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補貼

環境補貼

環境補貼是指政府在經濟主體意識上的偏差或資金上的私有制不能有效進行環保投資的情況下,為了解決環保問題,或是出於政治、經濟原因而對企業進行各種補貼,以幫助企業進行環保設備、環保工藝改進的一種政府行為。目前,環境補貼採取的形式主要有:支付現金、稅收激勵和豁免、政府環境保護投資或政府以優惠利率提供貸款等。

環境補貼是減少環境損害的市場方法,是通過環境補貼對污染者減少污染的行為進行補貼,境補貼主要有兩種類型——排污削減設備補貼和污染減排補貼。

基本信息

含義

環境補貼是一種政府行為,它是在環境與貿易聯繫日益緊密的情況下出現的。對於國際貿易來說,它既有著積極的影響,也有著消極的影響。我國是一個開發中國家,經濟和環保技術水平不高,一方面,我們需要政府提供環境補貼;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積極採取對策克服環境補貼帶來的負面的影響。

環境是一種“公共物品”,環境的惡化會產生外部不經濟性,環境的改善會產生外部經濟性,當環境的外部不經濟性不能內化的情況下,保護環境、治理污染在一些方面還是一種政府行為。環境補貼是指政府在經濟主體因識上的偏差或資金上的私有制不能有效進行環保投資的情況下,為了解決環保問題,或是出於政治、經濟原因而對企業進行各種補貼,以幫助企業進行環保設備、環保工藝改進的一種政府行為。目前,環境補貼採取的形式主要有:支付現金、稅收激勵和豁免、政府環境保護投資或政府以優惠利率提供貸款等。

環境補貼產生的背景

環境補貼是在環境與貿易聯繫日益緊密的情況下出現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工業化程度的加強,人類對資源的掠奪性開發和日益擴大的非持續性生產和消費活動逐漸超出了自然環境的承受能力,造成了自然環境退化,甚至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大氣污染、臭氧層的破壞,海平面的上升,在地球上甚至出現了環境難民。環境的惡化已經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另一方面,經濟發展和工業使人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比以前大大提高,使人們更加關心環境的質量,增強了人們對環境的關注,人們對“潔淨環境”這種特殊產品的需求增加。大家都希望在空氣清新、環境優雅的地方工作、生活。

為了降低環境成本,環境標準要求較高的已開發國家將嚴重污染環境的產業轉移到開發中國家,以抵消開發中國家由於環境標準低而具有的環境成本優勢,開發中國家的環境成本也由此而提高。而廣大開發中國家,由於經濟和環保技術水平的限制,絕大多數企業本身無力承擔治理污染的費用,這就要求政府能為此給予一定的補貼,環境補貼便應運而生。

環境補貼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環境補貼對國際貿易的積極影響

(1)有利於開發中國家實施環境成本

內在化的客觀要求在國際貿易中,開發中國家由於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出口的產品大多以價取勝,擁有價格競爭優勢。解決環境與貿易的衝突要求產品環境成本內在化,受其經濟和環保技術水平的限制,開發中國家的企業一旦實施環境成本內在化,產品的出口價格勢必攀升,從而削弱了產品的競爭力,有礙出口貿易的順利進行。環境補貼的實施基於企業保護環境方面現實能力的考慮,能夠克服環境成本內在化給開發中國家的企業帶來的衝擊,照顧了開發中國家的客觀利益,幫助其有步驟的實施環境成本內在化。因此,環境補貼有利於開發中國家產品實施環境成本內在化這一客觀要求。

(2)有利於最佳化產品的出口結構

嚴格的環境標準和消費者與日俱增的環保意識要求企業必須生產符合環境要求的產品,為了順應這一趨勢,通常,一些國家會對那些生產綠色產品、環境成本內在化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鼓勵出口。這種激勵機制有利於企業提高環保意識、提升環保技術、加快綠色產品的開發,以符合國家的發展方針政策,從而有利於最佳化產品的出口結構。

