》
一位青年女性的抗日傳奇
——趙清閣的《藝靈魂》
現代中國的“儒林外史”
——錢鍾書的《圍城》
取材別異不逢時
——姚雪垠的《長夜》
貪慾造成的墮落與毀滅
——師陀的《結婚》
耿濟之翻譯的俄國文學巨著
美軍在滬惡行錄
——唐海的《減大咬子傳》
“言論極端不自由的結果”
——馮雪峰的《今寓言》
以真與美為主旋律的抒情變奏曲
——辛笛《手掌集》
在意念中追求愛情
——徐訐的《幻覺》
“左翼的後期象徵主義”詩歌
——戴望舒的《災難的歲月》
不落常調,別具一格的偵探小說
——趙苕狂的《魯平的勝利》
溫馨文筆描繪的人情冷暖
——施濟美的《鬼月》
以勞動自豪,為舊世界送葬
——曹辛之的兩部長詩
剪存文壇的歷史細節
——趙景深的文壇瑣記
戰亂歲月的家庭悲劇
——蔡楚生的《一江春水向東流》
1950—1976:上海城市的新命運與上海文學的新狀況
知識分子在歷史轉變關頭的“悟道”
——許傑的《一個人的鑄煉》
“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傅雷翻譯的巴爾扎克作品
乞討辦學不足訓
——孫瑜的《武訓傳》
外國小說成了中國經典
——李俍民翻譯的《牛虹》
富有傳奇色彩的抗戰長篇小說
——劉知俠的《鐵道游擊隊》
浙東山鄉的歷史存影
——《魂金枝短篇小說選集》
戰鬥生活的激情書寫
——峻青的《黎明的河邊》
十年創作中的六朵花
——豐村的《老乾尖子當兵去了》
痴心妄想者戒
——陳伯吹的《一隻想飛的貓》
五十年代中國影響最大的童話故事
——洪汛濤的《神筆馬良》
出色的德國文學中文譯作
——錢春綺的譯作《詩歌集》
革命戰爭的宏偉畫卷
——吳強的《紅日》
新中國第一部體育題材電影文學劇本
——謝晉的《女籃5號》
把青春和熱血獻給民族獨立與新生
——杜宣的“青春三部曲”
新中國兒童戲劇的里程碑
——任德耀的《馬蘭花》
義大利文學名著的優秀譯本
——方平、王科一合譯的《十日談》
暴政點燃燒毀自己的烈火
——柯藍的《鐵窗烈火》
上海民族工商業者命運的浮沉
——周而復的《上海的早晨》
骨肉深情與丁廠生活
——胡萬春的《誰是奇蹟的創造者》
任氏兄弟兒童文學創作有“自己的東西”
把《紅樓夢》悲劇搬上越劇舞台
——徐進的《紅樓夢》
一位人民音樂家的成長過程
——於伶等的《聶耳》
用清新俊逸的風格表現莊嚴的主題
——茹志鵑的《高高的白楊樹》
參加社會工作實現婦女解放
——沈浮等的《萬紫千紅總是春》
新中國喜劇文學傑作
——李天濟的《今天我休息》
為了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
——王煉的《枯木逢春》
五十年代上海工人的執著追求
——唐克新的《種子》
覺醒起來的中國工人
——明之的《火種》
艱苦奮鬥創造幸福生活
——陸俊超的《幸福的港灣》
“南路上好八連”與《霓虹燈下的哨兵》
1960年代中國青年精神風貌寫照
——陳耘等人的《年青的一代》
抗戰軍民水鄉情
——文牧的《蘆盪火種》
動亂年代的輕誦低吟
——李潤霞編《青春的絕響》
1977—2007:上海城市的新發展與上海文學的新景象
中國“傷痕文學”的開端
——盧新華的《傷痕》
人民心中孕驚雷
——宗福先的《於無聲處》
遼、宋、金時期社會風雲的藝術再現
——徐興業的《金甌缺》
浩劫後對人道主義的熱切呼喚
——戴厚英的《人啊,人!》
融崇高美與戲謔美於一爐
——沙葉新的《陳毅市長》
中日文化交流的新畫卷
——豐子愷翻譯的《源氏物語》
涉獵廣博的文史隨筆
——鄭逸梅的“補白”小品
