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核算

環境核算

環境核算是出於保護環境的目的,為有效解決常規國民經濟核算忽視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主要缺陷而設定的核算。有三種核算方法: ①自然資源核算法。它注重實物量賬戶,注重燃料、能源和自然資源的實物資產平衡,即期初期末存量和中間的變化。針對所選的污染物,它還用環境 (質量) 指數表示自然資產的環境質量變化。②與國民經濟核算賬戶相聯繫,以貨幣量核算,通常稱為貨幣量附屬核算法。它能得出用於環境保護的實際支出,並解決了計算淨產值時如何處理環保費用問題,這些費用包括石油耗減,森林砍伐,魚類資源耗減和水土流失的費用。這些核算的結果最終都要體現在國內生產總值的調整上。③注重福利的環境核算法。它涉及造成環境污染的生產者以外的個人和生產者承受的環境後果。

環境核算的由來

1、傳統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弊端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它是以國民生產、收入、分配和使用為基礎來描述國民經濟的運行過程。GDP(國內生產總值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用來計算國民經濟成長速度和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是否進步的最重要的核心指標。於是在現實經濟活動中,經濟發展表現為對國內生產總值,對經濟高速增長的熱烈追逐,但這種GDP的快速增長往往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忽視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協調。因此,面對可持續發展,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弊端主要表現為:

(1)SNA沒有反映自然資源的經濟貢獻

現行以GDP為主要指標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以市場交易為基礎,物品和服務都是以其交易的貨幣價值進行核算的,即以市場化的產出來衡量經濟成長,而那些沒有參與市場交易的自然資源如大氣、水源、土壤等均被排斥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之外。通過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來獲得和保持高的經濟成長率,導致的結果是使國民經濟產值和國民收入的虛假增長,從而導致環境資源的枯竭與進一步惡化。

(2)SNA沒有反映生態環境惡化帶來的經濟損失

生態環境指的是人類和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它包括大氣環境、水體環境、土壤環境等。人類的經濟活動都是在生態環境中運行的,因而其所排放的廢水、廢氣和廢物等進入環境。當超過環境容量和環境的自淨能力時,就會造成環境質量惡化;同時,生產過程中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造成的某些資源的枯竭,往往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使生態平衡遭到破壞,進一步引起環境的退化和惡化。環境惡化帶來的經濟損失一般來說也沒有相應的市場表現形式。因而同樣被排斥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之外。

總之,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不能反映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所造成的負面效應,不能準確反映一個國家財富變化,不能反映非市場經濟活動,不能全面反映人們的福利狀況。

2、環境核算的產生

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用國內生產總值衡量國家經濟產出,這一指標沒有把自然資源作為經濟過程的投入看待,也沒有將人類不合理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對環境的破壞以及為恢復適宜的環境所作的努力加以適當考慮。其核算結果非但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行為無正面激勵,更促使人類以環境污染和資源耗竭為代價追求GDP的數字增加。環境核算(Environmental Accounting)則是在現有國民經濟核算的基礎上,必須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污染損失後的數量結果。環境核算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它對現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進行了必要的補充和修正,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導向監測作用,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礎理論

1、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是在環境問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傳統的發展模式嚴重製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背景下產生的,是人們對傳統發展觀的反思和創新。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認為,經濟發展必須與環境協調,生態環境是社會經濟運行的基礎條件,資源和環境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必須反映在經濟運行的價值核算體系中。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注重發展的狀態和目標,更強調發展潛力的培養和發展的可持續性。

2、總成本理論

總成本理論認為,產品成本的構成應當是環境費用、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總和。用公式表示為:Y=C+V+E,其中,Y為產品總成本,C為物質成本,V為勞動力成本,E為環境成本。物質成本是指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耗費物化勞動的貨幣表現;勞動力成本是指生產過程中耗費活勞動的貨幣表現;環境成本是指產品生產過程中耗費自然資源的價值和相關生態資源價值減少的貨幣表現。

3、邊際機會成本理論

邊際機會成本(MOC)理論認為任何一項經濟活動的成本代價,不僅包括對各種生產要素的消耗,也應包括由於其外部不經濟而對自然所造成的代價。理論上單位成本應等於邊際機會成本,低於邊際機會成本會刺激過度開發利用資源環境,而高於邊際機會成本則會抑制合理消費。邊際機會成本由邊際生產成本(MPC)、邊際使用成本(MUC)、邊際外部成本(MEC)三部分組成,MPC是生產過程中所直接支付的生產費用;MUC是資源耗竭成本;MEC是環境生態等方面的損失。對於不同自然資源,MPC、MUC、MEC具體含義不完全相同,且內涵隨社會的發展、價值判斷標準的變化而變化。由於各具體成本的貨幣指標形成受到其貨幣化及數據採集的限制,在環境成本計量上,一般從具體資源的主要方面來確定。

