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壋社區

田壋社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區蒼霞街道中平北則。總面積0.083平方公里時,實有居民2020戶、5233人。本區的氣候氣溫相差不大,四季分明,滿園綠草地,樹木常青,勾畫出景色宜人的美麗家園。

基本概況

田壋社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區蒼霞街道中平北則。東至三通路、西至隆平路、南至中平路、北至三捷

河,由原田壋、後洋居委會和輪工、中平、安遠居委會部分整合而成,屬“地緣型”社區。總面積0.083平方公里時,實有居民2020戶、5233人。社區2001年12月15日成立田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社區議事監督委員會。同年12月16日成立社區黨支部,2004年8月成立田壋社區黨總支。社區氣候宜人,臨近閩江北岸,田壋社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社區內600多米的“三捷河”每日漲潮、退潮及充沛的江水和雨量,使本區的氣候氣溫相差不大,四季分明,滿園綠草地,樹木常青,勾畫出景色宜人的美麗家園。社區氣候宜人,臨近閩江北岸,田壋社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社區內600多米的“三捷河”每日漲潮、退潮及充沛的江水和雨量,使本區的氣候氣溫相差不大,四季分明,滿園綠草地,樹木常青,勾畫出景色宜人的美麗家園。全力淨化美化環境,加強文明建設,進一步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構建和諧富裕新型社區。

歷史人文

田壋社區原由泰原弄、中平路、法師亭、牛弓街、後洋里部分在1997年拆遷、2000年10成立田壋居委會、在

2001年12月整合而成田壋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內有清代古建築----黃培松故居(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黃培松,字菊號,清末武狀元,曾任廣東封疆大史,福建清鄉督辦等職,是福州僅存的武狀元府第。民國36 年7月1日愛國僑領胡文虎創辦的《星閩日報社》社址;在牛弓街2號,由中共黨員鄭書祥任總編輯,為民喉舌,主持正義,後更名《新聞日報》。新安橋下,就是法師亭,法師亭始建於宋代。徒宋、元、明、清時期是一座交通亭榭,是進出福州陸路交通的終始站,在當時都是江濱沙洲地域,水綱密布,水路交通縱橫交錯,如果上京舉子從倉山龍潭角搭船橫渡閩江,由蒼霞洲附近道頭上岸在法師亭歇腳燒柱香求法師保佑,喝一杯茶,於是過了星安橋。走油巷下爬上龍嶺過福州城赴京趕考。田壋社區是典型木屋區、有壹拾捌條背街小巷、有5座中平花園新村組成。

基礎設施

田壋社區地理位置獨特,東臨利嘉路連線中亭街商貿城、南臨中平路、西臨隆平路、北至三捷河、交通便利:古

建築有黃培松故居、法師亭和新安橋圍繞著中平花園,交通非常方便的“州邊國小、台江電信、中平永輝超市,還有112家中小商店環繞四周,交通極為流暢便利。社區由5座中平花園新村和十八條背街小街巷居住群組成,建築風格獨特、既保留傳統古建築特色又體現現代風情,社區內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黃培松故居。還有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法師亭、新安橋、三通橋等文物古建築,社區大部分是木屋區。大院落一座緊著挨一座形成了特色小弄巷。社區內建設齊全,經濟發展良好,社區倡導“創建文明社區、營造溫馨家園”的社區精神,社區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服務管理體系,推行全方位服務,全社區共同參與,社區設立示意圖,社區服務網路,社區服務指南、居民公約和居民事務公開欄,文化宣傳長郎,社區配備體育健身器材,社區衛生服務站,學校、幼稚園,購物商場社區開展“六進社區”活動為載體,推進科教、文體、法律、衛生、環保、涉台等教育活動。

經濟社會

社區商業設施比較齊全,網點布局合理,全社區共有112家商店,中平永輝生鮮超市,總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

寬敞通風明亮,是居民民眾購物的好去處,台江電信,為民眾提供方便,寬頻網、電話等各種電信服務,充分體現消費者的便利性,社區內商店共112家,其中飲食店40家,理髮店10家、食雜店18家、服裝乾洗店1家、修腳踏車店5家、修機車店1家、床墊店1家、花店1家、彩票店2家、服裝店2家、桌球店4家、音響店2家、水果店6家、精品店2家、中介1家、禽獸、魚加工店,永輝超市、台江電信等便民服務,共20多種行業。各行功能性,規範性及示範性要求方面均達到規定要求。餐飲業功性方面:能提供早餐服務,提供訂餐及送餐服務,提供飲食多樣化的需求,滿足特殊人群的需求和多種風味的美食。餐飲業能按衛生部門的有關規定標準的要求。廚房、餐廳分開,做到一衝二洗三消毒,符合環保要求,每個店面都有配滅火機,和滅蠅燈。讓居民民眾放心飲食。物業功能性方面:能滿足居民的農副產品;日常消費用品、家電、音響等用品,食品加工、服裝加工、禽獸魚加工,熟食,肉類加工人員定期體檢,持健康證上崗,服務專業,有問必答,貨真價實,大大方便居民民眾的需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