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環境資源的存量和流量
環境資源的存量是指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水平下可以被利用的資源儲量。在某一固定的時間點上,環境資源存量是一個確定的數值。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已探明的資源不斷被利用,新的資源不斷被發現,在一個動態的時間範圍內,資源的存量又是不斷變化的。環境資源的流量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的資源流入量和流出量。例如,可更新資源的再生量和可耗竭資源的開採量。影響資源流量的因素包括自然的新陳代謝和人為的干預。在一定時期內,資源流入量減去資源流出量,就等於資源淨流量。資源淨流量可以反映環境資源的消耗速度。
環境資源的存量和流量的關係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示:期初存量+期內資源流入量-期內資源流出量=期初存量+期內淨流量=期末存量
其中,期內資源流入量包括新發現量、生長量、補充量、重估增值量等,期內資源流出量包括開採量、各種損失量、重估減值量等。資源存量與一些資源儲量的概念相關。資源儲量可分為已探明儲量、未探明儲量和蘊藏量。
已探明儲量是利用現有的技術條件,資源位置、數量和質量得到明確證實的儲量。它又分為兩種:可開採儲量,即在目前的經濟技術水平下有開採價值的資源;待開採儲量,即儲量雖已探明,但由於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尚不具備開採價值的資源。在技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待開採儲量轉變為可開採儲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對這些資源的支付意願。未探明儲量是指目前尚未探明,但可以根據科學理論推測其存在或應當存在的資源。它分為兩種:推測存在的儲量,即可以根據現有科學理論推測其存在的資源;應當存在的資源,即今後由於科學的發展可以推測其存在的資源。
資源蘊藏量等於已探明儲量與未探明儲量之和,是指地球上所有資源儲量的總和。因為價格與資源蘊藏量的大小無關,所以蘊藏量主要是一個物質概念而非經濟概念。對於可耗竭資源來說,蘊藏量是絕對減少的;對於可更新資源來說,蘊藏量是一個可變數。這個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代表著地球上所有有用資源的最高極限。
環境資源的價值量
環境資源是一種商品,它有市場價值或稱市場價格。環境資源具有市場價格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1、環境資源具有使用價值,有效用。環境資源是一切物質財富的基礎,它既是環境要素,又具有生產要素和財產的功能。2、環境資源的供給是相對稀缺的和有限的。換言之,人類為取得某種資源必須投入一定的努力和資本。3、在市場中環境資源能否有價值還在於對環境資源的產品及其服務存在著有效的市場需求,如人們對旅遊資源存在著有效需求,旅遊資源才會具有相應的市場價格。4、在當今市場條件下,一些環境資源,如土地、礦產、森林、水等是可交易的資源,而一些環境資源,如空氣、環境因素等,是不可交易的資源。可交易的資源可被占有和排他使用,而另一些資源無法排他使用;前一類資源有市場價格,可評估價值,後一類資源還只能在有限範圍內估定價值或難以估價。
具體方案
計算經過環境調整的國內淨產值必須對環境資源進行核算。目前環境資源的核算包括三種方法:
1、環境資源的實物核算。包括自然資源的實物存量和流量核算,例如土地資源的核算、森林資源的核算等;環境資源對污染的容量的核算等。
2、環境資源的價值核算。它以貨幣來衡量環境資源的價值。包括自然資源的價值核算和環境損害的價值核算。由於很多資源和環境服務不存在市場,環境資源的價值往往需要根據對消費者支付意願的調查來估算。環境資源的價值核算最容易與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聯繫起來。
3、環境資源的福利核算。它是從環境資源對消費者和生產者產生的影響的角度來衡量環境資源產生的福利變動。國民經濟核算的根本目的應當是對福利的核算。然而對福利直接核算存在很多困難,這些困難影響核算的準確性。在以上三種核算中,實物核算的歷史最久,也最成熟。價值核算和福利核算都還不成熟,存在很多爭議。
對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進行修改已經得到了共識,但對於具體作法仍然存在分歧。對如何改造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大體上有三種思路:(1)對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進行根本性的調整,把自然資源和環境核算加人現行體系。(2)建立獨立的自然資源與環境帳戶,不與現行體系發生任何聯繫。(3)建立一個相對完整的衛星帳戶,與現行體系連線起來,不破壞現行體系的基本結構。第三種思路比較可行,是聯合國統計署推薦的方案。
意義
1、把環境信息和經濟信息融合在一起
客觀地分析各國真實的發展狀況不僅要求對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評估,還要求對資源環境價值進行測算,消除由於消耗資源、環境而帶來的國民經濟的虛假增長,完善國民經濟體系。這就需要在一個通用結構中分析環境和經濟問題,把經濟信息和環境信息融合在一起,分析環境政策對經濟的作用以及經濟政策對環境的影響。而環境經濟綜合核算研究的目的,就在於開發一個相容的綜合核算結構,合理地連線環境信息和經濟信息。SEEA由於與SNA之間具有連貫性,可以相互連線,建立不僅包括經濟變數,也包括環境變數的全面經濟模型,因而有利於滿足環境與經濟問題的通盤決策。
2、符合可持續發展趨勢
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發展是多重目標的發展,是協調和持久的發展,是包括經濟、社會、環境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協調發展。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21世紀議程》第一部分第8章“為持續發展制定政策”中指出:“應在所有國家中建立環境與經濟一體化體系,應發掘更好的方法,用來計量自然資源的價值,以及由環境提供的其他貢獻的價值,國民生產總值和產值核算應予擴充,以適應環境與經濟一體化的核算體系,從而補充傳統的國民生產總值和產值核算的“方法”。可以看出對資源環境進行核算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作為世界各國廣泛套用的測量經濟可持續性的工具SNA存在一定缺陷,開發環境經濟綜合核算賬戶正是試圖在國民賬戶中加入有關的自然資本存量和流量以彌補這一缺陷。環境經濟綜合核算賬戶有助於評估在最大程度減少資源耗損和環境惡化影響下如何促進生產和增長,將經濟與環境結合起來度量國家發展的可持續性。
3、有利於更全面地分析和制定政策
統計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為決策者提供信息和諮詢服務。環境經濟的核算為我們提供了資源、環境與經濟之間關係的信息,通過它,可以引導經濟行為,預測國民經濟運行狀況,掌握資源供求情況,從而幫助我們更有效地管理自然資源,評估可替代的發展途徑,制定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政策。SEEA由於把環境因素導入國民經濟賬戶,不僅為環境和經濟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而且增強了其分析包括財政政策和資源使用管理政策在內的經濟和環境政策的能力。因此,有利於幫助決策者更全面合理地分析政策問題,預測政策的執行結果,考察政策的執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