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設定
該所下設:黨政辦公室、研究與開發處、工程技術諮詢培訓處、國際合作技術促進轉讓處、財務資產管理處;太陽能光熱技術研究室、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研究室、太陽能建築設計研究室、太陽能水處理研究室、風能套用技術研究室、生物質能技術研究室、節能技術研究室、農村能源適用技術研究室、太陽能產品性能質量檢測中心、太陽能信息網路中心等十個不同專業領域的實驗室,兩個太陽能實驗示範基地,三個開發實體和一個專業太陽能建築設計所。
研究人員
有6名科研人員獲得國家級專家稱號, 20多名高級科研人員,30多名中級和40多名初級科研人員,其中有20餘人曾赴美、日、澳、意等國學習或合作研究,70多人次赴國外考察、工作或學術交流。
研究成果
自1978年以來,已取得科研成果160多項,其中國家和省部級以上各種獎勵32項, 《被動式太陽能建築技術的研究》獲國內此專業唯一的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專利多項;出版專著及大型專業工具書15部, 在國內外刊物及國際會議發表論文290多篇。
該所致力於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產品實現產業化。所設計的太陽房占全國已建太陽房一半以上,研製的太陽熱水器、太陽灶、太陽能光電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重要的份額。部分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其中不鏽鋼抗凍太陽熱水器、太陽灶等主要產品多次獲得科技成果獎,全國評比一等獎。
科研項目
該所在國家科技部(原國家科委)、商務部(原外經貿部)及甘肅省政府的支持下,已成功執行了兩期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太陽能利用援助項目, 在蘭州市郊建成了占地8萬平方米的亞洲最大的“太陽能採暖與降溫技術示範試驗基地”;用比較先進的光電、光熱專用測試設備裝備了自己,為套用研究和試驗、高新技術產品的研製、國內外技術合作與交流、人才培訓等提供了良好條件。通過30年的不懈努力,從當初的一個受援單位轉變為一個實力比較雄厚的技術援外單位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屬下的國際組織。
學術交流
該所在國家各級政府的支持下,舉辦了國內太陽熱水器、太陽灶、太陽房、太陽能光電技術、節能、省柴節煤灶炕等培訓班70多期,人數達1萬餘人次;在國家商務部、科技部、外交部及聯合國等有關國際組織的支持下,從1991年至2008年舉辦“國際太陽能技術培訓班”28期,為五大洲的104個國家培訓太陽能技術人才800餘名。通過國際培訓,不僅傳播了技術和友誼,而且為改善和加強中國與其他國家,特別是開發中國家的關係起到了十分積極的科技外交作用;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及國家有關部委、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一起承辦國際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學術會議、論壇12次; 截止2008年底,先後有210餘名國際著名專家來所講學或技術交流;有110多個國家的政要(含9位總統和議長、數百位部長或部長級領導人)、使節、專家計3200餘人次前來參觀訪問。世界太陽能的先驅,前國際太陽能學會主席喬治·洛夫教授1983年在該所講學後留言 “……你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你們已經在這裡建起了一個太陽能示範基地。我確信,這個基地將對太陽能事業的發展起到世界中心的作用。”前美國國家太陽能研究所所長、現世界地球日組織委員會主席丹尼斯·海斯博士於1984年訪問後寫道: “甘肅人民和中國人民幸運地有這種良好的條件和這樣一批有獻身精神的專業人員。我確信,你們的太陽能基地將被證明是有價值的,有助於國家的,她將對全人類太陽能利用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秘魯前總統,人民黨領袖於2006年訪問後題詞 “貴所所做的工作為全世界的貧困國家和貧困人民展示了一個利用太陽能改善生活的光明前景,我對你們的精神和成就表示敬意和祝賀!”2006年3月,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坎德赫.雲蓋拉博士出席“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啟動暨揭牌儀式後,留言道: “今天‘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項目的啟動標誌著聯合國工發組織與中國共同促進可再生能源事業合作夥伴關係的開始。”
該所不僅重視對開發中國家的技術培訓,還積極參與與已開發國家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在派專家赴開發中國家進行技術援助和技術培訓的同時還選派多批次人員赴美、德、日、澳、意等國學習、交流和技術合作。曾幫助坦尚尼亞編制全國太陽能發展5年規劃,幫助象牙海岸制定全國光電推廣利用計畫;在吉布地、巴基斯坦等國進行太陽灶、太陽熱水器技術培訓;完成援助古巴建設太陽電池生產線工程項目;應聯合國工發組織之邀,草擬“關於非洲國家開發利用太陽能的建議書”等;還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2000年部長級會議”,並在大會做專題發言。目前除承擔國內“首批國家863兆瓦級太陽能光伏發電示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重大國際合作”等項目,甘肅省重大專項和其他省市及有關企業委託的項目外,還開展與美國、日本、德國、西班牙、加拿大、泰國、巴基斯坦、南斯拉夫、羅馬尼亞、賴索托、沙特、蘇丹、塞拉里昂等國政府間太陽能技術合作項目;與南太、非洲、亞洲、南美一些國家的有關太陽能技術合作項目亦正在洽談之中;同時還開展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教科文、環境署、聯合國大學等有關國際組織以及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