4、SEEA核算體系的環境成本計量理論

SNA核算體系沒有將生態環境因素納入其核算體系,這導致了一方面是國民經濟的虛假繁榮,一方面是環境資源的加速耗竭。SEEA核算體系與SNA體系的最大區別是SEEA體系中加入了生態環境因素,並通過生態環境因素調整國內生產總值,可表達為:GDP'=GDP-X-Z-P,其中,GDP'為調整後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包括環境產業的產值和防治費用中形成固定資產的那部分產值的國內生產總值,X為自然資源耗減損失,Z為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破壞的損失,P為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費用中未形成固定資產的那部分純消耗的費用。  

發展現狀

國際社會的努力

聯合國統計委員會在1993年修正的SNA體系中引入了“環境經濟綜合核算”的衛星體系,簡稱SEEA (Thesystem of Integ 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即以附屬體系的形式將用實物量和價值量表示的環境因素納入到SNA體系中的各個方面,並在此基礎上提出環境因素的修正的巨觀經濟指根甜。2000年。聯合國統計署與環保署合作出版SEEA操作指南;2003年,聯合國在SEEAl993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完善。推出《綜合環境與經濟核算手冊2003》(簡稱SEEA2003 k 2004年,聯合國統計署完成了SEEA2003系列手冊的第一部:漁業環境經濟核算手冊。

此外,為環境核算做出重大貢獻的還有所謂“城市集團(City Group),由一些國家負責統計工作的主要官員自發形成這樣一些非正式集團,定期交流有關環境核算的進展情況。主要的三個城市集團包撬沃爾堡集團、倫敦集團以及渥太華集團,其中,成立於1986年的沃爾堡集團歷史最為悠久,倫敦集團則為SEEA2003的出版做出了重大貢獻,是這一領域最重要的集團。

部分國家的研究進展

挪威是最早進行自然資源核算的國家,1981年挪威政府首次公布並出版了“自然資源核算”數據、報告和刊物。

1987年公布了“挪威自然核算”研究報告。在挪威的自然資源賬戶中,將挪威自然資源分為環境資源和實物資源兩大類,構建了包括森林、土地、水資源、石油、天然氣等一系列的較完整的實物資源核算體系。經過多年發展,挪威已經將統計項目擴展到環境污染等方面,通過建立國家經濟模型,為決策者提供參考。據悉,歐盟結合近年在挪威和芬蘭開展的研究。制定了基於SEEA框架的歐盟環境經濟綜合核算統一模式。

日本自1 991年起開始進行環境核算工作,並於1 995年起開始根據聯合國所提供的SEEA標準架構設計了一個整合環境賬戶與傳統賬戶的會計基本架構。其中,環境賬戶主要內容為環保支出、自然資源消耗、環境質量變化以及對地球的影響等。

在美國,1992年,美國經濟分析局(BEA)和商務部開始從事自然資源衛星核算方面的工作,1994年五月。BEA發表了他們創立的綜合經濟與環境衛星核算的成果。在這份成果中,將礦物資源作為生產資產看待,構建和補充了BEA國民經濟核算,突出了經濟與環境的相互作用。BEA也計畫將這項工作擴展到漁業存量和森林的核算,但是由於預算約束了這項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墨西哥雖是開發中國家,但也率先實行了綠色GDP。1990年,在聯合國支持下,墨西哥先將石油、水、空氣、土壤和森林列入環境經濟核算範圍。再將這些自然資產及其變化編製成實物指標數據,最後通過估價,將各種自然資產的實物量數據轉化為貨幣數據,從而得出石油、木材、地下水的耗減成本和土地轉移引起的損失成本,並據此得出環境退化成本。與此同時,在資本形成概念基礎上,還產生了兩個淨積累概念經濟資產淨積累和環境資產淨積累。這些方法,目前印尼、泰國、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紛紛仿效,並且已收到了一些成效。

我國環境核算現狀

我國的環境核算真正始於20世紀80年代。1 980年我國開始全面建立反映環境污染和環境治理水平的統計報告制度。我國在1988年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牽頭。在美國福特基金會的幫助下與美國世界資源研究所合作。進行了《自然資源核算及其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課題研究,該項目主要側重於探索自然資源納入國民經濟算體系的理論與方法;1996年一1999年北京大學先後套用“投入產出表”基本原理,提出了可持續發展下的綠色核算,即對中國資源一經濟一環境的綜合核算,該研究側重於對。中國綜合經濟與環境核算體系”的核算模式、理論與方法的探索;2002年,我國在《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修訂本)》中新增了附屬核算部分,設計了“自然核算與環境實物量核算表”。全面的研究始於2004年,國家統計局和國家環保總局成立綠色GDP聯合課題小組,研究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GDP核算體系,並於2005年在北京等十個省市啟動了以環境核算和污染經濟損失調查為內容的綠色GDP試點工作。試點工作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建立適合本地區的資源環境經濟核算體系框架;二是開展污染損失調查,建立地區污染經濟損失估算模型和估算方法,確定估算技術參數;三是在污染損失調查、污染實物量核算和環境污染治理成本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環境核算。  

