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明《嘉靖萊蕪縣誌》記載:“田家鋪在縣東南八里”。據《田氏譜》記載,明成化年間,田姓由北十里河遷此建村。相傳,此處古為官道驛站,曾設鋪管理郵傳,冠以姓氏,故名田家鋪。後來,相繼遷入者有毛、鄭、高、吳、崔、何、王、張共9姓人家,其中以田、吳二姓居多。不分家族大小,人口多少,彼此和睦相處,互幫互助,親如一家。
明朝中期,田家鋪村屬東鄉故事保;清末民初,取消鄉保建制,全縣劃分為10個區,田家鋪屬顏莊區;1945年全縣劃分為13個區,田家鋪屬汶南區;1951年3月,各區改為數字稱呼,汶南為第六區田家鋪屬第六區;1955年10月取消數字稱呼,仍為汶南區田家鋪村;1958年10月屬南冶人民公社;1959年2月南冶公社撤銷,歸屬高莊人民公社;1964年4月撤銷高莊人民公社,田家鋪劃為顏莊人民公社管理;1964年5月又組建高莊人民公社,田家鋪又回到高莊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和管理區,改為高莊辦事處南冶鄉(小鄉)管轄;1985年10月,撤處並鄉鎮,高莊和南冶各自為鎮,田家鋪劃歸南冶鎮;1988年,田家鋪改稱為田家鋪居委會;2000年10月,撤併南冶鎮和高莊鎮,成立高莊街道辦事處,田家鋪屬高莊街道辦事處管轄。
抗日戰爭時期,原新甫縣公安局副局長田法宗在新泰羊流戰鬥中不幸犧牲,被定為烈士。田守訓在抗美援朝多次戰鬥中,機智勇敢,能征善戰,屢立戰功。解放後,許多熱血青年心懷報國之志,積極報名參軍,保家衛國,大力弘揚革命優良傳統。有的兄弟兩人都去當過兵,有的父子先後入過伍。
1971年,新汶礦務局南冶煤礦建設投產後,職工及家屬日益增多,田家鋪村民為其生活提供方便,南冶煤礦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雙方互相幫助,共謀發展。村民與職工及家屬生活在一處,親似兄弟,幾年如一日。
經濟發展
解放前,田家鋪村由於生產條件落後,土壤差,糧食產量不高,幾乎靠天吃飯。人民生活困苦,難以溫飽。全村人口只有200餘口,以農為生。僅有一家做粉皮的作坊和一個鋸匠。村里沒有學校,僅有幾個讀書的還要到南冶、站里去上學。要飯的、偷盜的、打架的成風,時有“74根打狗棍,和衣抱著棍子睡”的說法,田家鋪貧窮落後可見一斑。解放後,進入社會主義改造和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1956年,田家鋪、東溝里村成立前進高級社,李福增任書記,吳茂龍任大隊長,1961年12月分開。1975年8月,這在田家鋪歷史上是值得慶賀和紀念的日子,36歲的田法讓走馬上任,當上村黨支部書記。他頭腦靈活,思路開闊,經濟意識強。經過多方考察,利用南冶煤礦、安仙煤礦的資源優勢,建起一座焦化
廠,年盈利10萬元,安排勞力30多人。焦化廠的成功為後來村辦企業發展打下雄厚的物質基礎,是田家鋪村經濟繁榮的起點。 1986年,以田法德為首的擁有十幾人的建築隊為基礎,成立田家鋪建築隊。當時只能做一些修修補補的小活,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奮鬥,現在成為擁有職工150多人,技術力量雄厚,大型機械俱全,能建造各式樓房的國家三級企業,年產值300萬元,成為田家鋪村支柱產業之一。1988年,田家鋪在原南冶鎮政府的支持下,在南冶煤礦門口,205國道北側建起一處集貿市場,玻璃鋼瓦大棚一座,商品樓房106間,優越的條件引來本村及外地經營商。店鋪攤點星羅棋布,各類商品琳琅滿目,既方便居民生活又增加集體收入。每逢大集,人來人往,自由交易井然有序。村民按規定負擔的費用全部由村集體承擔,村民實際上沒有任何負擔。
田家鋪人勤勞聰慧,民風淳樸,重商輕官。建國後,田家鋪土地被國家占用許多,特別是南冶煤礦及生活區、溝里水庫、674專線(萊蕪發電廠煤炭鐵路運輸專線)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因此,1988年田家鋪村集體農轉非。田家鋪村變成田家鋪居委會。面對新形勢,在大力發展村辦企業的同時,村里鼓勵和引導民眾積極投身於個體私營經濟建設中,解決就業問題。特別近幾年來依靠黨的富民政策,聰明勤勞的田家鋪人紅紅火火搞個體私營,主要集中在205國道兩側和集貿市場。百貨批發、海鮮水產、美容美髮、工藝美術、車輛修理、餐飲娛樂、購物中心、家電商城、網咖、超市,各行各業無所不有。值得一提的是田家鋪名吃“毛家餚肉”遠近聞名。
教育發展
田家鋪一貫重視教育,崇尚文明。1963年村里建起有史以來的第一座國小,1991年村里投資12萬元,將學校修繕一新。1994年,投資8萬元與南冶村共同建校合班。2000年投資3萬元參與鎮中心幼稚園建設,使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對於考上大學的學生,每人獎勵500元。1977年恢復高考至2002年全村共有20多人考上大專以上的學校,出現了3個博士後。
精神文明
改革開放以來,田家鋪村集體經濟和民營經濟兩翼齊飛,兩個文明建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連續十幾年被鎮評為雙文明單位,1991年被泰安市委市政府評為模範居委會,連續4年被萊城區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1年被萊城區評為文明單位。田家鋪人尊老愛幼,蔚然成風,法德結合,文明理家。老支書田法讓27年來任勞任怨,頑強拼搏,傾心為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成為經濟強村。他年逾花甲仍奮鬥不止,事跡感人,實為揩模,四鄰八鄉,傳為佳話。
田顧過去,碩果纍纍;展望未來,信心百倍。田家鋪的明天會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會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