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位於:河北省永年縣中北部。離永年縣城6公里。離沙河市6公里。京珠高速從村東貫穿。西距京廣公路,京廣鐵路4.5公里。瓜井村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時期,據說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冉耕埋葬在瓜井村中央,村民稱之為“聖人殿”。
瓜井村地理坐標:北緯36°49′27.26〃
東經114°31′28.58〃
瓜井行政劃分:河北省永年縣劉營鄉
瓜井分為:東瓜井村.西瓜井村.後瓜井村.
瓜井人口:6780多人
瓜井村姓氏: 東瓜井以“陳”姓居多,西瓜井以“鄭”姓為主,後瓜井西部基本為“李”姓、“趙”姓,東部為“楊”姓。
有關工業:標準件(五金).鑄造廠.養殖廠等.
有關農作物:
小麥,玉米,稻子,高粱,棉花,花生,紅薯,芝麻,大豆(紅豆、黃豆、綠豆),豆角,白菜,油菜,絲瓜等
有關家禽:
豬,雞,兔,鴨,鵝,貓,狗,牛,羊,馬等
區號:0310
郵編:057150
瓜井村村名的來歷:
提起這個村名的來歷還有一個古老的典故。傳說春秋時期,孔子的七十二賢弟子之一冉子,身染重疴,經年不愈。為尋找能治療此病的溫泉,來到了現在的瓜井村地界。長途跋涉,烈日炎炎,口渴難耐。偶見一廢井內有一西瓜,食之解渴,繼續西行才到了人煙稀少的瓜井村。病重,不能繼續前行,只能暫住一人家,直至仙逝於瓜井村。後人為紀念這件事,改村名為瓜井村——取“井中之瓜”之意。並修造冉子墓和冉子祠堂永世供奉。
冉子塋俗稱聖人殿,是一處古文物建築群體。全廟南北長150米,東西寬35米。在此地面上,從南到北分布十大建築。分別為前山門、後祠門、七十二賢紀念祠、拜台、碑林、大堂、二堂、透明碑、十面牆、冉子墓。現分別說明如下:中國歷史上有文官門 上掛橫匾,武官門上掛豎匾的等級規定。為了顯示冉子地位的尊貴,山門外掛的是豎匾,三個大字:“冉子塋”,落款處為清同治十三年的乾支紀元。祠門有橫匾,書“德行堪師”四個大字。進入祠門後,東西兩屋為七十二賢紀念祠,祠內木牌上表示各聖賢的位置,瓜井解放時(1945年)因把祠堂改作倉庫,牌位被焚燒,據說當時因資金不足未來及抓胎,因此各聖賢位置現已失傳,可到山東曲阜進行考證。
紀念祠北端為東西兩處碑樓,各立石碑4塊,共有8塊。其大小風化程度不同,可見分別立於不同的年代。於1968年失蹤,現具體碑文不祥,據說在本縣知道碑文者,還有存世人,其年齡均已七十以外。不幸中的萬幸,2002年又發現了8塊中的一塊,但因年久風化,字跡難以辨清。據模糊辨認,大致意思為同治十二年立,當時按察使授權直隸廣平府正堂重修冉子墓祠,由尹固,瓜井,睢寧,寧屯村民集資修建,並免去此四村的賦稅。可見歷代統治高層對冉子以及儒學思想的崇拜。
冉子祠毀於上世紀文革初期(1966年)的“破四舊運動”。冉子墓同時也遭破壞,據經歷過此事的老人回憶:冉子墓由拱頂主墓室、墓道、東十字甬道、東耳室、西十字甬道、西耳室組成。青石鋪砌,石條蓋頂。西耳室存放棺槨,打開棺槨,裡面並不見冉子的屍骨,只有所穿衣物、頭冠、文房四寶等隨葬品,應該是個衣冠冢。
明代申佳允在其參與編纂的《四庫全書》中曾對瓜井冉子祠有記載,詩文如下,
煙火寥寥瓜井村,秋風落日伯牛墳。
巋然老樹碑陰矗,嵐影波光拂壠雲。
仰止斯人名不腐,科懸德行書懸譜。
平原賓客氣如虹,沙草蓁蕪何處土。
半世車塵歷落中,九京贏得鄆侯封。
一抔伏臘驚樵牧,靈雨春滋卉木穠。
傳浴溫泉事恍忽,石青篆碧探殘碣。
聞風興起古今情,何問衣冠何問骨。
文中詳細記錄了當時瓜井冉子祠的情況。這可能是唯一的歷史記錄了。
鹽城瓜井
瓜井,在今江蘇省鹽城中學(北校區)校園東北角。以井深水甜,大旱不涸,保存了近兩千年(現廢置不用)。東漢熹平元年(公元172年),會稽句章 (今浙江餘姚)有農民許昌、許韶父子揭竿起義,自封陽明皇帝,吳郡富春 (今浙江富陽)人孫堅募兵討平許氏父子。揚州刺史臧旻向漢靈帝報告,"上列功狀詔書,除堅鹽瀆丞"。鹽瀆縣自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建縣以來,一直"有縣無治",由射陽縣(今寶應縣)縣丞代管,孫堅是見之於史書的鹽瀆第一任縣丞。
孫堅在鹽城任縣官期間,為官清正,他父親孫鍾在縣城南門外開挖深井,引水種瓜,以此為生,這瓜井便是孫鍾留下的。孫堅任滿離去。後來他起兵入吳,長子孫策戰死,次子孫權自立為吳王,以京口(鎮江)為都城。孫鍾家族發祥的故居和瓜井,被人們稱為"真龍地"。明萬曆年間,孫鍾故居遺址猶存。知縣楊瑞雲有《經孫司馬堅故居二首》,其一曰:
風景蕭蕭起暮愁,英雄去矣地還留。
中原當日悲劉氏,建業行看有仲謀。
近海魚龍千疊浪,西風葭葦滿城秋。
只今吊故憑詞賦,不盡淒涼對古邱。
隋大業十一年 (公元616年),農民起義領袖叫韋徹,據鹽城稱王,在縣城南門外修建皇宮,瓜井成了御花園的一部分。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淵的堂弟、淮安王李神通發兵征討韋徹,被韋徹打敗。後來唐太宗李世民招降韋徹。為了破壞這塊"真龍地"的風水,下旨將韋徹的皇宮拆除,在瓜井旁邊建一座永寧寺,瓜井又成了寺內僧人飲用水之井。唐太宗統一天下後,修復鹽城的土城,宋、元兩朝又四次修土城,直到明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才將縣城移向西南方,改土城為磚城,此時瓜井被圈入縣城東門以內。清人高岑有《瓜井仙蹤》詩云:
從他名地說東門,那及孫公故址尊。
滿徑春未瓜自蔓,丹爐人去井猶存。
海天歲月無今古,漢室皋夔有子孫。
渺渺仙蹤何處聽,教人仰止暗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