主要方法

目前,國際上環境核算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自然資源核算法。它注重實物量的核算;二是貨幣量核算法,通過這種方法可使環境資源與國民經濟核算相聯繫三是福利核算法。主要研究某些生產者的活動對其他生產者或個人造成的環境影響。

實物量形式環境核算

自然資源核算是實物量核算,它使用實物量賬戶,注重材料、能源和自然資源的實物資產平衡,即期初、期末存量和流量的變化,類似於一些國家的自然資源平衡統計。在適當的情況下。它還包括用環境指數表示的環境質量變化。從實際來看,現在已有個別國家進行了上述實踐,聯合國在其開發的多用途“環境數據研究架構”中也包括了構造實物資產平衡的環境統計數據項目。

貨幣量形式核算

貨幣量附屬核算是價值量核算,與國民經濟賬戶聯繫密切。通過它能夠得出用於環境保護的實際支出,以及各經濟部門在計算淨產值時需要處理的環境費用。貨幣量附屬核算包括廣義和狹義兩種類型,狹義的核算僅在國民經濟賬戶中分別列出用於環境保護的各項支出內容和數額,而廣義的核算是指在國民經濟核算中對國內生產總值就所選擇的環境費用進行調整,這些費用通常包括石油耗減、森林砍伐、魚類資源耗減和水土資源流失等費用。儘管這些研究是建立在詳細的實物分析基礎上,區分了各類樹木,並依據地理位置和農業用途區分了不同類型的土壤,但最終的焦點還是集中在國內生產總值的調整上。

福利法

福利法是指對生產活動中發生的環境費用不予考慮,而是從社會福利角度集中注意生產如何影響環境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考慮了自然界向生產者免費提供的環境服務和自然界受到的損害。免費提供的環境服務和自然界受到的損害分別隱含著社會福利的減少,在此基礎上調整國民淨收入。  

面臨的難點

環境核算經過20多年不斷的探索,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的研究成果,但要具體落實實施,除了體制、觀念等方面障礙外,在核算技術方面亦存在著短期難於解決的問題,造成環境核算工作的實施困難重重,尚需要通過理論研究與核算實踐進行不斷的探索。

環境價格定價難

這是環境核算過程中難以繞開的技術難題。傳統經濟核算以市場交易為前提,產品價值容易量化但由於大量環境要素並沒有進入市場買賣,沒有勞動價值這種共性因素,沒有交換市場這個顯示價格的平台,其估價具有不確定性,估價主觀性強等缺點,目前尚難以形成一個標準的、統一的估價方法。此外,森林、礦產、化石燃料等資源的價值是在不斷變化的,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價值判斷存在巨大差異。

環境因素與經濟賬戶融合的問題也可以說是由此派生出來的,因為無法對經濟因素與環境因素統一估價,因而,也就無法做到經濟與環境核算的真正融合。環境核算作為經濟核算的補充的地位也是由此決定的。

統計方法還不成熟,缺乏基礎統計數據

我國環境核算目前尚處在探索及試驗階段,從統計方法角度看離綠色GDP核算目標的要求還很遠。目前還沒有一個國際社會公認的、成熟的、操作性很強的核算方法,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鑑。因此有些方法只能在實踐中比較、選擇。這樣也就帶來不同國家之間數據可能存在不可比的問題。另外,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建立時間只有十來年的時間,特別是對附屬體系中的資源環境存量與流量的統計基本還是空白。一些統計專家認為,由於各種基礎統計數據的嚴重缺乏,在還沒有做好環境資源實物量的統計數據之前,環境核算幾乎也無從談起,這也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展建議

我國環境核算體系發展的建議:

近年來,我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但和已開發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環境核算方面。因此,必須加快我國環境核算的發展進程,促進全社會走循環經濟之路。

(1)開展基礎工作,完善環境核算體系的統計制度和會計制度

環境核算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有必要從基礎性的工作做起。如規範核算程式、內容,完善相應的統計和會計制度等。只有建立起基層統計數據的工作制度,才能確保為環境核算提供符合要求的、全面的數據資料。因此必須必須加強統計基礎工作建設,提高統計人員的素質,強化和完善統計指標體系建設,同時統計部門也要加強同環保、農林、礦產、國土等部門的協調與合作,加強數據、信息資源的流通和共享,促進我國環境核算體系的發展。

(2)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積極探索環境核算體系的方法

環境核算體系建立的前提是在全社會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因此必須加大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宣傳力度,改變過去重經濟指標、忽視環境效益的評價方法,積極探索環境核算體系方法,同時要積極探索建立環境核算制度,對環境核算試點進行監管,總結試點經驗,不斷修改,提出合理的環境核算賬戶設計,具有可操作性的核算方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的資源環境核算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