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興

甘興

甘興,吳宇森執導的史詩電影《赤壁》虛構出來的人物,人物原型為三國志中東吳大將甘寧,在赤壁之戰攻取曹軍寨門時戰死,由日本演員中村獅童扮演。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甘寧(三國志11)甘寧(163—222),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祖籍荊州南陽郡。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少年有力,讀諸子,18歲左右任過蜀郡丞。公元204年率八百健兒依劉表,因居南陽,不見進用。公元205年轉託黃祖,黃祖又以凡人畜之。期間曾射殺凌統之父凌操,因此與凌統有殺父之仇。公元208年歸吳見用於孫權,大有作為。破黃祖據楚關,攻曹仁取夷陵 ,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獲朱光,擊合肥退張遼,百騎襲曹營,孫權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智勇雙全,戰功顯赫。仗義疏財。深得士卒擁戴,吳主賞識,被孫權封為西陵太守,拆沖(常勝)將軍。公元222年春二月病逝(演義內為吳、蜀漢彝陵之戰中甘寧帶病出征,不幸被馬良策反的五溪蠻將摩沙柯一箭射中頭顱而,甘寧帶箭而走,到於富池口,坐於大樹之下而死,而在正史內並未有甘寧於彝陵之戰中戰死的任何記錄),享年六十歲。而後歸葬於今湖北陽新的富池鎮。(注意:夷陵之戰中潘璋,甘寧,馬忠無一吳將陣亡。三國演義中甘寧被射死是假的。)

史書詳載

甘寧“少有氣力,好遊俠”(《三國志·吳書·甘寧傳》)。但他不務正業,他常聚合一夥輕薄少年,自任首領。他們成群結隊,攜弓帶箭,頭插鳥羽,身佩鈴鐺,四處游來盪去。當時,百姓一聽鈴響,便知是甘寧這幫人到了。時人以“錦帆賊”呼之.

甘寧在郡中,輕俠殺人,藏舍亡命,大有名聲。他一出一入,威風炫赫。步行則陳列車騎,水行則連線輕舟。侍從之人,披服錦繡,走到哪裡,哪裡光彩斐然。停留時,常用錦繡維繫舟船,離開時,又要割斷拋棄,以顯示其富有奢侈。

(先是甘寧先是在劉焉手下作官,人們說劉焉搜刮民脂民膏,甘寧為百姓報仇,刺殺劉焉,沒成功,便東投。)

所在城邑的地方官員或那些跟他相與交往之人,如果隆重地接待,甘寧便傾心相交,可以為他赴湯蹈火;如果禮節不隆,甘寧便放縱手下搶掠對方資財,甚至賊害官長吏員。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後甘寧不再攻掠別人。他讀了一些書,鑽研諸子百家之說,想有所作為,便率領八百多人,去依附劉表,留駐南陽。

劉表是東漢末年頗有名氣的“八俊”之一,時為荊州刺史。但正如諸葛亮在《隆中對》里分析劉表終不能守住荊州一樣,甘寧也發現劉表不習軍事,在當時天下不寧、群雄紛爭的形勢下,終將無成。這時,他聽說孫權在江東“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三國志·吳書·吳主傳》),便決定前去投效。

大約建安八年(203年),甘寧路經夏口(今湖北武漢),被江夏太守黃祖挽留,一留就是三年。黃祖留下甘寧,卻義以“凡人”相待。黃祖部下督蘇飛數次推薦甘寧,黃祖不但不加任用,反而派人去勾引甘寧部下,致使甘寧手下漸漸有人離去。甘寧明知黃相處不能再留,也想棄之而去,只是沒有一條萬全的途徑,因而,獨自憂愁苦悶,無計可施。

建安十二年(207年),孫權領兵西攻江夏,黃祖大敗,狼狽逃潰。甘寧將兵為其斷後。他沉著冷靜,舉弓勁射,射殺孫權的校尉凌操。孫軍不敢再追,黃祖性命這才得以保全。甘寧立下大功,可黃祖仍不重用,甘寧決計離去。

