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論視閾中職業教育價值觀研究

生存問題是時代的主題,職業教育是人的本真生存的開顯,但現實職業教育卻遺忘了人的生存。 職業教育活動是人的本真生存彰顯過程,人的本真生存或本質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 職業教育遺忘人的生活世界,淡漠人的本真生存追求;異化人的個體生存;忽視職業教育的本體功能。

內容介紹

《生存論視閾中職業教育價值觀研究》內容簡介:人的生存(或本真生存)是意義性生存。生存問題是時代的主題,職業教育是人的本真生存的開顯,但現實職業教育卻遺忘了人的生存。從本真生存對職業教育價值觀進行探討很有必要。這種探討對引導職業教育發展方向、改善職業教育生活、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構建職業教育基本理論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生存論揭示人的本真生存,借鑑生存論哲學研究方法論重建職業教育價值觀,不僅能夠彌補傳統職業教育理論的缺陷,還能為重新認識職業教育理論中“人”,並為職業教育活動確立“激活人的生命潛能”、“促進人的生活質量提升”和“彰顯人的生存尊嚴”等核心價值提供理論基礎。
職業教育是人的生存彰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區別在於職業教育對象是一定社會中具有追求自身價值的“特定學生”。生存職業教育價值觀與人文主義職業教育、“以人為本”的職業教育價值觀和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區別在於,生存職業教育價值觀力圖以人的本真生存為根基,而後三者都是以“職業”為立足點。“職業教育”是人以職業、技術知識傳授為基礎的追求一定價值或意義的活動。職業教育活動是人的本真生存彰顯過程,人的本真生存或本質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人的生存是生存論研究的核心內容,借鑑生存論哲學對職業教育研究具有方法論意義。生存論哲學揭示人的生存,生存論視閾中的“生存”是一個力求人的生存真諦之反省或反省性概念。“生存”並非簡單的“生命存活”,而是“生成著的存在”。生存論揭示本真生存,人生在世既是肉身生活,也是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肉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所滿足的是人外在的功利性需要。同時,人還有內在的精神性需要,即對生命意義、生活質量提升和對生存尊嚴的追求。借鑑生存論對生存的理解將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對生存的追求。本真職業教育是導向人的本真生存,包涵人與人、人與自然以及人與社會的關係。在職業教育過程中,生存自我生成、自我敞開,人不斷地實現著某種可能、不斷地生髮某種意義的整個生命和生活。本真職業教育依據生存的特徵,遵循生存發展的原則,引導生存走向更加完整、和諧與無限的境界,引導人的生存進入“類生命”。教育對於生命來說,是最基本的原點,它源於生命發展的需要。同時,生命發展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因為生命是發展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教育不僅要從生命的原點出發,關注人的自然生命,更重要的是要關注人的精神生命。教育的本質在於生命的成長,在於培育獨特的精神自我和有活力的生命個體。職業教育是人“本真生存”之開顯。生存論哲學揭示人的生存,職業教育幫助人實現本真生存。從生存論來理解職業教育內涵,認為職業教育即生存、職業教育即生活、職業教育即發展。職業教育通過培養精湛的技藝引導人進入本真生存。精湛的技藝是一個人在現實世界裡對精神世界的一種理解和表達,人通過技藝,將自己對自己、對社會、對自然的感受通過某種恰當的方式表現出來,是人的一種重要能力。人缺乏這種能力,在生活中就少了一種對美的感受和美的深層次理解。一個技藝精湛的人,其精神的表現往往更多的時候是安寧、和諧和充滿活力的。相反,缺乏精湛技藝的人,往往容易衝動,對事物的理解缺少包容和精細,在複雜的情形下易於將事物簡單化,看不到事物的精細差別,在選擇自己的行為模式時容易極端。技藝精湛對人的精神的最大益處,就是讓人從藝術的角度理解人生,過一種審美化的生活,享有一種比常人更豐富的精神空間和精神生活能力,實現和諧人生,提升人生境界。生存論認為,人的生存既不同於物的實存,也不是抽象人的存在,而是具體個人的存在。職業教育是與人的生存密切聯繫的教育活動,職業教育的目的在於關注人的生存,人的生活幸福;在於激揚人的生命活力,在於促進人的發展,提升人的生存質量。從職業教育與人的生存以及生活的關係角度可以更加準確地確定本真職業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生存論視閾中的職業教育不迴避職業教育的工具性和功利價值;但職業教育更注重感性實踐的人,並將人的生存與自然、社會、歷史和文化聯繫起來;職業教育重視人的生存意義與價值追求;職業教育立足於當下的生存,並訴求人之本真生存。
