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澤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1、荒漠綠洲農業生態系統生產力形成機制和有效調控技術。 3、通過對黑河流域4種典型生態系統(高山冰雪凍土、山區植被、山前綠洲和荒漠)的長期監測,揭示黑河流域生態過程和生態格局的水文學機制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4、闡明乾旱內陸河流域高山植被和荒漠河岸林生態系統退化過程及其機理,探討生態系統恢復重建的技術途徑。

臨澤內陸河流域綜合研究站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始建於1975年,2003年成為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站。臨澤站定位於荒漠生態系統站,承擔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荒漠綠洲農業生態系統和荒漠生態系統演變的長期定位監測任務,致力於建造乾旱區內陸河流域水文-土壤-大氣-生態-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綜合研究的平台。
臨澤站位於黑河流域中游,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的臨澤縣平川鎮境內,距蘭州市600km,距張掖市80km,距臨澤縣城25km。地理坐標100? 07? E, 39? 21? N。 臨澤站地處荒漠綠洲,海拔1350m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17.1mm,最高可達210.5mm,最低只有82.9mm,且多集中於7、8、9三個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5%;空氣相對濕度46%,年蒸發量高達2390mm;年均氣溫7.6℃,最高達39.1℃,最低為-27.3℃,≥10℃年積溫為3085℃,屬乾旱荒漠氣候。天然植被以泡泡刺、紅砂、珍珠等小灌木為主。土壤主要有灰棕漠土、風沙土、淤灌土。
研究方向
立足於荒漠及荒漠綠洲農業生態系統演變長期定位研究,開展內陸河流域水-生態-經濟系統綜合管理試驗示範研究,近期研究主要集中在:
1、荒漠綠洲農業生態系統生產力形成機制和有效調控技術。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荒漠綠洲的發育、結構和功能演變及其調控;以節水為主的綠洲農業最佳化模式研究及其環境效應評價;綠洲農業生態系統養分循環、水鹽平衡及其水肥調控技術研究等。
2、綠洲邊緣荒漠生態系統水-土-氣-生的長期監測,荒漠生態系統穩定性及其對綠洲影響研究,荒漠綠洲過渡帶防護體系建設及防護效應研究等;
3、通過對黑河流域4種典型生態系統(高山冰雪凍土、山區植被、山前綠洲和荒漠)的長期監測,揭示黑河流域生態過程和生態格局的水文學機制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4、闡明乾旱內陸河流域高山植被和荒漠河岸林生態系統退化過程及其機理,探討生態系統恢復重建的技術途徑。
5、 流域尺度上的水-經濟-生態系統綜合管理和集成研究。
支撐條件
現有各類房產2000m,職工宿舍24間,專家公寓1座,餐廳、浴室齊全,可以滿足30人同時在站生活和科研的需要。站內有固定電話2部,可以上網;站內移動信號強,對外聯繫方便。
站區占地150畝,在站區內設有環境綜合觀測場、氣象觀測場、農業試驗地、水肥試驗場、荒漠植物引種圃及溫室等設施,在周邊地區設有水分、土壤、植被、地下水等長期觀測樣地(點)。
目前擁有萬元以上儀器20餘台。較大型的儀器設備有:綜合環境觀測系統4套,安裝在冰雪凍土觀測點、上游山區植被帶觀測點、中游荒漠綠洲、下游荒漠生態觀測點。此外,還有TRIME土壤水分測量儀5套,SF-300植物莖流計3套,波文比測定系統1套,Li-cor 6400攜帶型光合測定儀1台,葉面積儀1台,植物水勢儀1台,入滲儀1套。實驗室500m, 烘箱、天平齊全,可進行野外生理測定和土壤、植物樣的前期處理。在所內建有較為完備的土壤和水化學實驗室,配有定氮儀、紫外分光光度計、火焰光度計、酸度計等儀器,可進行土樣、水樣和植物樣的化學分析測定。實驗室已通過計量認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