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動機

生物性動機(biological motive)亦稱“生理性動機”。與“心理性動機”相對。有機體為滿足食物、水分、空氣、性、迴避危害等生物需要而產生的活動推動力。是與有機體生物需要相聯繫的激起狀態。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飢餓動機和乾渴動機。生物性動機的主要機制是下丘腦的活動。

生物學化亦稱“生物主義”。心理學研究中單純以生物學原理闡述心理現象的發生髮展,將心理學的規律歸結為生物學規律,忽視或否定人的心理現象的質的特殊性的理論觀點或傾向。其主要表現是,在。揭示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原因時,只考慮純粹的生物學因素的作用。如霍爾認為,兒童心理發展是種系發展的復演;高爾頓把天才的產生歸於家族的遺傳學;或者將動物心理研究的結果直接搬用到人身上,不考慮人與動物的本質差異,如華生的孓R(刺激一反應)公式;蘇聯心理學中一度出現的以高級神經活動規律代替心理活動規律的傾向等。這種傾向與一般的借用生物學理論、方法和動物研究的成果來理解和認識人的心理規律的做法有區別,後者在心理學研究中是必要且有益的,而前者則忽略人的心理的質的特殊性,不僅是片面的,且有礙於心理學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