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黑穗病

甘蔗黑穗病

甘蔗黑穗病,別稱甘蔗鞭黑穗病、黑粉病,病原是甘蔗鞭黑粉菌。該病首次於1877年在南非納塔爾(Natal)發現和報導,1906年印度首次報導,1940年阿根廷首次報導。我國於1932年報導在廣州發生,隨後陸續在廣西、雲南、福建等地報導。現在在幾乎所有蔗區均有發現和報導,並隨著連年的連作使得該病進一步加重。由於其黑鞭易於辨別,也使該病成為最先發現的甘蔗病害。

簡介

甘蔗黑穗病 甘蔗黑穗病

甘蔗黑穗病又稱甘蔗鞭黑穗病、黑粉病。該病最明顯特徵是病蔗梢頭具一條向下卷內的黑色鞭狀物,長几厘米至數十厘米不等。鞭中央是由薄壁組織或維管束組織構成的心柱,外圍包著一層厚垣孢子。病鞭在形成初期,外包一層銀白色薄膜,後破裂散出大量黑粉,最後只剩下心柱。染病種蔗萌芽早,莖細小,葉細長,淡綠,分櫱增多,後分櫱上也長出黑穗鞭。

病原

甘蔗鞭黑粉菌[ Sporisorium scitamineum(Syd.) M. Piepenbr., M. Stoll & Oberw. 2002],屬擔子菌亞門真菌,孢堆黑粉菌屬。厚垣孢子近圓形,棕或黑色,單胞具乳突,大小5~6μm,萌髮長出長短不一的擔子。擔子3~4個細胞,每一細胞產生1至數個擔孢子。擔孢子透明,橢圓形。該菌有不同生理小種。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帶菌土壤和宿根病蔗為初侵染源。厚垣孢子借氣流、雨水、灌溉水和昆蟲傳播後落在蔗芽上藏在鱗片間,遇水萌發形成侵染菌絲侵入蔗芽,菌絲經暫時休眠後隨蔗隨蔗芽萌發而恢復活動並隨生長點向上蔓延,生長點受病菌刺激初形成白色鞭狀物至厚垣孢子形成時抽出黑色鞭狀物,產生的厚垣孢子再經媒介傳播落到蔗莖的側芽上,刺激蔗芽萌發,使甘蔗抽出側枝或分櫱並表成鞭狀物。潛伏在蔗芽里的菌絲和落入土壤中的厚垣孢子成為下一季甘蔗的初侵染源。厚垣孢子萌發溫限6~36℃,最適25~30℃。土壤潮濕時,孢子48小時內幾乎全部萌發,萌發孢子不能及時遇上蔗芽時則很快死亡。厚垣孢子在乾燥土壤中可存活數月至1年。冬春乾旱利於孢子存活。春季高溫多雨利於黑穗病發生和流行。宿根蔗田比新植蔗田發病重,宿根年限越長,發病越重。梢頭苗做種地較整株做種地發病輕。施氮過多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如華南56/12、粵糖57/423、粵糖63/237、川蔗7號、川蔗11號等。(2)實行輪作。與水稻、玉米、甘薯、花生或苜蓿等作物輪作。(3)增加新植面積,種植無病種苗。從無病區調種。在病區要選留無病株的第一度梢頭苗做種。(4)最好在抽出黑穗前拔除病株。抽出黑鞭的要小心剪下放在塑膠袋內,帶出田外集中燒毀。病田不留宿根,病株殘茬也要燒毀。(5)施足基肥,注意氮磷鉀肥合理配合施用。適時灌水,及時培土,防止倒伏,減少側芽生長。(6)種苗消毒 帶菌種苗用52℃熱水浸種18~30分鐘,加入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或80%噴克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效果更好。也可用1:100的43%福馬林液浸種5分鐘,然後用薄膜覆蓋悶種2小時。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500倍浸種5~7分鐘。也可用3%石灰水浸種24小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