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由來

他先買下一幢舊式別墅,將母親安頓下來,接著在其東側建一座大別墅,其規模要求超過廈門的“天一樓”,並在其後建了一座附樓,供傭人們居住。又在別墅 前院建一座戲台,經常請來戲班子,為其母演唱,許母則坐在別墅里任意點戲,逍遙自在,好不痛快,真正過上了好日子。如今,戲台、樂池均在,似乎還能看到當年許母坐在寬廊里聽戲,前呼後擁的熱鬧的場景。
許母的其他兒女看到許經權如此孝敬老母親,也急急地跟著學,爭相給母親買來新衣,添置手飾。許母平常出門一身珠光寶氣,儼然一個南洋富婆。街坊鄰居稱其為“番婆”,她住的這幢別墅自然就叫成“番婆樓”了。番婆樓有一個大門樓,兩扇大鐵門上有正反兩個“福”字,寓意進門見福,出門也見福,進出雙福,此乃“福文化”的新內容!
如今的番婆樓,地下隔潮屋裡住滿了拉板車的外鄉人,樓上則租給到廈門淘金的白鄰一族。其中還有慕名而來的、到鼓浪嶼體驗生活的作家、藝術家,他們白天採訪,晚上在寧靜的環境中自由創作。房子住了人,得到了有效的保護。所以,番婆樓依舊保留了原來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