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氣象觀測

生態氣象觀測

生態氣象觀測是生態氣象信息服務、天氣氣候預測模式參數獲取和相關科學研究工作的基礎。生態氣象監測的對象是農田、森林、草地、湖泊、荒漠、濕地等代表性生態系統中水、土壤、大氣、生物等生態系統不同要素,了解不同生態系統中地氣間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釋義

生態氣象觀測是生態氣象信息服務、天氣氣候預測模式參數獲取和相關科學研究工作的基礎。生態氣象監測的對象是農田、森林、草地、湖泊、荒漠、濕地等代表性生態系統中水、土壤、大氣、生物等生態系統不同要素,了解不同生態系統中地氣間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特性

生態氣象觀測選擇與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特點有密切聯繫,並能反映生態系統演替和發展,簡易可行、便於長期堅持的大氣、生物、土壤、水環境和災害等項目,生態氣象觀測主要以遙感監測為主,地面觀測為輔。地面氣象觀測的主要觀測儀器有渦度相關通量塔、光合測定儀、土壤鹽分、pH測定儀、土壤蒸滲儀、水位儀等。利用渦度通量塔開展了大氣二氧化碳、水汽等的觀測,進行大氣與生態環境物質和能量交換及其相互影響的研究。利用土壤蒸滲儀開展土壤和大氣水分交換及氣候變化等方面的研究。利用遙感開展生態環境變化的監測,是主要的生態觀測手段,如利用遙感開展森林、草原、濕地、湖泊、荒漠、耕地演變的監測,開展生態環境變化評估,還可開展大型工程建設後對環境生態的影響評估等。

觀測基本要求

(1)平行觀測原則
在進行生物生長發育狀況觀測的同時,還要對其生長和生存環境進行同步觀測,使資料具有可比性。

(2)點面結合的方法
所選生態類型觀測點要能夠代表同一種生態型的狀況和同一個生態型的生產力水平,即根據所選生態站點的資料,可以推出同一生態型的大致情況,因此,處理有固定的觀測地段進行系統的觀測外,還應在生物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和氣象災害、病蟲害發生時進行較大範圍的生態氣象調查,以增強觀測的代表性。

(3)觀測工作的連續性、長期性、科學性和可行性
觀測地點(或地段)和觀測項目要保持相對穩定,觀測項目、觀測標準、使用儀器、觀測方法等科學合理,確保觀測資料的科學性、代表性、可行性、可比性、連續性、統一性和可用性。

目的及意義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始終堅持的一項基本方針。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明確提出要圍繞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重點任務,結合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進程,初步建成生態、環境、資源和災害的綜合監測體系,為中央和各級政府提供及時、可靠的決策依據,為全社會參與和監督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提供豐富翔實的信息。主要內容包括:以水和大氣質量為主的環境質量監測體系;以遙感和地面觀測站相結合的生態與資源監測體系;重大自然災害的監測、預報和應急系統。
氣象工作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關係密切。在氣象部門現有的監測體系基礎上,結合氣象部門的實際,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範圍的生態氣象監測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為國家和各級政府開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提供決策依據,同時也可為氣候系統模式研究以及氣候變化預測、氣候變化影響評估提供基礎性資料。
生態氣象觀測是生態氣象信息服務、天氣氣候預測模式參數獲取和相關科學研究工作的基礎。生態氣象監測的對象是農田、森林、草地、湖泊、荒漠、濕地等代表性生態系統中水、土壤、大氣、生物等生態系統不同要素,了解不同生態系統中地氣間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