近代以來,人的生存問題是時代的主題;生存與發展受到關注,當代人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著嚴峻的困境與挑戰;市場經濟中的偏激偏頗機制在人生追求與精神領域造成負面影響;人的本真生存總體上從壓抑人性走向放縱人性與享樂主義;異化已經成為現代社會裡人們不能自主的生存狀態。反映在職業教育生活中,傳統職業教育表現為一種實存職業教育,它將職業教育對象看作一種實際存在物。以“物”的方式看人,其內含三個隱喻,即職業教育是“機器人”的教育、“動物人”的教育和“次等人”的教育。實存職業教育觀指導下的教育實踐追求功利化教育目的、以“職業”、“技能”規訓課程內容,職業學校生活缺乏生機和活力。職業教育遺忘人的生活世界,淡漠人的本真生存追求;異化人的個體生存;忽視職業教育的本體功能。實存職業教育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對職業教育的負面影響。儒家文化的等級性造成中國教育的等級性,使中國職業教育長期處於邊緣化狀態;儒家倫理使個體生存意識缺乏、生存主體性缺位;職業教育觀念落後。將職業教育看成“就業”教育,將職業教育等同於“謀生”教育。職業教育簡單化成“能力本位”教育。傳統教育觀忽略人的本真生存。另一方面,近代以來,工業革命的飛速發展帶來的科學知識的霸權,工具理性膨脹,“技術/技能”知識變成固態的失去意義的乾癟的材料,灌輸這種“知識”成為職業教育唯一的任務。職業教育最終成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工具,人淪為職業的“奴隸”。
在探討生存職業教育價值觀的同時,筆者也不放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借鑑國外行之有效的職業教育價值觀為經驗基礎,通過對國外職業教育價值觀的探討使《生存論視閾中職業教育價值觀研究》所構建的職業教育價值觀得以深化。德國、日本和美國職業教育模式分別代表世界上兩種國家經濟發展模式中的職業教育,即福特主義和後福特主義的模式。德、美、日職業教育實踐凸顯職業教育變革最重要的是確立一種職業教育價值觀。職業教育價值觀是貫穿於職業教育目標制定、職業教育的實踐模式直至職業教育各項具體方法的變革:日本的人格完善或人的價值與尊嚴或德國的關鍵能力、美國的民主與自由。德國人認為,作為人性顯現的“關鍵能力”體現在三個方面。職業教育就是根據人的能力發展所需要的條件進行的一種活動,確立職業教育實施的必要條件都從人的“關鍵能力”顯現需要出發。如工作過程導向的職業教學各環節的設定,與行業企業結合的職業教育外在實踐教學的完備的法律制度設定等等。日本的“人格教育”目標規定日本職業教育隨人的生存時代環境的變化,具體教育目標及時調整,直到提出建立終身化的職業教育服務體系。美國的多民族特徵滲透在職業教育中一直追求自由、平等價值。職業教育的目標是要有利於勞動者、企業、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發展與協作和教育民主化及教育機會均等的實踐。借鑑德國、美國和日本職業教育發展的有益經驗,進一步從職業教育觀念層面和實踐層面進行探索。《生存論視閾中職業教育價值觀研究》認為,在觀念層面,應樹立生存職業教育價值觀:職業教育即人的尊嚴喚醒;職業教育課程即意義生成;職業教育評價即反思性實踐。在實踐層面,首先,生存職業教育目的應是:彰顯個體價值和尊嚴;喚醒生命,激揚生命;引導受職業教育者在工作過程導向的實踐教學情境中不斷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其次,以生存職業教育目的調整職業教育課程內容,職業教育課程內容應包括社會生活課程、職業取向課程和學生生活經驗課程。最後,為達到生存職業教育目的必須重建職業教育評價體系,即重新構建教育主體評價指標、教育活動評價指標和教育效果評價指標。用本真職業教育理念,對我國實存職業教育現實進行整體變革,方能改善職業教育中人的生存狀況,彰顯人的生存尊嚴,提升人的生存境界,從而實現生存職業教育。只有將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理解置於人的本真生存和價值追求之中,將對人的職業教育落實在促進每一個鮮活個人的生存價值的實現中,才是生存職業教育,此乃《生存論視閾中職業教育價值觀研究》重構之職業教育價值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