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特色
甩神節這天,周圍村寨的龍燈、獅子燈、馬燈、蚌殼燈等都要前來助興,使得這天仿佛一場神仙和凡人的聯歡大會,熱鬧非常。甩神節的序幕在每年正月初九拉開。這一天,老百姓們要到廟宇里將甩神請下神位,送到百姓家裡,享受百家供奉。到了正月十四,人們將甩神換上新衣,用專制的轎子,將甩神恭恭敬敬抬到甩神壩。和甩神一起來此的,還有其他陪神。
壩子裡擺好祭品,一頭全豬加上果品之類,祭儀莊嚴而肅穆。然後,全豬被分割成塊,分發給在會人家。其意在於,吃過甩神享用過的豬肉,能夠消災祈福,人畜平安。
當所有循規蹈矩的祭祀儀式結束後,甩神節才真正進入正題:甩神!
此時,人們把平時只能仰視的甩神抱到手中,像抱起一個需要呵護的襁褓中的嬰兒,然後戲謔地高高拋起,從甲傳到乙,從丙傳到丁,每個人都與神靈來一回親密接觸,那甩神從供奉的對象變成了凡人手中徹頭徹尾的玩具。但它似乎也因此消除了仙界的冷清與寂寞,其樂融融地融入了快樂的人間生活。此起彼伏的是“喔火火、喔火火”的甩神號子,一陣高過一陣,山野成了狂歡的海洋。而助興的龍燈、獅子燈、馬燈、蚌殼燈早已按捺不住,此番一起登場,各展絕招,精彩紛呈。壩子裡鑼鼓齊鳴,鞭炮震天。盡興狂歡的甩神結束後,龍燈獅子燈還要連夜繼續。
狂歡之後的正月十五,生活才恢復常態,人們又恭恭敬敬抬起甩神,送回廟宇,將其復歸神位,等待來年
歷史沿革
奇特的甩神節源於一個民間神話。相傳古時有棵高大奇特的雙杈古樹,被民間奉為“神樹”,路人常聚於樹下,蔭佑一方,後來神樹枯倒,夜放輝光;託夢於人,深感寂寞。於是村中長老商議,將神樹樹幹雕刻成像,名為“甩神”,約定每年正月十四,凡人與其同樂,讓其享受一天俗世快樂。甩神節向我們透出這樣一個文化信息:神仙也寂寞,神也需要關懷。高處不勝寒,只有人間的熱鬧才是值得留戀和嚮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