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進廢退說

中文名稱:用進廢退說
食蟻獸

英文名稱:Theory of Use and Disuse
定義:
拉馬克進化學說中的重要論點。認為經常使用的器官就發達,不使用的器官就退化。1809年法國的拉馬克發表了《動物學的哲學》,系統地闡述了他的進化觀點。他認為物種是不斷變化的;環境變化是物種變化的原因;環境改變會引起有發達神經系統的動物需求的改變,從而形成新的習性,某些器官經常運用,會愈來愈發達,而另一些器官不常使用,會退化或消失。用進廢退的最有名例子為長頸鹿頸的形成。長頸鹿的祖先生活在非洲乾旱地區,那裡青草稀少,只能吃樹上的葉子,為了生活,這種動物不得不經常努力地伸長頸和前肢吃樹上高處的葉子,前肢和頸由於經常使用,逐漸地變得長一些,而且這些獲得的性狀可遺傳給下一代。這樣一代代積累下來,終於進化成為現在的長頸鹿。再如,某些鳥類因生活需要,迫使它們進入水中覓食充飢,便展開腳趾用力撥水,於是連於腳趾基部的薄膜因腳趾的重複展開而逐漸長出寬闊的趾蹼,發展成今日所見的鴨、鵝等的蹼足。穴居的歐鼴和盲鼠不常使用眼,因而眼睛退化或消失。拉馬克認為環境引起的變異或器官用與不用引起的形態機能變化是可以遺傳的。只要所獲得的性狀為雙親所共有,就能通過繁殖保存在它們的後代中。拉馬克認為大量的痕跡器官就是廢而不用所造成的。拉馬克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比較完整的進化理論的學者,他看到了生物與環境有密切的聯繫,肯定了生物的變異和進化,但由於科學水平和時代局限,他在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時有許多臆測和錯誤。有關環境影響和用進廢退的獲得性遺傳理論仍是科學界爭論的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