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聖祠

關聖祠建於清嘉慶年間(1776--1820),面積533.6平方米,分中棟,左右箱房,磚木結構,住房10間,天井4個,全長22.8米,寬27.8米,內有佛殿,雖然不夠高,但氣勢猶存,雍容華貴。廊柱有力,飛檐斗拱,彩繪琴棋書畫,屋脊磚雕,這些都是明清時期湘南最普遍的建築風格和雕飾花樣,做工精緻,繪製細膩。

永興縣金龜鎮安福司村的關聖祠,在縣北約二十公里處,地處永興縣城通往安仁的交通要道(古稱驛道),古代這兒為永興江右巡檢司署,設巡檢(武官)一員,弓手二十四名,故稱安福司。清康熙六年(1667),雖然撤消了巡檢司,但地名卻沿用至今。
200多年過去了,這座建造宏偉的古祠遭到了較大的損壞。裡面的佛殿也滿目滄桑,改為了小賣部。雖然如此,我們也可透過該祠的老態龍鍾感受到古代祠文化與古建築相輔相成的輝煌成就。更可貴的是,該祠是我縣“紅色資源”之一,是“湘南起義遺存”的一張沉甸甸的“名片”.
湘南暴動期間(1928年2月4日),安福司關聖祠是永興縣第九區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朱德同志先後兩次來這裡視察和指揮作戰,並在關聖祠住了幾晚。解放前,這裡是地下武裝開展戰爭的游擊區,曹盛家游擊隊就以附近的大嶺山區為根據地。所以,這一帶犧牲的革命烈士較多,解放後一九五一年四月五日,第三區人民在關聖祠門前坪里修建了高5.3米,寬1.35米的三角形"革命烈士紀念塔".將關聖祠改為"革命烈士紀念堂",王首道同志在大門兩邊題寫了一副對聯,如今字跡不清。
朱德兩次進駐關聖祠的情況是這樣的:一九二八年一月十二日(農曆十二月二十日),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起義軍來到湘南,在宜章發動了暴動,揭開了湘南革命的序幕。二月四日,朱德到郴州,與湘南特委劃發動整個湘南起義。二月十日,朱德離郴州北上,1928年2月16日,在當地農軍的配合下,朱德指揮工農革命軍占領了耒陽城。隨後,永興、資興、安仁等縣相繼暴動勝利,並建立了蘇維埃政府。敵十九軍李宜煊師趁我軍立足不穩,立即從衡陽兵分兩路,向起義部隊進攻,妄圖扼殺我工農革命軍。西路從衡耒大道撲來,東路從新市街撲來。耒陽依水為城,城在耒水岸邊。背水作戰,向來為兵家所忌。因此,朱德率領工農起義軍於2月26日中午,主動撤離了耒陽城,向東轉移到耒陽、永興邊境上架橋與安福祠一帶,朱德司令第一次進駐安福司關聖祠。指揮部隊伺機向耒陽敵人反攻。
同年三月下旬,湘粵兩省敵人出動七個師的兵力,對湘南蘇區實行南北夾攻,妄圖消滅起義軍。摧毀蘇維埃政權。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朱德司令當機立斷,於3月29日下達了撤退命令,率領主力部隊從衡陽春江鋪前線往東撤退。第二天,工農革命定第一師便撤到耒陽、永興邊境一帶,司令部設在永興縣安福司關聖祠,指揮湘南起義部隊向井岡山轉移。當天,在牛頭下一丘大田(即今牛頭下村委會左側)里,朱德司令主持召開了千人軍民大會,號召軍民保持高度警惕,繼續打擊土豪劣坤和貪官污吏阻止反動軍隊的進攻。晚上,朱司令還在關聖祠召開了軍政幹部緊急會議,具體部署撤退工作。次日拂曉,朱德司令指揮工農革命軍主力和耒、永兩縣部分農軍經安仁、酃縣(即今炎陵縣),向東轉移,向井岡山靠攏,四月下旬,湘南起義各路人馬在井岡山沔渡一帶會合。四月二十八日朱德和毛澤東在礱市龍江書院實現了歷史性的會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