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申宗圻,木材學家。江蘇蘇州人。1940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套用植物系。1945年留學美國耶魯大學。次年回國。曾任北京大學農學院講師。建國後,歷任北京農業大學講師,北京林學院、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兼森林工業系主任,中國林學會第二至四屆理事,木材工業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1956年起,先後與有關單位合作,研製成功壓縮木磨球、壓縮木織布木梭、壓縮木錨桿。發表論文有《木材的壓縮》等。主編《木材學》。
人物生平
申宗圻,祖籍江蘇蘇州,1917年9月17日生於北京。父親19歲時考入郵局,畢生憑藉薪金收入維持8口之家。申宗圻的學生時代正值內戰外患頻仍的歲月,受家庭與社會的影響,羨慕當時所謂的“自由職業”,1935年,他考入南京金陵大學醫預科。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展開。申宗圻輟學滯留在家鄉,於1938年前去成都復學。當時他的家庭經濟等情況有了很大變化,深恐讀完醫預科後,不可能再繼續攻讀5年制的醫學本科,經學校同意轉入該校的套用植物系繼續學習,1940 年7月畢業,獲理學士學位。1940-1944年他先後任四川省農業改進所、中央林業實驗所技士,金陵大學農學院講師。1944 年冬,通過考試,他被派往美國耶魯大學林學院進修木材科學與工藝專業。抗日戰爭勝利後,於1946年8月回國,受聘於北京大學農學院,任講師。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轉任北京農業大學講師。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一直在北京林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直到1992年5月離休。1958-1983年,他還先後擔任過該校森林工業系副主任、主任。兼任中國林學會第二、三屆理事,第一、二屆林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林學會木材工業學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木材科學學會首屆理事長,《林業科學》編委會第六至八屆副主編。
技術成就
申宗圻性情耿直、作風正派,幾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黨的教育事業忘我地工作。1958-1959年他參與北京林學院森林工業系的組建,先後成立的3個專業(木材加工、林產化工和林業機械),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966年,已初具規模,此時已籌建成木材和機械實驗工廠和化工實驗樓。1969 年冬,學校被迫遷往雲南,人員流動,儀器設備、圖書資料、標本等損失慘重。1979年,學校回遷北京,申宗圻又不辭辛勞地參與學校的恢復、重建與發展,做了大量工作,特別在為教學和科研條件的改善上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在條件困難的情況下,還招收了碩士研究生。他遠見卓識,看到系裡多數中年教師都已逾不惑之年,青年教師又不十分成熟。他向組織建議,不僅要為當前,更要為“八五”、“九五”培養優秀的教育人才。他積極幫助個別年青教師備課,甚至為他們翻譯較新的外文資料,充實教學內容,還竭盡全力地為中青年教師創造出國、進修或攻讀較高學位的機會。通過他的多方聯繫,森工系先後派出留學生和進修教師約15人。此外,他還邀請到10多位國外知名教授來校短期講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他聯繫出國的人員,現已有不少回國,成為教學第一線的中堅力量。
教材、參考書等的編寫或翻譯,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重要環節。申宗圻曾是全國林業院校木材加工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他本人不僅主編了全國林業高等院校統編教材《木材學》,還參與編寫了《中國大百科全書》(林業卷)、《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森林工業卷)有關條目。結合科研工作,他還翻譯過一些科技參考書。他認為編譯書籍,不是沽名釣譽,而是鋪路架橋,為傳播知識提供資料。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最困難的1972年,他還組織多位教師,與東北林業大學、中南林學院、南京林業大學等院校的教師,在上海編寫了木工專業7門主要課程的教材,內部發行,為1973年學校部分恢復招生做了教學用書的準備,同時也為“文化大革命”後期,編寫全國通用教材打下了基礎。
教師不僅是傳業、授道、解惑,而且要不斷更新知識,以提高教學質量,他認為更新知識最有效的辦法是科研。申宗圻早在50年代就在中國首先開展了木材改性的研究,以期補充中國珍貴硬質木材的不足,他參照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在德國出現的“木石”,或稱壓縮木,壓定木進行改性研究(壓縮木是木材在熱塑化而不損傷其組織結構的條件下,橫紋理密實而成的一種產品。其某些強度的增大,取決於密實程度或壓縮後的密度。它可以替代珍貴的硬質木材使用,但其尺寸穩定性差、吸濕後會回彈與膨脹,從而失去其壓縮後的性能)。申宗圻曾與當時的第二機械工業部所轄某單位合作,試製成密度為1.30克/立方厘米的球磨機用的磨球,用以生產特殊化工產品;嗣後,又與北京國棉二廠協作試製成功壓縮木紡織木梭,替代了當時奇缺的青崗櫟木梭。同時也否定了衝擊韌性較低,不易修補的層積材木梭。由於紡織車間的氣溫和相對濕度都較高,壓縮木木梭易於吸濕回彈與膨脹,根據不同木材的樹種,調節熱壓工藝條件,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試驗,認為憑藉壓縮木材色的變化,可以表征它的尺寸穩定性好壞,從而大規模地推廣了壓縮木木梭的生產。
申宗圻又與有關單位協作,試製成長1.30米,直徑為3.8厘米的壓縮木錨桿,用作煤礦井下巷道的支撐材料,代替坑柱。錨桿插入預先在岩石頂棚中鑽好的略大於3.8厘米的孔眼中,因吸濕而反彈,但又受到岩石孔壁的限制,不能充分膨脹開來,起到了擠緊作用,由於錨桿的全長整體地被抱緊,從而發揮了木材順紋理方向的抗拉伸強度的優越性,阻止了岩層間的錯位,導致冒頂。此項研究於1964年獲國家計畫委員會、國家經濟委員會和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頒發的“新產品”二等獎。
申宗圻發表過數十篇論文與譯著。他主編的高等院校統編教材《木材學》於1983年初版、1993年修訂為第二版。1996年獲首屆台灣劉業經教授基金獎。由於他學風嚴謹,竭盡精力,致力於教育事業,曾先後於1983年和1986年被評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和北京市高教系統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
申宗圻以一顆赤誠之心,為林業建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教學和科研人才。他親自帶領學生去生產單位實習,與教師和同學們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身教勝於言教,為培養人才而無私奉獻,深受師生們的愛戴和讚譽。
簡歷
1917年9月17日 出生於北京市。
1935-1940年 在金陵大學學習。
1940-1942年 任四川省農業改進所技士。
1942-1944年 任中央林業實驗所技士。
1944-1945年 任金陵大學農學院講師。
1945-1946年 在美國耶魯大學林學院進修。
1946-1952年 任北京大學農學院、北京農業大學講師。
1952-1992年 任北京林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教授,兼森林工業系副主任、主任(1958-1983年)。
1992年5月 離休。
主要論著
1 謝爾蓋耶娃AC(申宗圻譯).木材與纖維素化學.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57.
2 瓦寧CИ(申宗圻譯).木材學.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58.
3 胡赫良斯基ПH(申宗圻譯).木材壓縮與彎曲.北京:農業出版社,1965.
4 莫斯勒米AA(申宗圻譯).碎料板(上、下冊).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0.
5 張翔,申宗圻.木材材色的定量表征.林業科學,1990,26(4):344~352.
6 申宗圻主編.木材學.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3(初版),1993 (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