蘇飛察知甘寧之意,邀請甘寧,置酒歡宴,酒酣之際,對他說:“我數次推薦,主上不肯任用您。日月流逝,人生幾何?應該早做長遠打算,尋一個知己,成一番大事!”甘寧停了一會,說:“我也想走,可惜沒有合適的機會。”蘇飛說:“我請主上派你去做邾(今湖北黃岡西北)長,那時,你可以自己決定去就。”甘寧非常高興。

於是,蘇飛提出讓甘寧任邾長,黃祖同意。甘寧招回原來離去的一些手下,又聚集一些願意相從的人,帶著他們投奔了孫權。

由於周瑜、呂蒙的推薦,孫權對甘寧十分器重,對待他如原來那些老臣一般。甘寧心情愉快,立即向孫權獻計:“今漢祚日微,曹操彌憍,終為篡盜。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寧已觀劉表,慮既不遠。兒子又劣,非能承業傳基者也。至尊當早規之,不可後操。圖之之計,宜先取黃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財谷並乏,左右欺弄,務於貨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戰具,頓廢不修,怠於耕農,軍無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軍,鼓行而西,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可漸規巴、蜀”(《三國志·吳書·甘寧傳》)。孫權很讚賞這一意見,堅定了用兵的決心。

時張昭在座,對甘寧的意見不以為然。他說:“吳下業業,若軍果行,恐必致亂。”甘寧不客氣地反駁:“國家以蕭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憂亂,奚以希慕古人乎?”孫權見二人爭執,就舉杯向甘寧勸酒,並說:“興霸,今年行討,如此酒矣,決以付卿。卿但當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則卿之功,何嫌張長史之言乎”(《三國志·吳書·甘寧傳》)。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孫權命甘寧西征江夏,果然擒獲黃祖,把他的部眾也全部擊潰俘獲。勝利後,孫權分拔一支部隊給甘寧指揮,屯兵當口。

孫權攻破黃祖,曾做好了兩個匣子,用來盛黃祖和蘇飛的首級。蘇飛托人向甘寧求告。甘寧說:“就算蘇飛不說,難道我甘寧會忘記他的恩情嗎?”時孫權擺酒,為諸將慶功。甘寧走下席位向孫權叩頭,血淚交流,對孫權訴說蘇飛過去對自己的恩義,並且說明:“甘寧我如果不遇蘇飛,早已死填溝壑,當然也就不能盡忠報效您了。如今蘇飛罪當斬殺,我冒昧地向您求情,免他一死。”孫權感動,說:“我可以放過他,可是他若逃跑,怎么辦呢?”甘寧擔保:“蘇飛免受斬殺,受您再生之恩,即使趕他走,他也不會離開,哪有逃跑之理!如果他跑了,就把我的首級代替他的裝入匣中!”孫權同意甘寧的請求,赦免了蘇飛。

同年冬,曹操進兵荊州,甘寧跟隨周瑜在烏林大破曹操(參見赤壁之戰),立下了戰功。接著,又到南郡攻打曹仁,但未能攻克。甘寧獻策,由他率兵從小路取江陵上游的夷陵(今湖北宜昌),以便東西夾擊曹仁,迫使其北撤。周瑜命他統兵前往,甘寧日夜兼程,果然一舉占領,於是,據守城中。

曹仁見勢不妙,立即派五六千人去圍攻夷陵,企圖一舉奪回這一戰略要地。時甘寧手下只有數百軍士,加上破城新增的兵員,也不過一千人左右。曹軍在城外搭設高台,連續幾天,從上面向城中射箭,箭密如雨,軍吏膽戰心驚,唯甘寧談笑自若。甘寧派人出城向周瑜求援。周瑜採用呂蒙之計,率領眾將前來解除了夷陵之圍。曹仁部眾損失過半,連夜逃遁。途中又遭到截擊,丟失戰馬三百多匹。甘寧乘勝追擊,準備與曹軍決一雌雄。曹仁不敢再戰,全軍撤回北方。