(3)有利於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

所謂環保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結構中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為目的所進行的技術開發、產品生產、資源利用、信息服務、自然保護開發等活動的總稱,是防治污染、保護生態的技術保證和物質基礎。實施環境補貼,如政府部門為環保產業的發展提供資金、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設立綠色產品出口開發專項基金,為環保產業提供優惠貸款等等,大力推進了環保產業的發展,有利於有效地提高資源利用率,改善環境質量,而且還可以通過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投入,有效啟動市場,帶動經濟成長,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4)有利於突破已開發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

綠色壁壘,作為一種市場準人障礙,是指進口方通過制定嚴格的環保技術標準,複雜的衛生檢疫制度或採用綠色環境標誌、綠色包裝制度,以阻止或限制某些外國商品的進口。它是國際貿易中一種新的非關稅壁壘。近年來,由於綠色壁壘引起的國際貿易爭端層出不窮。實施環境補貼,可以扶持企業資源成本內在化的努力從而縮短與已開發國家在環境技術水平上的差距,幫助那些能夠生產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低消耗、少污染、達到或基本達到有關國際標準的產品的企業出口,更好的在出口方面逾越已開發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

環境補貼對國際貿易的消極影響

(1)企業容易產生依賴心理和盲目行為

環境補貼本身是為了解決由於經濟和環保技術水平的限制,企業無力承擔環境成本的一種政府行為,其目的是最終能夠達到環境保護和貿易發展的雙贏。但是實施環境補貼也極易給一些企業產生依賴心理,不積極提高環保技術水平來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是依賴政府所給的環境優惠政策來促進出口;而且,一些企業還可能出現短視行為,利用環境補貼政策盲目擴大出口,來換取補貼收入。

(2)極易被已開發國家利用成新的綠色貿易壁壘

環境補貼最初是隨著人們對環境要求的提高而採取的保護環境的措施,但隨著開發中國家出口競爭力的加強,大量商品湧向已開發國家市場,已開發國家企業認為開發中國家的商品承擔了過低的環境成本,享受了補貼,違反了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以此,設定更為嚴格的環境技術壁壘限制外國商品的輸入或者要求徵收反補貼稅。為保護本國工業,西方國家還竭力主張修改現行國際貿易規則,為徵收環境補貼稅提供法律依據,已開發國家的這些主張給開發中國家的對外貿易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和困擾,扭曲了國際貿易關係。目前,這種“環境補貼”壁壘有日益增加之勢,嚴重阻礙了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美國就以環境保護補貼為由,對來自巴西的人造橡膠鞋和來自加拿大的速凍豬肉提出了反補貼起訴。

我國應採取的對策

1.加強環境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2.加大環保科技投入,提高環保技術水平;

3.有步驟、分行業的實行環境成本內在化;

4.採取適當的環境貿易措施,嚴禁國外污染嚴重產業和不合標準的產品向我國轉移;

5.積極利用《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簡稱“ASCM”),保障我國出口企業的利益;

如果政府提供的補貼符合以下條件,將被視為不可申訴補貼:

(1)屬於一次、非周期性的措施:

(2)補貼的數額限定在為了適應環境保護的要求所需費用的20%;

(3)補貼不包括更換和使用被補貼的投資的費用,而且必須完全由企業負責;

(4)與企業減少廢料、污染有直接聯繫或適當的聯繫,並且不包括任何可能取得的製造成本的節約;

(5)對所有採用新的設備或生產流程的企業都一視同仁。

套用

撥款或低息貸款是國際上常見的環境補貼形式,包括澳大利亞、丹麥、芬蘭、日本、荷蘭和土耳其在內的很多國家都採用這種形式。在美國,最常用的補貼形式是對諸如公共處理設施的等提供聯邦資助,排污量較低的交通工具。聯邦補貼的形式有很多,如撥款、折扣和稅收寬減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