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9年本科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96年研究生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史專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00年晉升副教授,2001年被聘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碩士點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方向的指導教師。2006年晉升為教授,現為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方向碩士生導師。目前,正主持教育部專項“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精彩教案”和湖北省軟科學項目“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旅遊產業整合與管理系統構建研究”及“中共三代領導集體與三峽經濟開發”等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中國經濟史》、三峽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主要貢獻
近年來,主持和參與《三峽地區的經濟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研究》、《歷史時期三峽地區的經濟開發與生態變遷研究》等省部級、校級科研項目7項。
主要從事中國經濟史、三峽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公開出版專著、編著5部:《明實錄類篡.文教科技卷》(武漢出版社,1993),《明實錄類篡.自然災異卷》(武漢出版社,1994),《中國經濟》(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清實錄類篡.自然災異卷》(武漢出版社,2004),《地方政府治理創新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其中,《明實錄類篡.文教科技卷》、《明實錄類篡.自然災異卷》、《清實錄類篡.自然災異卷》為國家古籍整理規劃重點項目成果組成部分,在湖北省首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比中,《明實錄類篡》(叢書)獲集體榮譽獎。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主要代表作有:《清代長江三峽地區的食鹽問題分析》(鹽業史研究)、《土家飲食三絕與民族地區旅遊建設》(民族論壇)、《傳承與裂變:土家跳喪舞的文化分野》(貴州民族研究)、《三峽庫區的經濟開發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研究》(生態經濟)、《三峽庫區生態農業開發與環境保護》(農村經濟)、《社會資本理論與農村經濟發展研究評述》(農業經濟)、《三峽地區新型工業化道路與環境保護》(統計與決策)、《打造西部經濟新的增長極》(經濟日報)等,其中有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等刊物全文轉載和摘編,一些套用性的研究成果被政府和相關部門採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和評價。
先後主持和參與完成的主要項目有:“明實錄類篡”(國家古籍整理規劃重點項目)、“三峽區域經濟與社會研究”(省教委重點項目)、“三峽地區的經濟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研究”(省教教育廳)、“和諧社會視野中的三峽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省教教育廳)、“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旅遊產業整合與管理系統構建研究”(省軟科學)、“宜昌國家級高新區產業承載力研究” (省軟科學)、“三峽區域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模式與路徑研究”(湖北省人文基地三峽文化研究中心)等國家、省、廳局級項目10餘項,承擔秭歸菸草現代農業規劃、秭歸郭家壩新農村建設規劃、神農架林區社會經濟環境調查等重大實踐課題多項,產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在《生態經濟》、《農村經濟》等刊物發表《三峽庫區的經濟開發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研究》、《三峽地區的生態農業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等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明實錄類篡·自然災異》、《中國經濟》(合著)等3部學術編著。
獲獎記錄
《三峽地區的移民與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獲三峽大學首屆科技進步項目類三等獎。
作為主要成員參加的“三峽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專題研究”項目,獲得2006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些論文成果獲得三峽大學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三等獎。“三峽移民與農村經濟發展實證研究”,獲得宜昌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關於我省當前信訪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對策”獲得湖北發展研究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