赤壁之戰後,周瑜、甘寧曾力勸孫權西取巴蜀。孫權猶豫不決,去徵求劉備的意見。劉備早有占據巴蜀的打算,便巧妙地加以勸阻。孫權坐失良機,致使西蜀落入劉備之手,追悔莫及。

後甘寧隨魯肅鎮守益陽(今湖南境內),抵擋關羽。時關羽兵盛,號稱三萬,並自選精兵五千人,在上游十餘里長的淺灘集結,聲稱要乘夜徒步過渡。魯肅召集諸將商議對策。甘寧當時有三百兵丁,說:“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對之,保羽聞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三國志·吳書·甘寧傳》)。魯肅當下選一千人給他。甘寧連夜趕到上游設防。關羽聞甘寧來,見對方有了準備便放棄了渡河計畫,而在岸上綑紮柴木作為軍營。後人則把此地稱為“關羽瀨”。孫權嘉獎甘寧的功勞,拜為西陵太守,統陽新、下雉兩縣。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率四十萬人馬攻濡須口(今安徽巢縣南),飲馬長江。孫權率兵七萬迎擊,派甘寧率三千人為前部督。孫權密令甘寧夜襲曹營,挫其銳氣,為此特賜米酒。甘寧選精銳一百多人共食。吃畢,甘寧用銀碗斟酒,自己先飲兩碗,然後斟給他手下都督。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甘寧拔刀,放置膝上,厲聲喝道:“卿見知於至尊,孰與甘寧?甘寧尚不惜死,卿何以獨惜死乎”(《三國志·吳書·甘寧傳》)?都督見甘寧神色嚴厲,馬上起立施禮,恭敬地接過酒杯飲下。然後,斟酒給士兵,每人一銀碗。至二更時,甘寧率其裹甲銜枚,潛至曹操營下,拔掉鹿角,沖入曹營。曹軍大亂,甘寧趁亂,一馬當先,率兵殺出曹營,未損一兵一卒,全師而返。孫權大喜,賞甘寧絹一千匹,戰刀一百口,並增兵二千。曹操見難以取勝,駐了一個多月,便退回北方去了。從此,孫權對甘寧更加看重。

建安十九年(214年)春天,曹操派朱光為廬江太守,屯駐皖城(今安徽潛山),大開稻田,生產軍機又派間諜秘密過江,招募誘惑都陽(今江西)的反對孫權的力量,妄圖裡應外合,進攻孫權。呂蒙得知情報後,向孫權建議:“皖城一帶,土地肥美,如果一季收下,曹操的力量勢必增強,如果連收幾季,必然釀成大患。依我之見,應該立即除掉。”孫權採納了這一建議,親征皖城。孫權問計於諸將。大家都說,要攻下堅城,非堆土山,治攻具不可。呂蒙獨排眾議,說:“堆土山,治攻具,需費很多時日。那比曹軍援兵一到,攻下院城就難了。唯一的辦法是強攻,一舉拿下皖城。”呂蒙推薦甘寧為升城督。

攻城時,呂蒙親自擂響戰鼓助威。甘寧手持練索,身先土卒,攀緣上城,最終攻下皖城,俘朱光。(甘寧未覆盔甲,僅批錦衣,持粗鐵鏈,腳登雲梯上城,流矢不能近其體。...這程度可以當消防員了...)張遼聞迅,率援軍而至,到夾石(今桐城北),聽說皖城已失,只得退去。戰後評功,甘寧功居第二,僅次於呂蒙,被拜為折衝將軍

甘寧“雖粗猛好殺,但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三國志·吳書·甘寧傳》)。

建安二十年(215年),甘寧隨孫權攻打合肥(參見合肥之戰)。戰事不利,加之軍中瘟疫流行,只得下令撤軍。大部隊已經撤出戰鬥。只有呂蒙、蔣欽、凌統、甘寧以及車下虎士一千多人跟隨孫權駐在逍遙津(今安徽合肥東)北。