藝術學徒修養的好讀物
——傅雷的《傅雷家書》
談書論藝的閒適散文
——黃裳的《榆下說書》
“客串”出來的兒童文學佳作
——《任溶溶作品選》
社會變遷中的富裕家庭內部糾葛
——程乃珊的《藍屋》
給知識和知識分子的讚歌
——黃宗英的《小木屋》
“百姓不存,焉有國君”
——顏海平的《秦王李世民》
“為國家分憂,與百姓同樂”
——林放的雜文集《未晚談》
備受矚目的“情人現象”
——王道乾翻譯的《情人》
民族劫難後的沉痛反思
——巴金的《隨想錄》
了解二十世紀上半葉上海社會風貌的“參考書”
——沈寂的《大亨》
白樺的《我在愛和被愛時的歌》
一位重症病人的獨特生存體驗
——阮海彪的《死是容易的》
葉永烈的“紅色三部曲”
對“正常人”生存方式的反思
——沈善增的《正常人》
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危機意識
——俞天白的《大上海沉沒》
讓苦難與屈辱昭示未來
——王西彥的《焚心煮骨的日子》
當代“文化散文”創作熱潮的發端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荒唐歲月的摯愛與悲情
——葉辛的《孽債》
股市冷暖與社會民生
——趙化南的“股市三部曲”
江南農村女性的苦難與抗爭
——竹林的《女巫》
畢修勺與左拉的“曠世奇緣”
滬上大家族的悲歡史
——王曉玉的《紫藤花園》
獨闢蹊徑的語言迷宮
——孫甘露的《訪問夢境》
社會轉型期的精神“痼疾”
——陸星兒的《精神科醫生》
面向大海和上海的抒懷
——《寧宇詩選》
朱雯的兩個《凱旋門》中文譯本
在幻想與思索中成長
——秦文君《男生賈里》系列小說
“五四”時代青年女性的人生歷程
——蔣麗萍、程俊英的《女生·婦人》
都市中年人的情感狀態
——趙長天的《不是懺悔》
新時期留學生文學的新景象
——薛海翔的《早安,美利堅》
努力把“人”字寫端正
——賈植芳的《獄裡獄外》
里弄內外的雅俗人生
——王安憶的《長恨歌》
“南窗”的絢爛晚霞風光
——施蟄存晚年的散文
一位知識分子對人生的思索
——孫顒的《煙塵》
關注現實,以史為鑑
——何滿子晚年的雜文
對中國文學的獨特貢獻
——《孫大雨詩文集》
名韁利鎖對藝術發展的戕害
——王小鷹的《丹青引》
社會轉型期的鄉鎮生活複雜景象
——彭瑞高的《本鄉有案》
一位都市男性的日常生活
——陳村的《鮮花和》
溫雅的上海風情錄
——陳丹燕的“上海懷舊三部曲”
草青菊英化詩魂
——《羅洛文集·詩歌卷》
用詩歌記述生命體驗
——張燁的《生命路上的歌》
中日汽車工業發展的剪影
——殷慧芬的《汽車城》
杜鵑啼血凝詩魂
——《黎煥頤詩選》
筆精墨妙撰華章
——柯靈晚年的散文
“另類”青年的成長曆程
——棉棉的《糖》
“80後”的青春生活軌跡
——韓寒的《三重門》
最玄奧的先鋒小說
——《格非作品精選》
生命的留言
——陸幼青的《死亡日記》
給外國歌曲以中國生命
——薛范翻譯的俄蘇歌曲
徐開壘的《巴金傳》
草嬰翻譯的《托爾斯泰小說全集》
對“滄桑之城”的感激和禮讚
——趙麗宏的《滄桑之城》
社會底層生活的真切描寫
——李肇正的《城市生活》
謳歌改革的時代表現沸騰的生活
——上海市工人文化宮劇作家群話劇劇本精選
乘著時代風雲飛翔
——《宮璽詩選》
城市人的現代情緒與迷茫
——鐵舞編《忘卻的飛行》
都市優裕階層的情感世界
——潘向黎的《白水青菜》
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