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信息
中文名: 番茄細菌性髓部壞死病
病原中文名: 皺紋假單胞菌(番茄髓部壞死病假單胞菌)
病原拉丁學名: Pseudomonas corrugata Roberts et Scarlett
病原分類地位: 非螢光假單胞細菌
主要為害部位: 莖
為害症狀
近年細菌性髓部壞死病已在我國個別地區棚室或露地發現。發病初期嫩葉褪綠,嚴重的植株上部褪綠和萎蔫,伴隨著下部莖壞死,病莖表面初生褐色至黑褐色斑,外部變硬,縱剖病莖可見髓部變成黑色或出現壞死,維管束褐變,這些病變多發生在植株外部無病變的地方,髓部發生病變的地方則長出很多不定根。生產上當下部莖被感染時,常造成全株死亡。濕度大時菌膿從莖傷口和不定根溢出,別於潰瘍病。
病原形態特徵
Pseudomonas corrugata Roberts et Scarlett稱皺紋假單胞菌(番茄髓部壞死病假單胞菌),屬非螢光假單胞細菌。積累PHB。具多根極生鞭毛。菌落起皺,淡黃色,有時中央綠色,因菌齡和培養基的差別,菌落呈土黃色至淡黃褐色,產生黃色至黃綠色擴散性非螢光色素。該菌暫列入假單胞桿菌屬第五部分。它不能水解果膠酶,也不能使洋蔥片腐爛,不能利用D一阿拉伯糖、纖維二糖、己二酸鹽、內消旋一酒石酸鹽,別于洋蔥假單胞菌(P.cepacia)和唐菖蒲假單胞菌(P.gladioli)。
傳播途徑
病原細菌最初在番茄和苜蓿上存在,經常在第一個坐果完成到成熟的綠果期發病,該病在田間的分布是隨機的。容易在低夜溫,高氮及高濕條件下發生。
防治方法
(1)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避免氮肥施用過多。
(2)避免高濕條件出現。
(3)發病初期噴施細菌必清300倍液,3-4天一次,連噴3-4次,可以控制以後不發病,初發生的可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