曹操將領張遼偵伺瞭望,乘機率步騎發動襲擊,陳武戰死。孫權部將甘寧、呂蒙奮力抵擋、部將凌統率衛隊拚死廝殺,作戰中,甘寧引弓射敵,厲聲問戰鼓為何不響,壯氣毅然,勇冠一時。孫權目睹這一切,更增加了對甘寧的敬意。在甘寧等人的英勇抵抗之下,曹軍進攻的速度放慢。凌統率兵三百,保護孫權衝出重圍。孫權逃至逍遙津,時值河橋半拆,丈余無板,孫權急策所騎駿馬騰越而過。將軍賀齊率3000人在逍遙津南接應,孫權才僥倖得免。戰鬥下來,除凌統外,三百士卒無一生還。

凌統是凌操之子,而凌操是在攻打黃祖時被甘寧射死的。因有殺父之仇,凌、甘二人矛盾很深,甘寧因而也防備凌統,儘量避免和他見面。孫權命令凌統,不得與甘寧為仇。

一次,甘寧、凌統在呂蒙那裡聚會飲酒,酒酣耳熱,凌統起立舞刀,甘寧也站起來說:“我能舞雙戟!”呂蒙見二人有相鬥之意,便隔在中間,說道:“甘寧雖能舞,還是不如我舞得精妙。”於是,操刀挾盾,將二人分開。後來,孫權知道凌統不能忘卻父仇,就讓甘寧率兵改駐半州地方。但在大敵當前的關鍵時刻,二人能拋開私怨,團結對敵,這是難能可貴的。

甘寧性情粗猛好殺。其廚房下一小童犯了過失。逃到呂蒙那裡,呂蒙怕他遭甘寧殺害,便把他藏匿起來,沒有馬上將他送回。後甘寧帶著禮物來拜謁呂蒙的母親,要升堂見母時,呂蒙才叫出那小童來還給甘寧,甘寧答應不殺他。可是,過了一會兒,回到船上,甘寧卻把小童捆在桑樹上,親自挽弓將他射死。然後,下令船上的人加固船的纜繩,自己解下衣服臥在船中。呂蒙大怒,鳴鼓聚兵,準備上船進擊甘寧。甘寧聽到動靜,故意躺著不起來。呂蒙的母親光著腳跑來勸阻呂蒙:“至尊待汝如骨肉,屬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殺甘寧?寧死之日,縱至尊不問,汝是為臣下非法。”呂蒙平日非常孝敬,聽了母親的話,心裡明白過來。他親自來到甘寧船上,笑著招呼:“興霸,老母待卿食,急上!”甘寧滿面羞愧,流著淚對呂蒙哽咽著說:“負卿”(《三國志·吳書·甘寧傳》)。於是,便去見呂蒙的母親,並跟呂蒙歡宴竟日。

甘寧死時,孫權深深痛惜。

甘寧性情意躁,易於激動,發怒時動輒要打人甚至殺人,而且有時不完全聽孫權的命令。但他勇敢堅毅,豪爽開朗,足智多謀,器重人才,輕財好施,關心部屬,士兵樂於從命。孫權善於用人,“不求備於一人”,能“忘其短而用其長”。在孫權手下,甘寧發揚了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成為三國時代有名的“斗將”。

