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心望

畢心望

畢心望,1938年出生,湖北武漢人,1958年畢業於武漢一師。從事美術教育五十年。

人物簡介

80年代參入創辦荊州工藝美術學校,1986年回武漢在武漢美術職業中專任職。在此期間曾任武漢書畫函

授學院副院長、武漢書畫院副院長,兼山水畫創作班指導教師。早年他廣拜名師,其中對他影響較大的有張振鐸、武石、曹立庵徐松安、金月波等名家。得大師教誨,博採眾長。工山水,擅畫樹木,尤愛松柏,其作品注重氣勢,筆墨濃重華滋,寫心寄情,新意迭出。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出並獲獎,並被海內外人士收藏。編寫《中國畫基礎》、《線描及工筆重彩》、《中國山水畫教材》等著作並出版。2004年所繪15米長卷《天下第一街——漢正街民國風情圖》恢宏精到,為畫界關注推崇。 曾任武漢書畫函授學院副院長、武漢書畫院副院長、武漢美協理事,現為湖北書畫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清江書畫院院士、武漢書畫院高級畫師、武漢陶藝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藝家書畫院藝委會副主任、湖北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書畫研究會理事。辭條輯入《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漢正街民國風情圖

國畫長卷《天下第一街——漢口漢正街民國風情圖》。畫家畢心望、黃河清共同構思創作了一幅13米長的國畫長卷———《漢正街民國風情圖》。在這幅被有關專家譽為武漢的“清明上河圖”上,關聖祠、漢昌肥皂廠、

蒼松蒼松
萬安巷碼頭、汪玉霞月餅、黃金電影院等一大批民國時期的歷史建築“復活”了。人們可以看到當時的吊腳樓下舟船如梭,搬運的、下河的、補鍋的,各色人等栩栩如生。何祚歡在接受採訪時說,漢正街老街風貌慢慢消失,希望這幅畫能給後人保留一點記憶。
2002年8月,由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何祚歡、畫家畢心望及史錫仁、雷元漢、黃河清等共同策劃構思的《天下第一街——漢口漢正街民國風情圖》正式開筆,計畫在10米長卷上藝術再現10里漢正街民國時期的繁盛景象。
在畫卷第四稿上,整幅長卷的布局工作已基本定稿,並由原定的10米增長至12米,筆墨濃淡間,普愛醫院、關聖祠、漢昌肥皂廠、萬安巷碼頭、汪玉霞月餅、東亞電影院等漢正街的“老街坊”在紙上臨街而立,透露出漢正街兼容我國南北傳統建築和歐洲建築手法的獨特建築個性。從石喬口到集家嘴,當年“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宵明”的景象躍然紙上。
在漢正街生活了28年的何祚歡告訴記者,他對這條“天下第一街”有著很深的感情,有著一肚子關於漢正街的故事,創作《天下第一街——漢口漢正街民國風情圖》就是想用畫筆更為形象直觀地向人們講述漢正街。
長卷執筆人畢心望介紹說,此番創作以兼工帶寫的手法,描畫當年漢正街的建築形制,並以此為骨架,敷上風土人情為血肉,藝術地再現“導財運貨,貿遷有無”,“萬商雲集,商品爭流”的水陸商埠風貌,長卷畫面
紅樓春色紅樓春色
以墨色為主,施以淡彩,講求筆墨趣味。他與何祚歡等主創的《漢正街民國風情圖》被稱為“武漢的清明上河圖”。
迎親的,送葬的,玩雜耍的,說評書的,賣熱乾麵的,炸面窩的,修腳的,補鍋的……打開一幅13米的長卷,鮮活的民國時期漢正街市井象撲面而來,那迎親的鞭炮聲、送葬的嗩吶聲、小商小販的叫賣聲似乎也跳畫而出,聲聲在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