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設總辦、監督、提調、文案、收支各一員,學長九員,正副教習二十員。陸軍學堂的管理人員均由科舉出身的進士、舉人、貢生擔任,如總辦楊增新、監督周務學。教學人員主要由遊學日本的士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畢業生擔任。其中多有同盟會員。國文教習王之佐、兵學教習嚴希文、地理教習易抱一、日本語教習楊濤、算學教習朱廉均為同盟會員。
陸軍學堂從甘肅(包括寧夏、青海)舉人、貢生、生員以及各州、廳、縣高等國小堂畢業生的應考者中,考選年齡十八至二十五歲,身高五尺以上,健康壯實,性情端朴,無不良嗜好的男青年入學。分甲、乙、丙三班,每班定額一百人,前後畢業五期,約四百多人。
教學工作充分體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原則,分內堂功課和外場功課兩部分。內堂功課設定修身、國文、外國文、歷史、算學、地理、圖畫、格致、兵學、醫學(軍醫、獸醫)等課程,由教習在講堂按教科書或教材分科講授。外場功課在操場操練,或在野外軍事演習。學生在教習指導下,分為馬隊、步隊、炮隊、工程等兵種行體操、林操、野操訓練,還進行圍攻、狙擊等戰術訓練及演習。
陸軍學堂有一套嚴格的考試制度,以保證教學質量。每期考試分月考、假期考、年終考、畢業考四等。每月由各教習出題考試所授功課,稱月考。每期暑假前由監督歷試所學功課,稱假期考。每年假前由總辦歷試所學功課,稱年終考。每期畢業由總辦稟請練兵處奏明派員考試,稱畢業考。評分方法參考北宋國學積分法,每題以二十分度,匯其總分數,取平均分數以定等次。分數分為功課、技術、品格三種分數。功課、技術分數由承考各員歷次所定。品格分數由監督與各教職員根據該生平日表現而定。
相關詞條
-
甘肅陸軍小學堂
甘肅陸軍國小堂在蘭州通遠門外原甘肅織呢局西廠(今蘭州—中院內)。 前身是光緒三十年(1904年)八月成立的甘肅武備學堂,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冬,改...
-
三江師範學堂
三江師範學堂是1902年至1906年在中國南京辦學的一所師範學堂,其主要創設者是清末洋務派首領張之洞。學堂模仿當時的日本教育體制,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學校簡介 歷史沿革 辦學歷史 創始者 學制設定 -
甘肅書院
,位於甘肅蘭州。為蘭州府官立書院,舊址在城關區賢后街東口北端,現屬賢后街2號,通渭路221號、223號、225號。嘉慶二十四年(1819),甘肅布政使屠...
五泉書院 皋蘭書院 隴南書院 敷文書院 南安書院 -
紹興大通學堂
大通學堂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城內臥龍山北,創辦於1905年,是辛亥革命時期光復會領袖陶成章、徐錫麟等人為培養訓練革命武裝起義軍事幹部而創辦的一所學校。190...
大通學堂簡介 創建 大通學堂黨案 參考 -
陸軍中學堂
陸軍中學堂為清廷於光緒年間設立的新式陸軍學堂,為國小堂、中學堂、兵官學堂(未設立)、大學堂二級四等體制的一部分。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管理陸軍部...
-
新軍[清末編練近代化陸軍]
甲午中日戰後,榮祿將四大軍(甘軍、武毅軍、新建陸軍、毅軍)合編為武衛軍,分路駐防,以甘軍駐薊州(今天津薊縣)為後軍。清政府為加強陸軍力量,下令由湖廣總督...
成立背景 軍隊編制 成立經過 新軍軍制 代表軍隊 -
甘肅武備學堂
學生分為數等,其中粗通中學、體質秀弱者,只可兼習算學、測繪的為一等。 二十以上三十五歲以下者,中學精通可兼習西學的為一等。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冬...
-
周光烈[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周光烈(1895-1981),陸軍中將。山東省蓬萊縣龍山店井灣村人。出身貧寒。幼年時在本村私塾啟蒙。中學免費就讀山東黃縣浸信會開辦的崇實學堂。畢業後,又...
人物生平 人物終年 -
張廣建[北洋政府時期甘肅都督]
張廣建(1864—1938),字勛伯,安徽合肥人。早年入淮軍聶士成部為軍佐。因功受到巡撫袁世凱的賞識,逐漸成為袁世凱心腹,辛刻革命期間,任山東布政使,後...
鎮壓革命 都督甘肅 下台之後 回漢鬥爭 撰題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