三國志記載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也。少有氣力,好遊俠,招合輕薄少年,為之渠帥;群聚相隨,挾持弓弩,負帶鈴,民聞鈴聲,即知是寧。人與相逢,及屬城長吏,接待隆厚者乃與交歡;不爾,即放所將奪其資貨,於長吏界中有所賊害,作其發負,至二十餘年。止不攻劫,頗讀諸子,乃往依劉表,因居南陽,不見進用,後轉託黃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於是歸吳。周瑜、呂蒙皆共薦達,孫權加異,同於舊臣。寧陳計曰:“今漢祚日微,曹操彌憍,終為篡盜。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寧已觀劉表,慮既不遠,兒子又劣,非能承業傳基者也。至尊當早規之,不可後操。圖之之計,宜先取黃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財谷並乏,左右欺弄,務於貨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戰具,頓廢不修,怠於耕農,軍無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軍,鼓行而西,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可漸規巴蜀。”權深納之。張昭時在坐,難曰:“吳下業業,若軍果行,恐必致亂。”寧謂昭曰:“國家以蕭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憂亂,奚以希慕古人乎?”權舉酒屬寧曰:“興霸,今年行討,如此酒矣,決以付卿。卿但當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則卿之功,何嫌張長史之言乎。”權遂西,果禽祖,盡獲其士眾。遂授寧兵,屯當口。

後隨周瑜拒破曹公於烏林。攻曹仁於南郡,未拔,寧建計先徑進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時手下有數百兵,並所新得,僅滿千人。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圍寧。寧受攻累日,敵設高樓,雨射城中,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遣使報瑜,瑜用呂蒙計,帥諸將解圍。後隨魯肅鎮益陽,拒關羽。羽號有三萬人,自擇選銳士五千人,投縣上流十餘里淺瀨,雲欲夜涉渡。肅與諸將議。寧時有三百兵,乃曰:“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對之,保羽聞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肅便選千兵益寧,寧乃夜往。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今遂名此處為關羽瀨。權嘉寧功,拜西陵太守,領陽新、下雉兩縣。

後從攻皖,為升城督。寧手持練,身緣城,為吏士先,卒破獲朱光。計功,呂蒙為最。寧次之,拜折沖將軍。

後曹公出濡須,寧為前部督,受敕出斫敵前營。權特賜米酒眾餚,寧乃料賜手下百餘人食。食畢,寧先以銀碗酌酒,自飲兩碗,乃酌與其都督。都督伏,不肯時持。寧引白削置膝上,呵謂之曰:“卿見知於至尊,熟與甘寧?甘寧尚不惜死,卿何以獨惜死乎?”都督見寧色厲,即起拜持酒,通酌兵各一銀碗。至二更時,銜枚出斫敵。敵驚動,遂退。寧益貴重,增兵二千人。

廚下兒曾有過,走投呂蒙。蒙恐寧殺之,故不即還。後寧齎禮禮蒙母,臨當與升堂,乃出廚下兒還寧。寧許蒙不殺。斯須還船,縛置桑樹,自挽弓射殺之。畢,敕船人更增舸纜,解衣臥船中。蒙大怒,擊鼓會兵,欲就船攻寧。寧聞之,故臥不起。蒙母徒跣出諫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屬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殺甘寧?寧死之日,縱至尊不問,汝是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聞母言,即豁然意釋,自至寧船,笑呼之曰:“興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寧涕泣歔欷曰:“負卿。”與蒙俱還見母,歡宴竟日。

寧卒,權痛惜之。子朅,以罪徙會稽,無幾死。

民間傳說

甘寧學藝

群山環抱的青龍大瀑布左側,有一塊方圓數里的大坪壩。土地肥沃,住著上百戶鄉民在這裡男耕女織,不愁吃穿,十分惹人眼紅,不是常遭匪劫,就是財主欺壓,官府暴征,使這裡鄉民難以生存下去。

從前,這裡有一對新婚夫婦,男的叫甘田,女的叫織娘,倆人勤勤儉儉,日子過得很甜蜜。不久,喜得一子,取名叫“甘寧”,十二、三歲時,就讀完了四書五經,方圓四鄰的鄉親們都誇他聰明。

