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該小區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有路燈。全小區有150戶通自來水,有1戶飲用井水。有150戶通電,有15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50戶(分別占居民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居民戶數1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居民戶數130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87%)。
該小區到鄉鎮道路為公路);進入社區道路為水泥路、柏油路路面;小區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公里。全小區共擁有汽車30輛,機車97輛。全小區裝有太陽能農戶150戶。
該小區到2008年底,居民戶住房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3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小區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03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303萬元,占總收入的100%;工資性收入67.2萬元,占總收入的100%。居民人均純收入2350元,居民收入以工資等為主。
人口衛生
該小區有居民戶150戶,共有居民人口300人,其中男性122人,女性178人。該小區以漢族為主,漢族有297人,其中傣族3人。
到2008年底,全小區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50人(人員名單附後);享受低保89人(人員名單附後)。
居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社區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該小區建有8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文化教育
該小區小學生就讀到一、二、五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區一中、市一中中學。該小區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3.5公里。該小區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5人,其中小學生45人,中學生30人。
村務公開
該小區到2008年底,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基層組織該小區有黨員31人,黨員中男黨員28 人,女黨員3人。發展重點該小區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產業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明素質。
3、培育勞務經濟,增加非農產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