殊知,好景不長,甘田夫婦和鄉親們一樣,一天晚上,匪盜潛入他家,甘田與其拚斗中終因寡不敵眾被殺害,糧物搶劫一空,甘寧母子倆也被五花大綁著,多虧鄉鄰趕來解救,安葬了甘田。母子倆淚流滿面地送走鄉親後,少年甘寧對媽說:“這個世道窮人難活命,我打算去尋師學武藝,為父老鄉親除掉害人精,為父親報仇。”織娘聽後說:“好是好,但你人還小,沒有真功夫,硬拚是不行的!”。當晚,織娘剪下自己的一綹長發,摻著青麻打成一雙草鞋,煮了十幾個雞蛋,給兒子包好,第二天一早,織娘把兒子送上路。甘寧身背祖傳的弓箭,手牽獵狗,辭別織娘,直朝深山走去。他拐過一彎又一彎,翻過一山又一山,攀陡壁,越懸崖,一股勁來到雲峰觀前,只見滿山雲霧繚繞,無路可走了。甘寧正在發愁,迎面來了一個老婆婆,老婆婆問:“孩子,這么大的雲霧,你往哪裡去呀?”甘寧說:“婆婆,我上山去尋仙師學藝的。”老婆婆說:“仙師難找喲,我勸你還是早點回去吧!”甘寧堅決地說:“不管多難,多苦,我一定要求師學本領!”甘寧把家鄉匪盜、財主、官府害人的經過詳細說了一遍,老婆婆被感動了,就朝山顛一指道:“你去吧,前面不遠有座小廟,廟中有一個老道,武藝高強,求他教你吧!”說完,老婆婆不見了。甘寧正疑惑著,頓時雲開霧散,一座小廟出現在眼前,他加快步伐直奔小廟。

進了廟,只見一個老道和一個小徒兒正在紅爐上錘打一把弓箭,剛打好的弓箭還是紅紅的,那小道便握在手中,張弓搭箭,對準三根大香,“嗖嗖嗖”連發三箭,不偏不倚,箭出香滅,甘寧看呆了,當即下跪在老道面前:“望師尊接受徒兒叩拜之禮!”老道忙上前扶起甘寧問道:“你是甘田的兒子嗎?”“正是”。甘寧將來意向師父稟告後,老道點頭稱是,並說:“我已知道你要學藝為民除害”。說著,當即令小道收箭,進屋端出飯菜款待甘寧。

從此,甘寧跟著師傅勤學苦練,在老道的精心傳教下,通過九九八十一天苦練,進步很快,不僅學到了箭無虛發,而且還學會了三十六套拳法的過硬本領。老道十分滿意地對甘寧說:“行了,去為鄉親們除害吧!”

甘寧辭別師父,星夜兼程往回趕,這天到家時已是公雞報曉時辰,織娘見兒身背箭囊,威武強悍地歸來,非常高興,趕快生火煮飯。甘寧把尋師學藝的經過向母親回稟後,便找來同窗好友串連有志青壯年三四十人,集合操練近兩個月。一是抗擊盜匪,取得旗開得勝的可喜戰績;二是打富濟貧,將壩上欺壓百姓的“地頭蛇”殺掉,將惡霸的糧倉打開,分發給了鄉民;三是多次擊退官兵來犯,被萬州官府稱為“錦帆賊”,再也不敢暴征糧稅了。使當地百姓過上了平安生活。

此後,甘寧決心立志報國,便帶著隊伍投靠蜀軍黃祖、劉表將領,都被當朝視為“草賊”不用。甘寧一氣之下,便投奔鄰國東吳,他在與魏國征戰中,率領百騎,夜襲曹營,大獲全勝,被提升為鎮守東吳邊陲的大將,把守益陽、西陵,多次擊退黃祖和劉表等蜀中名將的侵犯,成為東吳赫赫有名的帥才將軍。

後來,人們為了緬懷甘寧除暴安民功績,便把他出生的地方命名為“甘寧壩”、“甘寧鄉”,這兒的水庫,也稱為“甘寧水庫”,沿襲至今。他的墓現在在湖北陽新的富池鎮。

甘寧墳

三國時期,東吳大將甘寧,在鎮守夷陵邊陲征戰時,不幸中箭身亡。家鄉人民不畏官府禁令,為甘寧修墳建墓以示緬懷。民修官毀,此墳還流傳著智斗官方一個動人故事呢!

相傳,東吳大將中箭身亡的噩耗傳開,家鄉人民正自發為甘寧修建一座大墓時,被蜀國駐守萬州州官得知訊息後,就派府衙差班前來挖墳滅屍,毀掉了大墓。

當地人民對官府慘無人道的作法十分憤慨,於是秘密地商量著如何對付州官的辦法。一天夜晚,工匠們圍著甘寧姐姐一起商量,各顯身手,想出妙計,大造假墳來對付官府。木匠造棺材,漆工漆棺材,裁縫製衣冠,鞋匠做老鞋,銅匠打銅頭,鐵匠打鐵箭,篾匠做花圈,石匠打石條……全壩人民一起行動,從甘寧故里至驛道兩旁,為甘寧動手建起墳墓,當天從一更開始,到五更鳴鑼時,一夜就造起了七七四十九座假墓,加上一座真墳,不多不少,恰恰五十座大墳。

第二天,州官帶著一群差役來挖甘寧最後一座墳時,一見密密麻麻都是甘寧墳墓,便令差役挨著挖刨起來,挖了一座又一座,從早至晚,把四十九座土墳墓全部刨開了,說也奇怪,第二天他們準備再去挖那最後一座時,頭天刨開的四十九座墳瑩又合攏了,而且土墓變成了石頭墳。狡猾的州官暗想:準是百姓從中搗亂。這天便派人惡狠狠地把當地人民趕走,親臨指揮督陣,又把四十九座石頭墳全部挖開。天擦黑時,突然空中雷電交加,大雨傾盆,餘下一座怎么也找不到了,他只得帶著差役返回州府,準備明天再來。

壩上人民正在焦急,甘寧的舅父趕來告訴大家:“巫山神女昨夜在夢中對我說‘要得甘寧將軍安,墳上種遍絲毛草。’我們不如如此這般……”於是大家又行動起來,壘的壘墳,找的找絲毛草,栽種在七七四十九座墳頭上,鐵匠們又連夜打了許多鐵細劍,插入每座墳的毛草叢中。

第二天,萬州州官帶來差役,又挖刨起墳時,發現四十九座石頭墳又合攏了,而且墳上長滿了綠色的絲毛寶劍一樣,走攏一看,才知道是一叢叢綠色毛劍草,即令差役到墳上拔去絲毛草,拔了一叢又一叢,他們正在高興時,只聽一個個差役都“哎喲”地驚叫起來,縮回一看,個個的手指都被劃破了,鮮血直流。

州官吃驚地問:“什麼,你們碰到了什麼?”

“絲毛劍……”差役們都疼痛地叫苦回答。

州官說:“我不信,連這軟綿綿的絲毛草,怎么會變成利劍呢?”自己伸手用力去拔時,這一拔不打緊,五個手指頭都血流直滴,“哎喲、哎喲……”痛得喊爹叫娘。忙跑回府,再也不敢來挖甘寧墳了。

蜀王對萬州州官十分不滿,大開殺戒,將萬州州官換子一屆又一屆,成為官府一大心病,先將甘家九族斬盡殺絕,用火燒掉墳草後,再用炸藥炸掉墳墓,終於將墳毀掉。

家鄉人民為了永遠不忘甘寧除暴安民的功績,將甘寧之墓的碑、石條等物分頭藏在自己家中,背著官府壘一座土墳,多次改朝換代,此墳早已深入人民心中,只要當朝不追查,大家又將保留的石碑、石條弄來做成墳,幾修幾毀,代代相傳至今。如今人民政府將代表廣大人民的心意,重造此墓,讓人民緬懷甘寧將軍。

甘寧詩讚

吳郡甘興霸,長江錦幔舟,

酬君重知己,報友化仇讎。

劫寨將輕騎,驅兵飲巨甌,

神鴉能顯聖,香火永千秋。

其2

鼙鼓聲喧震地來,吳師到處鬼神哀!

百翎直貫曹家寨,盡說甘寧虎將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